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县融媒体中心“光辉足迹”大型采访活动走进玉山古茶场,再一次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古茶场、弘扬传统文化、发展茶产业的谆谆嘱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磐安干部群众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玉山古茶场成为我县传承、挖掘、弘扬传统文化的出发地,并融合到新农村建设、旅游业发展中去。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的根脉和源动力。
悠悠古茶场 殷殷关怀情
六月是磐安最美的季节,青山含黛,绿水含笑。
2006年6月13日,磐安在这最美的季节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下午4时,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列车队停在玉山古茶场前。从车上下来,他阔步走向古茶场。
时任玉山镇人大干事杨适时是当时的讲解员。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但他仍清楚记得,总书记下车后,大步走来,驻足在古茶场门前,仔细端详门口的菱形磨砖。为了这次讲解,杨适时做足了功课,讲解词反反复复修改了好几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讲解让总书记频频点头。大门上方是周昌霁手书的“茶场庙”石匾,门墙由精心打磨的菱形磨砖干砌而成,历经五百多年风雨还是坚固如初。总书记得知古茶场刚刚被批准为“国宝”单位后,欣慰地笑了。
跨过门槛进入古茶场,历史韵味扑面而来,门梁、铁榫、门扣所有的物件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庙内供奉着“茶神”许逊。总书记站在茶神像前,仔细地听着介绍,得知两边挂着的对联来历后,有感而发:“要去研究挖掘许逊和这里的渊源,文物古迹中人变成神都是有功的,如永康的胡公、福建的妈祖,古茶场对古代经济的作用及其运作形式,都要很好地研究。”
与茶场庙一墙之隔的是茶场管理用房,是古时朝廷官员征税办公的场所。如今,管理用房已成“观音禅寺”,佛教与道教两家隔墙开“店”,和谐共存。
茶场管理用房右侧,立着“奉谕禁白术洋价称头碑”“奉谕禁粮食洋价称头碑”两块石碑,加上遗失了的“奉谕禁茶叶洋价称头碑”,这三块碑是清咸丰二年朝廷委派东阳县衙管理古茶场时立下的。如今历经风雨,只剩下两块碑屹立在古茶场内,碑面已在历史洗礼下蜕去一层“皮”,但文字还依稀可见。
杨适时回忆,这称头碑引起了总书记的兴趣,频频发问:“这两块碑是哪里找回来的?”“还有一块碑,现在在哪里呢?”······驻足许久,随行人员暗示“时间紧迫”也没有打断他的发问。
从管理用房旁边的耳房角门里转出,就可看到古茶场的风姿。这里是先人进行茶叶交易的地方。走进古茶场内,只见介绍民俗活动的图文展板在走廊上一字排开。驻足展板前,总书记被“百人竖龙虎大旗”的壮观场景所吸引,为“秋社”获得的丰收喜悦而欣慰。
根据行程安排,当天下午总书记还要去管头村视察,见天色渐晚,时任浙江省委秘书长李强下意识地指了指手表,暗示总书记。总书记从容不迫地摆摆手,继续边走边看边听。一路的介绍,加深了他对磐安民俗活动的了解。总书记说:“要弘扬春社、秋社、迎亭阁花灯、竖龙虎大旗等民俗活动,但不要搞成迷信活动。”
来到厅堂,总书记欣然接受邀请,入座品茶。浓浓的磐安云峰,甜甜的井水,茶续了一杯又一杯。总书记感慨道:“这里的茶叶很好,水也好,有点甜味。”
总书记一边喝茶一边翻阅古茶场修复规划图纸,详细询问古茶场修缮情况:“修缮规划单位编制资质如何?” “修缮资金预算是多少?” “工程队招标情况如何?”······总书记说:“这个点,我看了很受启发,要把茶叶发展起来,要挖掘古茶场的精神内涵,要研究茶场对经济的作用,婺州东白的牌子要保好护,房子修好后,这里就是一种文化,要保护好,要研究、开发、弘扬民族文化。”
离开古茶场前,总书记反复叮嘱当地干部,“要保护开发好玉山古茶场,主要是保护好,在保护中也有一定的利用,在开发中继续弘扬。”
临行前,县市领导站在古茶场门前,总书记与大家一一握手道别,随后转身,跨上车时,总书记若有所思回过头,看到站在远处的杨适时,又折了回来,握着杨适时的手说:“谢谢你,小杨,为我介绍了这么久,介绍得非常不错。”
十多年过去了,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玉山古茶场时的情景,杨适时依然很激动:“总书记舟车劳顿,风尘仆仆踏进古茶场,这一场景永生难忘。”在预先安排15分钟的考察时间里,总书记走走停停,不断提问,仔细聆听,最后,在玉山古茶场待了近50分钟。“能和总书记握手,是我没想到的,他的手特别宽厚,又特别温暖,给我身体注入了一股暖流,让我充满了力量。”
“要保护开发好玉山古茶场,主要是保护好,在保护中也有一定的利用,在开发中继续弘扬”
