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箬坑周氏宗祠:曾获皇上亲笔御题的圣旨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来源: 2017-09-20 21:49

  【古祠堂名片】:周氏宗祠位于冷水镇箬坑村,建于清朝。祠堂坐西朝东,由门楼、前厅、天井、后堂组成,占地630平方米。门楼五开间,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三层建筑,门楼明间与第一天井中间部分设戏台,戏台屋檐为亭阁式,牛腿雕有人物等图案。南北厢房各三间,抬梁式结构,三檩二柱。前厅三开间,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七檩前后用四柱,横梁雀替雕有花卉,明间檐檩雕有金鸡凤凰等,次间檐檩雕有花卉等。前厅与后堂组成第二进天井,后堂三开间,结构与前厅相同,明间金柱间饰有挂落。屋面为硬山顶,柱础为鼓形。该建筑整体保存较完整,雕刻尚可,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祠堂外景

濂溪先祖是宋贤 名垂千秋万古传

  箬坑村位于欧江源头好溪江滨,距县城20公里,距冷水镇驻地西北2.5公里,交通便捷。整个村庄沿玉川溪而建,呈狭长型,因溪两侧盛产箬叶而得名。相传古时有个周氏祖先采摘了箬叶挑至别处贩卖,但因为销路不佳,走了很多个村庄也没有把一担箬叶卖完。眼看着太阳即将西下,他对着山上的一尊佛像祈祷:“我希望太阳不要下山,天黑了就没人买我的箬叶了。”结果那天晚上太阳真的等到周氏祖先卖完了箬叶回到家后才慢慢落下,太阳落山后没过多久,鸡就开始打鸣了。
  箬坑村共有周、曹、施、卢、应、刘、沈、史等10多个姓氏,以周、曹两大姓氏为主,其中周氏历史最悠久。冷水箬坑周氏祖先为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后改名。因家住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卒年五十七。官至大宋熙宁八年封奉议大夫提刑按察使副使统制兵马之职。周濂溪是道学家中引道教之思想入道学者,有“儒哲理学家圣贤”之称,他还曾任教太子功课,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著《太极图》,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宋史》卷四百二十七)。
  周氏后代遍布各地,历代人才辈出,北宋南迁以来,有思恭公官拜建州刺史,彬公官拜兵部侍郎,戡公官拜徐州刺史,“贵礼”公官封礼部尚书宣赐嘉议大夫等,只因名人众多,此处不一一赘述。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丙戌重修周氏宗谱十二部,各房周氏均收藏一部。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宗谱被毁,仅存双溪、箬坑、桂村各一部。周氏后人又于1994年续修了宗谱,共印制52部。
  周氏族谱上记载:“因时代变迁,战乱破坏,朝政更迭,历史沧海桑田,宗庙多次被毁,经过屡屡重建,我族庞大,居官显要,宗庙何存?”周氏宗祠自兴建以来,屡遭火灾、太平军破坏。宗祠是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为了继承周氏祖先的优良传统,弘扬周氏宗族的历史文明,联结宗亲之间的情谊,宗祠必须要修建,这也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

