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忠孝廉耻 诗书立人——走进翠坞村黄氏宗祠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来源: 2017-08-20 18:09

    【古祠堂名片】深泽乡翠坞村黄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祠堂坐北朝南,由门厅、中厅、后厅三部分组成,整体结构为梁柱木。各个厅室都有寓意深远的雕刻,如中厅屋顶立有葫芦雕刻,寓意福寿禄,是村民为祈求吉祥所立,厅前的牛腿刻有牛、马、鹤等动物,栩栩如生,形态各异。黄氏宗祠曾历经三次整修,最后一次是2015年,翠坞村对祠堂作修缮时在中厅两旁设置了文物展区。

翠竹盈盈 书香满村

     翠坞村顺山势而建,依山傍水,风景宜人,诸永高速连接线穿村而过,交通便捷。现有村民78户,共210人,以黄姓为主。全村有耕地110亩,山林314亩,主要以粮食、药材、蚕桑、来料加工等产业为主。

     翠坞村竹林环绕,翠竹茂盛,当地居民借这大好竹山,就地取材,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竹文化,自古以来就以编织笠帽等手工艺品出名。笠帽指的是竹编雨帽,由竹篾或棕皮编制而成,用来遮阳挡雨的帽子。在如今的翠坞村里,依然还有许多人编织笠帽,除此之外,村中庭院、道路旁的绿化也大量采用竹元素。

     翠坞村原名翠源,相传永乐年间,世祖黄氏希珣因马祥偏僻不便,带领族人翻山越岭迁徙至里坞,打算在此盖房造墙,谁知鸡鸭竟继续翻过一座小山,越过山丘,见此地青山绿水,翠竹盈山,世祖黄氏被眼前美景所吸引,遂让族人在此定居,赏名翠源。后改名翠坞村,具体的改动时间已无从知晓。

     翠坞村历史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是远近闻名的书香之村。古时,始祖黄芯于公元689年官至唐尚书。黄居中、黄居正、黄梦对、黄元稷、黄璞、黄简、黄粲米等人被誉为黄家七进士。在这当中,黄简更因其德才兼备,曾由皇帝传旨辅弼社稷,敕命为国子监丞。翠坞村至今还保留着这份皇帝诏书,只见上写“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欲求臣之尽忠必先崇其爵禄,听臣之忠言,讲论以尽其辅弼之,诚而国子监丞黄简,历任朝纲,功及社稷。”

     近代以来,“十八书香出门”一事一直被人传颂,说的是翠坞村里,有十八户人家都是先生,他们背起书箱,外出教书,把知识带给邻近村庄的人,他们讲经论史,开化民智。如今的翠坞村,仍然秉承先人之风,继续发扬书香传统,将“忠孝廉耻,诗书立人”写入家训,教导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祖训家风 脉脉相传

    黄氏宗祠后厅柱上有一副对联:“叙子孙于一堂叙事叙贤,安祖宗于在位报德报功”,正是应了翠坞村的祖训“孝顺勤政和睦”,黄氏后人也一直谨记践行。

    黄桂仙是翠坞村公认的好女儿,遵循“长幼以尊”的祖训。黄桂仙的母亲如今双目失明,父亲也因眼疾离开了工厂,失去了工作,全家人只能依靠低保来维持生计。然而黄桂仙对他们不离不弃,陪伴左右,白天她在厂里打工赚取生活费,晚上为父母洗衣烧饭,照顾父母的日常。有时候黄桂仙的父母在家里待腻了,她便拉着父母出去散步游玩。日子虽然艰苦,但在黄桂仙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家里依然过得有模有样。

    翠坞村老支书黄小牛,人如其名,对待工作任劳任怨,勤勤恳恳。那年村里要求统一思想启动新农村改造时,黄小牛三间三层的新房刚建好不久,家庭经济有点困难,本以为黄小牛会有抵触心理,可没想到他第一个作了发言,他说:“虽然我家新房刚建,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带头拆迁。如果党员干部都不能带头示范,那我们新农村改造难度会很大,我不想给村集体增加难度。”在会后一个月,黄小牛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在他的劝说和带头示范下,村里一大批新建房的农户也加入到拆迁改造行列,为顺利实施新农村建设起了促进作用。

    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村民黄子君家的大部分承包地在规划红线范围内,如果黄子君一家不愿意土地丈量,意味着多数村民的房屋无法安置。当村干部去跟黄子君商量时,他以大局为重,愿意为村民们能够住上更好的房子而丈量自己已承包的土地。第二天一大早,黄子君便在田地里等着村干部,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

自发捐赠 齐造特色

    走近黄氏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外墙上的绘画,绘画内容大多是村里面的好人好事。走进祠堂,见有十六根高大结实的柱子支撑着祠堂,非常牢固。后厅挂有四幅黄氏祖先的画像,柱子上挂着祠堂仅存的一副对联。祠堂四壁挂着数幅书法作品,沿墙依次摆放着各种年代久远的农作工具和家具,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气息。翠坞村书记黄子球说:“这些各具特色的老物件大多是村民自发捐赠的,摆放在祠堂里供游客参观欣赏。”

    黄子球向记者介绍了几件,其中有一张长方桌子,桌面上有精美的雕花,但看起来有些斑驳的历史痕迹。该张桌子是村民黄飞荣捐赠的,村里原想给他一点补偿,但黄飞荣拒绝了。还有一件精致且有特色的石料筷子篓,正面刻着“九世同居”字样及两个花瓶的图案,顶部有一根红绳穿着。据村里老人介绍,这种筷子篓现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石料打造工艺较难,而且成本太高,“九世同居”是村里面和睦的一个代表,可能在黄氏历史上存在过。

    黄子球还指着一个收藏在祠堂里的橱柜介绍说,这个橱柜原来是一户黄姓老人家的,后来由于老房子拆迁等种种原因,遗失在外多年,鉴于这个橱柜年代久远、有比较高的收藏、观赏价值,村民黄金仙便花费600元将它买来捐给村里。

   这些老物件,承载着翠坞村人不少的回忆,它们向村民还原了几十年前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可以向年轻人展示家乡的历史变迁和传统文化。

 
作者: 杨程远      编辑:    孔海燕  初审:    终审: 杨国棋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导读 更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
· 联播+丨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习主席“四新”建议新在哪儿?
· 为“重要窗口”添最靓风景——鄞州奋力推进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纪事
· 龙游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潜力 变“输血”为“造血”:老廖的奔富“三部曲”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制裁
· 4年来首次 俄宣布制裁乌克兰数百个人、实体
·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土耳其将在叙利亚境内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 叙利亚局势四方峰会呼吁在叙全面停火
· 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 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更大担当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来磐开展“三服务”活动
· 金艳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时要求 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穷山村成为旅游村 ——从灵江源村的蝶变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 决战决胜 奋斗有我·优秀“磐管家”┃施凯强:用心用情“三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人
· 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加压奋进 磐安2019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特刊】和美乡村 身心两安
· 【专题】“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
· 【专题】我们这样抓落实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 扫黑除恶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广告许可证33072740000002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磐安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