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外景
授予马正己光禄大夫的“圣旨”
市口花厅位于大盘镇市口村,建于清朝光绪年间,门楼牌坊式,三间二楼,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厅内白墙青瓦,庭院精致,天井乌石铺砌,台柱雕梁画栋,雕镂精湛,里面的牛腿刻有人物花鸟,精美绝伦。木结构的梁架巧妙组合形成巨大屋顶,使坡顶、正脊梁翘起的飞檐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形成壮观的气势和特有的灵动韵味,颇具徽派建筑风格。
历史延伸 承载时光印记
市口村位于大盘镇中部,山林多,耕地少,为典型的高山丘陵地带,距县城17公里,交通便利。市口村原名寺口村,因村内寺庙众多、崇尚佛道而得名。据了解,历史上的市口村拥有庙宇十余座,村周围许多山林的名称与佛教有关。随着时间的流逝,众寺庙已难觅踪迹。民国时期,磐安县政府驻地大盘,而市口村正好位于县城的门户位置,遂改名“市口村”,一直沿用至今。
村内姓氏众多,最早定居于市口村的是徐姓,来自东阳徐宅。而今大部分人为马姓,最早来自东阳千祥,之后又有其他姓氏的人士陆续定居于此,形成了以马姓为主、多姓共居的情形。据《扶风茂陵马氏宗谱》记载:“市口村马氏始祖为仁山公,系金华东阳人,乾隆年间,迁居福鼎桐山,乃福鼎桐山茂陵郡马氏之鼻祖也,历二百七十余载,马氏家族人丁繁衍,后裔聪颖。”
市口村自古崇尚佛道,村人出家为僧者颇多,这些修道者有的在村修行,有的外出到他乡。在村里,有一个村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清光绪年间,市口村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和尚,名为觉慧。觉慧和尚精通佛理,云游四海,乐于助人,接济穷困,深受人们爱戴,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觉慧师傅。有一天,觉慧和尚回村,带回五棵柏树苗,他觉得柏树象征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市口村应该有这样的品格。于是,他将柏树苗分别种在村中几个不同的地方,并在其中一棵柏树下面埋了一百大洋。这一百大洋是觉慧和尚所有的积蓄,他要将这笔钱用在该用的关键时刻。有一年,村民决定在村中修建一座花厅,可是资金不足,无法动工,觉慧和尚知道后,二话不说,将埋在柏树底下的一百大洋掏出,慷慨地捐助给村里。觉慧和尚当年种下的五棵柏树,如今剩四棵,每一棵都是在册古木。
最终,花厅在觉慧和尚的帮助下顺利建成,这座花厅就是现在的市口花厅。
巧妙装修 诉说先辈故事
欣赏一座古厅,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厅,犹如聆听一位苍老明世的长者心声。从远处看,市口花厅并不起眼,当一走近花厅,立即被它的恢弘气势所吸引。
花厅正对大门中间处有一副醒目的对联,对联上写有“千秋俎豆享後嗣,万古馨香崇祖先”十四个大字。据村中老人介绍,这副对联是用来赞颂马氏先祖马正己一生的光荣事迹。对联中间,则挂着马正己与妻子叶氏的画像。据了解,马正己,字养直,生于乾道乙酉八月(公元一一六五年),娶括苍叶府公孙女为妻,咸淳五年“以子贵”,被南宋度宗皇帝封为太师,赠齐国公,于宝庆丁亥五月廿九终于正寝(公元一二二七年),享年63岁。
马正己之子名为马光祖,字华父,生于南宋庆元庚申年八月廿四(公元一二零零年),宝庆丙戌年,“试南宫叨进仕”。后历任沿江制置使、江东转运使、知临安府(今杭州)、三知建康府(今南京)、户部尚书、大学士,咸淳三年(公元一二六七年)拜参知政事,咸淳五年(公元一二六九年)升授为知枢密院事,以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的光禄大夫)致仕。而这张授于马正己光禄大夫的“圣旨”样本正巧悬挂于花厅右侧的展板上。村民马礼炎告诉记者,将这些马氏先祖们的画像、事迹挂于花厅内,是为了告诫马氏后人,要学习先辈们的雄才大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花厅的最后方是一块写有家规族训的展牌:“家长任一族之事必诚心正己以临尊卑令后嗣有所观感此谓身端而表正也……”记者了解到,在马氏家规的发展史上,有一封特殊的书信,可以称作是马姓族人最原始的家规家训,在后来几乎所有的马姓家谱中,大都首列该信全文,有的还加以详细说明,它便是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相传,马援平定交趾时,听哥哥马余的两个儿子马严、马敦兄弟在京城广交豪侠,而且喜好议论时政,于是急忙写信给这两个侄子,以自己平生的经验指导他们如何为人处事,文中写道:“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意思就是: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历经沧桑 孕育民俗文化
当细雨飘过时,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在市口花厅的青石板路上。花厅犹如浸润在水墨画中,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萦绕着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美得让你心动……
市口村文化遗存丰富,众多民俗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属六月六庙会和元宵迎灯了。据花厅左侧的展牌记载:六月六庙会是为纪念南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形成的地方民俗活动。南梁时,昭明太子萧统为避谗言,不远千里,归隐大盘山。在此期间,萧统辟园种药,救济万民。当地的人们念其恩德,在大盘岭头建造了昭明院,也叫应济院、慈圣院。每年的六月初六,邻近村庄所有的文艺队伍都会到昭明院前进行表演。六月六庙会涉及面广、参与人多,地方文化色彩浓郁,而市口村因其浓厚的崇教传统,是参与者中最隆重的村庄之一。
市口村的元宵迎灯也别具特色,尤其是灯的样式,较普通龙灯不同,龙头为“四方龙头”,形似台阁,在约一米见方的木板上立架,装饰成一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台阁,制作精美,几乎就是一座集造型、绘画、书法、雕刻为一体的艺术精品。迎舞时,挂山头、拔灯、盘灯等形式精美绝伦,市口村的元宵迎灯几乎是户户有灯,人人参与。
走在市口花厅中,如同走进了历史长河,这里的每一处砖瓦都在低诉着它漫长悠久的梦幻氛围;又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蓦然回首的交错间再次融入了马氏先辈们鲜活灵动的朴实生活。
内景
牛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