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黄亚洲] 2007.4.23日记·诗写磐安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是昨日下午离杭城去磐安的,高速公路大暴雨,百分之五十的天坍了下来,我看见所有的汽车都开始蜗行。司机小马事后说,当时车子左右摇摆,很有些险情。
 
  但是车进磐安县境,雨就忽然消失了。一座座碧绿的山站在那儿,尽管没有雨水洗过,但也都像洗过似的,通体晶莹剔透,所有的花瓣顶端和叶脉顶端,都像有脂状的水珠滴落。

  空气闻起来,更不用说了,竟有一种甜丝丝的感觉,还伏着一种松脂的香味。

  从来没有到过磐安,一见磐安如此清新脱俗,无半分铅华脂粉之气,马上就喜欢起来。

  当地的父母官很客气,以车引路,于是一路迎着山风曲曲弯弯直达大山深处的“俺老孙花果山农庄”。农庄是一个前林业局长“下海”经营的,此局长果有“俺老孙”眼光,看准了花果山对我们这个喧嚣的时代所特具的精神价值。

  一路迎风而行,兴之所至,吟成了半首诗,当晚的餐桌上就朗诵了这半首,直至晚上与磐安文学界的朋友见面,又匆匆加写了后半截子,草成一首,于是就以这首小诗代言,在见面会上表达了初见磐安山城的感想。

  诗题称为《山城磐安》,诗文如下:

  磐安是一枚绿叶
  隐匿在大森林的当中
  磐安是一滴水珠
  先是追随瀑布,紧接着就追随彩虹

  哪怕是一只松鼠
  蹑手蹑脚跑过
  磐安的弯弯曲曲的商业街
  都会有小小的震动

  有一些毛耸耸的度假村
  像松果一样垂在枝头
  姑娘们骑摩托进出
  一只只都是饱满的蜜蜂

  我的汽车在林间小道拐了八十个弯
  一把小小的钥匙才交到我的手中
  我今夜的梦将进入哪一个鸟巢呢
  蛙声会不会震耳欲聋?
  我的南方红豆杉,我的香果树
  我的由茶花堆砌起来的山峰——
  今夜我们都是朋友,让我们倾心交谈
  我们交头接耳的身姿,词典上称作山风

  我的梦境,今夜将会飘入一枚绿叶
  或者飞起一道彩虹,我多么希望
  希望每一天都能这样安详地与祖国相逢
  至多允许一只小黄莺降落,落在我与祖国的当中

  果然晚上睡得很安详。
 
  我是开窗睡的,湿润的山风一阵阵飘入,带着一些四月的花味,感觉颇佳,一直睡到早上总机员用电话刺破我的梦境。

  上午的感觉更清新,磐安敞开了心扉深处的“百杖潭”让我们进入,而且是由宣传部长老潘亲自导游。老潘近几年写的散文很见功力,这次的导游更见特色,竟至于在优美的大瀑布旁边亲自做了个优美的“滑跌在地”标准动作,来提醒众人注意安全,真是竭尽东道之谊了。

  百杖潭青翠的山色、茂密的树林和草坡、细窄如蛇的千年古道、身段奇异的瀑布,在我们周遭布置了一张严严密密的绿色罗网,让我们所拥有的任何凡念都挣扎不得。

  尤其是那条古人以碎石铺成的蜿蜿蜒蜒的金丽古道,不知不觉之中爬入了我的心,蚯蚓一样,咬松了我心底的土壤,于是,中午在“农家乐”咬嚼油炸土豆腐的时候,以及下午在回杭州的汽车之中,又吟成了一首《磐安,金丽古道》:

  大石头,直接做了群山
  小石块,细细碎碎,就连绵成了古道

  哦,这些时间的肩膀
  哦,这些大山的边角料

  踩上去,就像一寸寸按摩山的脊椎
  会听见一半的骨结,咯登咯登地叫
  古道犹如青蛇,尽在草丛和树叶之间爬行
  大大小小的瀑布,成为路标

  陆游之所以能写出“山重水复疑无路”
  肯定关联他避难磐安时的记忆,关联这条古道

  当年驮盐的骡子和马,你们哪里去了?
  当年赶考的书生,有没有瘸了脚?

  当年的官府派出了哪一路神探
  在青蛇的七寸之处,捕住了大盗?

  古道是哪一天从典籍中游出来的
  现在,钻进了旅游局长的拨款报告?

  其实,古道,始终是大山的脊椎
  那种咯登咯登的声音,是病后康复的信号
  
  从大山的脊椎里走下来,一直走到养育了西子湖的肥腴之地,那样一种地理反差,感触很深。

  磐安位于大山深处,那种地方是应该定时去一去的,不仅为了见绿色,而且为了见骨脊。

 
编辑: 陈兆贤 作者: 来源: 浙江在线  2007-05-18 16:23
评论
相关新闻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