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茶场庙庙会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来源: 县文化馆  2007-08-24 08:38

页面图片

 

页面图片

 

页面图片

 

页面图片

 

页面图片

项目简介:

玉山古茶场,位于磐安县玉山镇马塘村,建于宋代,清乾隆年间重修,是目前为止全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代茶叶交易场所遗存。2006年,玉山古茶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赶茶场》又称“茶场庙庙会”,是流传在磐安县玉山一带,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事项。《赶茶场》起源于宋代。晋时道士许逊在玉山修炼时,为玉山发展茶叶生产、打开茶叶销路作出巨大贡献,深受当地百姓尊崇、爱戴。人民感其恩德,尊为真君大帝“茶神”, 为其建庙立像,四季朝拜纪念。从宋代起,又重建庙宇,并在边上建茶场。庙宇被称为“茶场庙”,并形成了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重要聚会——“春社”和“秋社”。据《玉山周氏宗谱》中赵基所撰《濮山先生传》载:“茶场山者,古宋所榷茶地也,设官监之,以进御命,曰‘茶纲’”。“春社”时节(正月十五),当地茶农盛装打扮,来到茶场,祭拜“茶神”真君大帝,并在茶场内举行演社戏、挂灯笼、迎龙灯等民俗文化活动,热闹程度正如《玉山竹枝诗》所云:“茶场山下春昼晴,茶场庙会春草生,游人杂还香成市,不住蓬蓬社鼓声”。而 “秋社”(十月十五)活动又别具一格。茶农和百姓带着秋收后的喜悦,拎着茶叶和货物,从四面八方到茶场赶集,形成了盛大的、热闹非凡的传统庙会,期间,有三十六行、叠罗汉、抬八仙、骆驼班、铜钿鞭、大头和、大花鼓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及迎大旗、迎大凉伞等民俗活动。特别是迎大旗,“以竹为竿,下益以木,以绸为旗,方可十丈许,画以人物龙虎,其大者升之百余人”。据当地老人说,最多的一年,共有36面大旗在茶场庙迎竖。有一首咏大旗的《玉山竹枝诗》曰:“十月中旬报赛忙,茶场卜得看场狂。裁罗百幅为旗帜,高揭旗杆十丈强”,便是“秋社”时迎大旗等民俗文化活动的真实写照。

另外,玉山古茶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称为中国茶文化和茶产业的“活化石”。《赶茶场》有一整套祭奠茶神的隆重仪式和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群众参与面广,参与意识强,且自古流传至今从不间断,因此保护和传承这一民俗文化活动,对于保护“国保”文物单位玉山古茶场及发展当地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007年《赶茶场(茶场庙庙会)》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

 

 
编辑: 陈兆贤 作者:

磐安新闻网简介 | 浙ICP备07000304号 |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