祠内有皇帝御笔亲书的圣旨

祠堂内景

  沿着玉川溪向上,往左经过一条小桥,三层楼高的周氏宗祠就傲立在广场的另一头。远远望去,祠堂就好像一位老者安静地屹立在玉川溪边望着远方。周氏宗祠建筑规模宏伟而气派,蔚为大观。前厅原为两层的砖头房子,后人又为其加盖了一层木头结构房子,共三层。祠堂坐西朝东,门楼5开间,正门上方石刻“周氏宗祠”四个大字,左右各开一门,门上分别写着“礼门”“义路”四字,只因风雨摧残,字迹已经斑驳难以辨认。
  推开祠堂的木门信步其中,祠内景象让人大失所望。祠堂里空荡荡的,中厅摆放着一张用三合板订成的长条桌,中厅上方的“毛主席万岁”牌匾字迹斑驳,前厅和中厅之间的天井已经被半人多高的杂草淹没,两侧的厢房破旧不堪,墙体泥土脱落,裸露出石块,一切看去都是死气沉沉的样子,只有屋顶上翻修了一半的瓦片透露出一点点生的气息。
  今年61岁的箬坑村村民周天方告诉记者:“曾经的周氏宗祠是非常气派的,光牌匾就有十来块,还有皇上的圣旨呢。”周天方拿出宗谱第一卷,翻开了一幅宗祠的手绘图。图中所绘为永康申亭周氏宗祠,与箬坑周氏宗祠布局一致。正门上方赫然四字:周氏宗祠,上方还有“圣旨”的繁体字。左右两个大门手书“明山”“秀水”。进门后搭建一个戏台,左右各为厢房,中厅挂“理学名宗”“文武遗风”“濂溪望族”牌匾。
  周天方的哥哥周妙根介绍,原先周氏宗祠里也有很多牌匾,但现在都不见了。根据长辈平日里的描述,祠内中厅悬挂的应该是“龙章宠锡”四字,是皇帝御赐的,将御笔制成蓝底金字牌匾,匾额正中自上而下“龙章宠锡”四个汉字,右上竖行为满文,匾框四周为翔龙卷云浮雕。“龙章宠锡”是皇帝对有功大臣的最高奖赏,陆游曾作《谢尚书赞》:凤阁承恩早,龙章宠锡殊。宠锡即尊贵显荣的赐予,古代君王嘉奖臣子的最高礼遇就是九锡。
因周氏先祖周濂溪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故院内悬挂的牌匾多为“理学世家”“御闲名高”“肃雍”“如在”等。可惜的是,因管理不善,这些牌匾均已丢失。

祠堂是周氏几代人的回忆

戏台

  如今的箬坑村共有687人居住于此,往昔的故事大多与周氏宗祠有关。耄耋之年的应天福是第一批在周氏宗祠读书的人,他说:“有很长一段时间,箬坑小学和箬坑初中就放在宗祠里。”
  应天福原本住在箬坑附近的马头岭自然村,这个村总共才七八户人家。1950年,他父亲不想儿子成为文盲,就送他到箬坑小学读书,一家人也搬迁到箬坑居住。应天福回忆,附近西英、怀山、胡山的小孩也都在祠堂读书,当时去读书的才十几人,后厅中间放满了牌位,左右两侧就是教室,老师和办公室就设在两边的厢房。应天福读书时见过那块“龙章宠锡”的牌匾,后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有牌位都被红卫兵一把火烧了。“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候,牌匾也被一起烧掉了。”应天福说。
  箬坑村现任村主任曹天水也是在周氏宗祠里读的小学,那是1971年,当时祠堂还是村里最好的建筑,学校规模扩大到近200人。祠堂边上(现箬坑村综合楼)盖了新房当作初中部。“我记得,后厅放着一张老虎桌,有1.5米左右高,4米长,四个凳脚雕刻成老虎爪子的模样,还镀了金,那时候就觉得好气派,现在这老虎桌也不知所踪了。”曹天水说。
  祠堂前厅楼上曾经摆放了文化大革命时的刀、枪以及一大叠一大叠的民国纸币,小朋友经常偷偷跑到楼上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玩。后来,这些东西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村里曾经想把周氏宗祠修缮一番,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个计划被搁置了。置身沧桑的周氏宗祠,周氏一族的点滴历史需要慢慢去体会。

牌匾被偷走 空荡荡的

 
作者: 杨萤萍 文/摄      编辑:    孔海燕  初审:    终审: 杨国棋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导读 更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
· 联播+丨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习主席“四新”建议新在哪儿?
· 为“重要窗口”添最靓风景——鄞州奋力推进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纪事
· 龙游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潜力 变“输血”为“造血”:老廖的奔富“三部曲”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制裁
· 4年来首次 俄宣布制裁乌克兰数百个人、实体
·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土耳其将在叙利亚境内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 叙利亚局势四方峰会呼吁在叙全面停火
· 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 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更大担当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来磐开展“三服务”活动
· 金艳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时要求 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穷山村成为旅游村 ——从灵江源村的蝶变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 决战决胜 奋斗有我·优秀“磐管家”┃施凯强:用心用情“三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人
· 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加压奋进 磐安2019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特刊】和美乡村 身心两安
· 【专题】“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
· 【专题】我们这样抓落实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 扫黑除恶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广告许可证33072740000002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磐安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