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祠堂名片】:陈氏宗祠位于尚湖镇尚湖村,建于清代。坐西朝东,占地600平方米,由门楼、天井、前厅、穿堂及两小天井、后堂组成。门楼五开间,穿斗式二层楼屋建筑,五檩二柱,后檐柱牛腿雕花卉。前厅三开间,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七檩四柱,前檐柱牛腿雕人物、动物图案。穿堂抬梁式,五檩二柱。后堂建筑结构如前厅。屋面硬山顶,七花山墙,柱础鼓形。祠堂内挂有多块匾额,门楼正门上方置长方形石匾,阳刻“陈氏宗祠”。2001年8月列入磐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外景
空旷整洁 不改昨日容颜
尚湖村“四清零”工作的持续开展,村里的旧房、危房被拆除,被拆掉房子的地方空荡荡的,长满了野草。在野草间,一栋黑瓦白墙的房子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无数人从前面走过,却鲜少有人驻足停留,它像是久未被呵护的孩童,让人看得心生怜爱。
“陈氏宗祠”几个大字赫然刻在大门的正上方,原本米白色的底纹因为岁月的冲刷,开始发黄,但是这几个大字依然不改昨日容颜,展现着祠堂的辉煌。
漆黑的双开木门被上了锁,同行的人试图用锁打开木门边上的小门,大概因为年代久远,“唧唧吱吱”几下都未能把门打开,于是放弃,只能从隔壁的侧房绕道进去。侧房里面堆满了碗筷和杂物。本以为荒废很久的祠堂会结满蜘蛛网,地上落叶灰尘遍地。然而,走进祠堂,看到的景象有些出乎意料,除了两边堆砌的杂物,整个祠堂显得有些空旷,地面干净整洁,天井下的小草坪也像是经常被人打理。听同行的人说,村里的人对祠堂是怀着敬畏之心的,就算现在这里没有什么活动,但隔三差五还是会有人来打扫。
整个祠堂内部以红色为基底,每根柱子都被涂上了红色的油漆,虽然有些已经脱落,但不影响整体,屋檐下的牛腿刀法工整,层次分明,线条娴熟,疏密有致,让人啧啧称奇。
子孙圣愚 读书不可不读
祠堂前厅的两个小天井,两边各自立着两根旗杆,靠中间的两根旗杆稍微新一点,被涂上的红色油漆,经过风吹雨淋,也开始慢慢脱落。几根旗杆的底部都被两块一米高的石碑固定住,右边的石碑写着几个大字“云祥公由太学生考授儒林朗州司马”。
旗杆
记者问“什么时候会升旗?”同行的一位老人陈威龙回答说,云祥公考上朗州司马一职,村里都引以为傲,所以在祠堂里面立了旗子,当年,中间两根旗子只有云祥公的大儿子有资格去升,升旗是在每年的年初一和清明节早上,后来只要村里有人考上大学,旗子都会升起用以庆祝,可见,读书人在村里的地位非常高。
2012年,祠堂翻新,修建成后,升过一次旗子,那大概是旗子最后一次被升起。红色的旗子升到最高处,在风中飘扬,展现着自己最后的风采。
老人看着旗杆,难免触景生情,和记者说起小时候升旗的场景,似乎还历历在目。每年的大年初一,整个村里的人都早早来到祠堂,等待云祥公的后代来将旗子升上去,那个时候旗子没有什么讲究,就是全红的,昭示着来年的好运头。村里还有一块集体田,收成的时候,村里会拿一部分粮食做成糖饼和麻糬饼,等旗子升上去后,把它们分发给村里人,一般一人2个,60岁以上的老人有4个,7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限制,能拿多少拿多少。糖饼和麻糬饼中间的夹层是白糖,甜甜的,象征着整个村里人的生活都能甜蜜如糖。
整个祠堂看上去虽不小,可当得知1970年的时候,有将近200多名孩子在这里学习的时候,还是吃了一惊。这些都是村里约六七岁还未上小学的孩子,他们来这里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跟上小学教学。对此,记者内心不免有些震撼——尚湖的教育那时就已经普及到了小学以下。所以,人才辈出的原因显而易见。
再走进细看,祠堂里挂满了一代又一代人手中传下来的“岁进士”“揆咨岳佐”等牌匾,这些都是以前村里人考上进士状元后所赐得的。
祠堂内景
陈氏子孙 切记孝顺父母
祠堂最里面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孝行存笃”。这四个字原意是嘉奖黄骥,黄骥7岁丧母,奉事继母如生母。建造“天乐堂”,使父母安度晚年,合家和睦。当父亲病重时,昼夜服侍。父死后出则奉像而奠,严冬修墓,亲自挑土抬石,手足冻裂而不止。
而在尚湖,也有这样一位孝子典型——陈君,讳立恭,字子诚,是一名医生,擅长眼科。父亲在世的时候,他恪尽孝道,不仅对父母,对继母也是十分尊敬。父亲去世后,古人守孝一般三年,陈君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和不舍,在墓前结庐守孝,披麻戴孝六年还不愿离去。之后,生母和继母去世,陈君也是披麻戴孝,放弃了一切生活为其结庐守孝。这份孝心感动了全村人,也感动了当时东阳县县长徐之圭。徐之圭亲自看望了陈君,见他须发蓬乱,布衣褴褛,显然是真心守孝。感动之余,徐之圭亲书“孝行存笃”,赠送给陈君,让所有人都能以此为例,皆知孝子美德,以弘扬孝道,教化乡里。
这块匾的存在,潜移默化地把“孝”字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小家和乐,大家才团结,祖训传承至今从未褪色。陈正明是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从1985年创业至今,他通过各种途径回馈家乡,用行动来感恩这一片生育他的土地。2009年,捐助58万元为尚湖王家畈安置小区建造春光路,同年捐助尚湖老年协会5万元。2014年,积极响应政府“五水共治”号召,捐助50万元帮助家乡治理污水。2016年,投资135万元建造了尚湖春光文化礼堂。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记者问一位村中老人:“现在祠堂里还有什么活动吗?”老人愣了一下说:“活动基本上没有了,但是不能拆啊,把祠堂留着,当作念想也好。”祠堂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见证着村落走过的一个个时代。虽然祠堂的关注度不如以往,它不再辉煌,可是它默默地在原地向一拨又一拨人说着过去的故事。
牛腿雕刻精美
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