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祠堂名片】尖山镇东里村厉氏家庙始建于明朝末年,重扩建于康熙年间,整修于同治甲子年(1864),建筑宽宏,用材粗大,雕刻精致,格局完整,保存较好,文物价值较高,2009年被县政府命名为文保单位。家庙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门楼、天井、前厅、穿堂及两边天井和后厅组成。
祠堂外景
家庙风采
来到厉氏家庙,由门楼而入,经过天井、前厅,穿堂而过,两边由天井和后厅组成。门楼穿斗式二层楼,明间为通道,前厅七檩五柱,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牛腿雕有狮子,人物横梁、雀替,穿堂牛腿雕有花卉等,结构和前厅相同,前厅、穿堂与后厅组成工字形,堂内梁、楣上有十一块匾额。后厅横楣中间挂“义阳候”横匾,汉建炎丙戊为征东大将军,因平蛮有功,晋侯爵,为厉温立;左间挂“车驾郎中”,明永乐八年庚午乡荐任南京刑部清吏司主事升北京兵部的厉彦道公立;右间挂“光分痒序”……穿堂梁上挂直匾“忠孝堂”“状元及第”,框边雕着蟠龙,据说直匾是皇帝亲封的,一般不能挂直匾。
还有“圣朝特宠” 匾系东阳邑候为乡约长厉本仁公立。背面有“望重耆龄”系东阳遇候为长寿老翁厉公立,前厅楣上中间挂“刺史第”系皇上御赐荣州刺史兼都督五管总政之厉文才公而立,左间挂“豸史”系唐太和戊戌进士元仕殿中侍御史皇上赐骢马还乡立坊回“豸史”,右间挂“开国候”系皇上御赐宗保佑元年癸丑进士官至正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厉文翁立,前梁中间挂“厉氏家庙”甲申仲秋续谱时重修,背面挂“虞痒硕望”系东阳邑候为厉钟彦公立。这些匾额中“义阳侯”“刺史第”“忠孝堂”“状元及第”和“虞痒硕望”五块是老匾,其他六块系修谱时重修的。
厅内柱上八副对联都是敬祖先、明祖德、承祖训、扬祖风的好对联,家庙是集会、祭祀、办红白喜事的场所,曾办过璜溪小学堂,解放后办过食堂、茶厂等,也曾出租办过玻璃丝厂等等。
据悉,建造厉氏家庙的木料从鹤黾岭采伐,全用人工搬运,柱大梁粗、雕刻精致,土法架竖,充分证明祖先的聪明才干,庙后幢设神龛称“九圣台”,摆祖先神主。现存香烟桌和同治七年石香炉为祭祀所用。中幢为集会、演戏、舞狮、唱曲所用。
此外,东里村还有忍德堂、睦雍堂、经纬庙、厉家小院等精美的历史遗迹,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石牌
百年厉氏 跌宕起伏
厉氏源远流长,据历届宗谱记载和多方资料考证,东厉(现为东里)厉氏系炎帝神农后裔。神农生于姜水,以水为姓,居厉山之下厉乡(今湖北隧县北面)叫厉山氏,也叫烈山氏。直至周朝初期,厉氏先祖姜太公扶助周武王伐纣灭商,立了头功,封疆于齐,称齐武成王,传位于第六世孙,名无忌为齐厉公(公元前841年),后裔以王父谥号“厉”为姓,从此“姜”改姓“厉”。到二十八世,汉光武帝(刘秀)时,有厉温在平蛮中功劳卓著,被封为义阳侯,征东大将军,其子封为征西大将军。
厉氏又从义阳发迹,故称义阳郡。到四十世晋朝时,雷甫公规划南迁由义阳(今河南新野)迁于婺(今金华洞下),在金华居五世约140余年。在南北朝宋元嘉年间(公元427年)由惟贤公迁居东阳岘山之下(今吴宁大树下),至四十九世出了个厉文才,他出类拔萃,在唐贞观(唐太宗李世民)丁亥年进士及第,封任道卅刺史,奉旨靖寇安民有功,深受太宗皇帝嘉许,贞观二年擢任容州刺史,兼都督,统领岭南(五管岭南、容州、邕州、琼州、桂州)五管之政。
然而,文才公不恋高官厚禄,以年老怀念故里,雅爱林泉为由,再三拜表,诚请归里,感动唐太宗,太宗亲笔为他赋诗赞叹。文才公辞旧故里岘山后,在夏山(八面山)之阳,建夏厉墅,并在禹山北麓兴修水利,凿石挖土,自龙虎潭沿荆水之东北建都督堰万丈,修渠引水灌田千顷,造福于民。
厉氏宗谱把文才公起定为内纪第一世,第二世子名济官至侍史,第三世孙名乾耀是翰林大学士,厉氏在唐、宋时期名声远大,深受世人敬仰。到文才公孙第十二世天一府君佰诠公生了四子:战、贵、雪、辉(夏厉宗谱分别号为文、行、忠、信)分居各地。东厉宗谱仍以公名为派,叫辉派。辉公子孙中,父子进士、兄弟进士、状元解元、太子太保、翰林学士、侍御史、开国侯等等,人才济济辈出不穷。世至文才公二十二代孙梦畹公(桃万三)游玉峰朝天龙岗,杨拱尖,见山之南麓,山貌俊秀,土沃风淳便携弟梦笔公(桃万六)择而居之,因念东阳厉氏取名东厉(现为东里)。梦畹公为东厉厉氏始祖,建村已有700余年。其孙瑞公生四子:威、忠、荣、华,威1370年分居大元村为长房,忠居东里村为二房,荣1374年分居龙湾(管头村)为三房,华仍居东里村为四房。
