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止的姿态坚守历史文脉
──走进尖山镇管头村厉氏宗祠
【古祠堂名片】:厉氏宗祠又称龙湾堂,位于尖山镇管头村,建于明代。据村中老者回忆:完整的龙湾堂由门楼、天井、前厅、正厅、后堂组成,是一栋三重园式建筑。后来由于日军入侵,管头村被大火烧毁,龙湾堂也未能幸免,现在的龙湾堂只剩下一个前厅。走进大门,前厅的正上方挂有“龙湾堂”牌匾,厅内还挂有“刺史第”“开国候”等牌匾,彰显着厉氏历代祖先的丰功伟业。前厅房柱与屋檐牛腿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雕刻风格,有花有人物。整个前厅外墙基本用乌石砌成,是一座有管头特色的建筑。从前厅我们可以想象到,完整的龙湾堂是何等的精美。
圣贤先祖传佳话
管头村(乌石村)位于海拔520多米的高山台地上,素有“火山台地空中乡村”之称,建筑特色显明。该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从东阳横店迁移至此,已有640多年历史。全村以厉姓为主,最出名的当属二代先祖厉季明,被明朝永乐皇帝封为“平阳总镇”,即平阳都督一职,是管头村历代先祖中官位最显赫的人物之一。据史料记载,当时厉季明手下有1.2万勇兵,他被永乐皇帝派往温州平阳协助海防抗倭寇,履建战功。年老后,被皇帝下旨嘉奖,回村颐养天年。厉季明回村后修建了龙湾堂,意在纪念厉氏祖宗文才公。
据史料记载,厉文才是厉氏第一任祖先,于唐贞观元年考中进士。贞观初年,厉文才任道州刺史。当时唐朝立国不久,边远地区强盗土匪横行。厉文才上任后,招兵买马,大力发展农业富民,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消灭了所有的强盗土匪,让地方得到了太平。唐太宗下旨奖励厉文才,称其“靖寇安民”有功。第二年,厉文才被荣升为容州刺史兼都督,统领岭南五管(当时的广、桂、容、邕、安南五府,即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及南越大部、云南局部)地区的政治民生。在任期间,厉文才以清正廉明深得当地民众爱戴。晚期退隐朝廷后,厉文才回到了东阳居住,也就有了现在的厉氏。管头村厉氏是厉文才第二十五系孙仲庸公迁移到此后发展起来的。
祠堂见证了那场大火
站在龙湾堂前的水塘边,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厉惠兰回忆说,1942年上半年,日本鬼子从胡宅乡横路村的澄溪古道往上走,途经尖山镇包界村向大路前进。由于鬼子们肚子饿了,四处找鸡蛋。一位会讲汉语的鬼子在管头村碰到一村民,问村里“有没有鸡蛋?”。那位村民听不懂普通话(当地村民把鸡蛋称为“鸡子”),不知鸡蛋是什么东西。村民回答说,鸡蛋没有,子弹有——你们肩上背的子弹有。鬼子一听说村里有好多子弹,就迅速绕道到管头村,四处放火。当时,村民们大多已经逃到山上躲藏,麻利地带上烧饭用的铜罐和一些干粮,有的甚至连猪牛鸡鸭也赶到山上。
当时,厉惠兰跟着大人躲藏在离村三四里路远的横溪山上。大火烧起来后,发出巨大声响,村民们都知道,那是自己家中藏匿的子弹、手榴弹爆炸了。村民们既恐慌又愤怒,痛恨日本鬼子烧毁了他们的家。
日军进村放火那年,厉惠兰才15岁。虽然过去70多年了,但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四月初六,正好割麦了。他回忆说,村里的子弹、手榴弹等弹药是国民党军队预先藏在那里的,当时,按照东里村的要求,同为厉氏家族,管头村每户农户都有任务,家家户户的猪栏、灶台后的灰堂里都藏着不少弹药。
日军进村前,村民们得到消息,已经将大部分弹药转移到附近的廖平(地名),一小部分则被扔进了龙湾堂前的水塘里,但仍有小部分来不及转移,在大火中炸响了。
日本鬼子放完火走后,村民心里还很害怕,大多数人没能及时进村救火。不过,龙湾堂前厅很幸运地保存下来了,因为它的前面有口水塘,有助于灭火。另外,离水塘很近的现存的明清四合院也逃过一劫,没被烧毁的还有其他几间零星的乌石房。村民扑灭余火后,为了填饱肚子,只得在火场里挖火烧谷吃。
厉惠兰说,大概在1955年,村里曾对龙湾堂前的水塘进行过一次清理。挑塘泥的人发现,塘底的淤泥中有不少日军进村时村民扔进去的子弹、手榴弹、地瓜弹等。现在如果去龙湾堂的外墙上仔细寻找,还能发现当时留下的弹痕。
家风祖训留存至今
龙湾堂前厅墙壁上悬挂着一块记载有厉氏族规的牌子,其中第一条就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尊祖敬宗,赡老培幼。”由此可见,厉氏族人把诚信友善、尊老爱幼放在第一位,从古至今,厉氏族人一直奉行着这一族规。例如在爱幼方面,管头村人还保持着为子孙行“周岁”礼。小孩子出生一个月为“满月”,一年为“周岁”。周岁这一天,亲朋好友都要来道贺,并且送上礼物,主要是衣服和鞋子之类,也有红包。特别是外婆家,要送衣服和鞋子外,还要有粽子和杨梅果。粽子中有两个特别大的、用红线绑在一起的叫“周岁粽”,包的时候要两个人一起裹,一个粽子足有好几斤重。其他还有苹果等寓意吉祥的东西,周岁礼足有一担。孩子的父母会把亲朋好友送的东西上门分给左邻右舍,与大家分享。
厉氏族人也一直遵循着乐善好施、为官清廉的祖训。厉氏尊儒重教,恪守道德,嘉贤惩恶,家规中有“子孙出仕者,当尽忠补过,不可贪污酷虐,宁可清而不足,不可浊而有余,不出仕的,要你把忠厚存放在心里,做人要正直。”久而久之形成了现在的家风,成为后人崇尚的道德规范。除了这一点,厉氏还主张倡导“义”字,推崇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商品交易原则,现在的管头村人一直坚守着先祖们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
近年来,管头村利用村内遗留下来的文明古迹,大力发展农家乐,取得了极大成功。同时加强了古建筑保护,龙湾堂经过几次修缮,逐渐散发出自身的光彩,好多到管头村旅游的游客到龙湾堂前拍照留念。正是这座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建筑物,让管头村人有了精神上的依靠,每到重要日子,村里人就会到龙湾堂祭拜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