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八味”药材城
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中药材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道地中药材是磐安的“金名片”。复县三十多年来,中药材市场从地摊式简易市场转型升级到以信息为核心的现代化市场,建成了长三角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浙八味”药材城。
第二代药材市场
1984年4月19日,新渥中药材市场在新渥村正式开业,新渥、宅口两村结束了马路市场经营模式,该市场成为当时国内创办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之一。次年,国家开放中药材市场,县工商局正式为新渥中药材市场挂牌。市场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每逢农历五、十为交易日,日成交额10万元以上,当年市场成交额400万元。
许许多多靠种药材、做药材生意过上好日子的磐安人中,就有杨定升,他说,是中药材市场成就了他的致富梦。
1986年,杨定升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母一起种药卖药。“那时候,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出门经常要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有时候抢不到座位,全程都只能站着。”回忆起早些年销售药材的时光,杨定升不禁感慨万千。由于交通不便,每次出门销售药材都要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途中要翻过一个个山岗,穿过一片片山林,红色的泥巴路越往山上越窄,两边的茅草和我人一样高。长期下来,脚上满是老茧和一些被野草割伤的疤痕。”杨定升印象最深的一次,在外地连续跑了20多个县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把药材卖出去。“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真正苦的是由于消息不灵通,一旦遇上当地药厂不收药材,跑了空趟的话,那就真的连路费都要倒贴,血本无归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狭小破旧的第二代中药材市场已经跟不上发展需求。1986年,新渥中药材市场重新选址,县工商部门筹资76万元,与新渥、宅口两村合资兴建第三代中药材市场,于1987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0566平方米,有营业房53间,入驻经营户38户,是我县第一个拥有固定场所和设施的市场。新市场投入使用后,集市日改为每逢农历二、五、八,当年市场成交额达559万元。
杨定升抢抓机遇,拿出一股“吃螃蟹”的劲,勇敢地抢占先机。凭借自己多年的药材销售经验,他在新渥中药材市场投了摊位,开了第一间药材购销门市部,取名“定升药材行”,也就是“九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门市部30平方米,主营浙贝母和天麻,杨定升除了自己种还向别的药农收购,逐步打开销售市场。
1987年,新渥中药材市场被浙江省工商局列为全省十大重点市场联系点。1988年,在广西玉林召开的全国第三次药材信息网络成员会议上,新渥中药材市场成为全国重点药材信息网络成员。1989年,新渥中药材市场被省工商局命名为省级“文明市场”。1995年,新渥中药材市场改名为浙江中药材市场。
1998年3月16日,磐安中药材市场发展迎来一个新的起点,磐安特产城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450万元,占地面积199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262平方米,营业房两幢,配有交易大厅两个、冷库8个,市场营业面积8362平方米。
2003年,经浙江省工商局核准,我县在新渥镇建设“浙八味”特产市场。市场迁扩建项目被省发改委列入2005年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浙八味”特产市场由上海檀溪集团开发建设,规划占地面积315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7.5亿元,可容纳2000余商家进场经营,是一个集商贸、旅游、仓储、生活于一体的大型中药材市场。
崭新的第四代市场于2009年11月18日隆重开业。“浙八味”特产市场抓住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磐安新城区开发的机遇,逐步完善市场功能和配套设施,倾力打造产地贸易与物流集散相结合的现代新型药材城,一跃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中药材市场和药材集散中心。
市场的持续稳健发展,吸引了众多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中成药、保健品生产企业来磐投资,拉长了我县中药材产业链,提高了中药材附加值,促进了药农增收。2016年,“浙八味”特产市场交易额突破20亿元。
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市场环境,我县建成了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搭建了浙江中药材预警信息、浙江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磐安县中药材产业信息、“浙八味”价格指数发布等平台,设立了国家中药材资源监测站,以市场为核心的“浙八味”特产市场服务业集聚区被列为省第二批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从最初的地摊市场、马路市场升级到信息化、综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化市场,我县药材市场历经四代变迁,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撑起了一片天,也富了一方百姓,兴了一方经济。
第四代药材市场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