民初(1913年)在济时公茂槐公倡导下,废私塾办学堂,在中厅办起“璜溪小学”,供东里、大元、火路岭、大山头各村儿童就读,为国为民培育大批人才。抗战时期忠义救国军大批军火存放家庙中,日寇过境,烧杀掳掠,为保全军火,全村发动,一夜功夫把满幢枪支弹药全部转移,男女老少连夜上山隐蔽,村中仅留厉锺佩、厉济洪、厉茂竹、王璐、陈浩火五位老人留守,翌晨日寇进村窜街,老人冒险巧妙支开,家庙所以在村子幸得保存。
家庙创建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文革厄运,破坏严重。2004年修祠续谱,进行大修一次,去年又把中幢北金字墙进行拆封(因遭2008年台风袭击严重倾斜)换大桁一根,基本做到不漏不倒,门楼还须大力修整。
当下还有老匾四块,重修匾额七块悬挂原来位置,新做八副柱联,去年又制作状元厉文奎(御赐名厉文翁)院试第一的两篇文章。
匾额
以礼化人 人才辈出
厉氏一族,以礼化人,崇尚儒家文化。厉氏子孙开笔破门、加冠成人以及婚丧嫁娶,无一不以“礼”而成,都在家庙举行,传承礼仪文化是厉氏一族祖训,代代相传,百年来厉氏人才辈出。
厉济时(字海瑶,号春雷,又名芝卿),生于1879年。23岁中秀才,曾任北京农商部顾问,东阳县议会议员。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东里小学,民国元年(1912年)与张浩等人成立校董事会,以下葛庵、灵溪庵寺院改办东阳县立玉山高等小学,并在东里至灵溪庵沿途集资建石板桥三座,铺设东里至尖山五里长的石板路。民国27年,又借用了孔村佛堂创办东阳县第三育婴堂,收留数十名孤儿育养。在塘婆岭头筹建锁云亭(这里是玉山人往东阳、金华、义乌、杭州、上海必经之路),每日免费供应凉茶、热开水,为来往行人止渴。在洞公岩岭头建听籁亭(这里是玉山人往绍兴、宁波必经之路),免费供应茶水。
厉植三(茂槐、岩文),1888年出生,中国同盟会会员,曾与张浩等人一起创立东阳同盟会组织。任东阳县参议员,创办玉山高等小学。与徐元璋等人一起创办东阳女子小学,历任东阳县督学,南京导淮委员,会计校核科长。解放后,任县政协第一届委员。
厉熙晖(字和陶),1927年出生,毕业于浙大法律系。参加过“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担任《浙大周刊》编辑工作。1948年选为浙江大学学生会常务理事。因发动学生“反对美帝扶植日本”运动,被国民政府绑架和“特别法庭”传讯。同年12月,参加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第八大队,投身于解放战争。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路北县府秘书。不久,随军去接管兰溪,任兰溪团工委宣传部长。1951年被叛乱分子杀害,年仅24岁。
厉葆初(字和忠),1932年出生。先后曾在东里璜溪小学、玉山中心小学、绍兴中学、东阳中学求学。1954年8月毕业于浙江农学院。先后曾任浙江农学院助教、校刊编辑,浙江农大农科院编辑室副主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编辑室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系主任等职。1985年曾到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水稻研究所研修。主持编辑的《中国水稻科学》曾获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水稻》曾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和农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8年2月晋升为编审(教授级)。1993年10月起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8月退休。
厉氏一族,其他名人还有很多,无法一一陈述。总之一句话,东里厉氏除去古代的达官显贵,近现代也是人才济济的一族。
正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