2006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玉山古茶场指出:“要保护开发好玉山古茶场,主要是保护好,在保护中也有一定的利用,在开发中继续弘扬。”
十多年来,磐安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从古茶场出发,走上了一条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之路。玉山古茶场重新年轻起来,十里八乡的村民恢复了一年两次赶茶场聚会——春社、秋社。他们演社戏、迎大旗、舞龙灯等,祈风调雨顺,庆五谷丰收。“赶茶场”也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磐安炼火、寿龟奉茶、赶茶场、竖龙虎大旗等一大批民俗文化活动焕发新生,从无人问津、濒临失传到走上舞台、满堂喝彩,由一年中只在特定节日演出变成日常表演的节目。身心两安,自在磐安。近几年磐安乡村旅游火爆异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磐安乡村“有文化”。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磐安乡村旅游实现了质的提升,也鼓起了磐安人的腰包。
11月12日,玉山古茶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社”赶茶场迎大旗民俗文化活动,场面十分壮观。“今年的赶茶场‘秋社’活动共有5面大旗,参与民俗表演活动的团队达40支近2000人左右,到场的观众和游客更是数以万计。”玉山镇玉峰村党支部书记周跃明介绍。从明朝开始,玉山古茶场每年在春秋两个时节都要举行以祭祀茶神为核心的迎大旗、迎龙灯等民俗文化活动,称“春社”和“秋社”,内容丰富,传承久远,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重要节日,也是我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磐安悠久的茶市场历史及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保护开发好古茶场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为磐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2012年,我县启动了茶博馆建设,作为玉山古茶场的配套服务设施,总投资1300万元,2013年底投入运行。茶博馆展厅分为“茶之境”“茶之史”和“茶之事”三个单元,展示了磐安种茶、制茶、饮茶的悠久历史。2016年,投入130万元实施了古茶场文化内涵展示工程。展示主题是“恢复宋代茶叶交易场景”,此次展示工作是深入贯彻总书记考察古茶场时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有利于助推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真正让文物“活”起来。2019年,为丰富茶博馆展陈内容,满足游客参观需要,将古茶场二楼厢房作为赶茶场非遗展区,陈列赶茶场活动的道具服饰等。在茶博馆后花园搭建舞台,举行茶艺表演和寿龟奉茶、采茶舞等非遗节目表演,让游客更直观、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磐安茶文化。
“玉山古茶场的保护开发给我们村的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游客多了,我们在自家门口就能做生意,大伙儿的腰包也都鼓了起来。”玉山镇玉峰村马塘自然村村民周大爷笑着说。马塘自然村的发展离不开古茶场的带动,村中的“马塘古街”成为村里的“商业街”。据悉,古街全长500米,两旁都是两层楼仿古婺派建筑。周跃明告诉记者,如今,村民们都在古街上开起了茶楼与农特产商店,每天的生意都非常好。下一步,村里还将举办各类中高端民俗展演,让游客拥有更好的体验。
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地以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为引领,立足“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新方式新途径,挖掘非遗资源,增强文化活力。传统节庆活动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集中体现,我县各地积极恢复传统节庆活动,并日渐丰富。如赶茶场、高姥山七夕节、谷将山庙会、立秋迎福、迎胡公、双溪中秋庙会、重阳炼火等,每次节庆活动都有成千上万人参加。传统节庆文化内涵丰厚,集中展现了我县的民俗文化、人文情怀等“软实力”。同时,我县坚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群众增收致富相结合,注重发挥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组织实施研培计划、组建非遗演出团队、主动与旅游市场对接,使无形的非遗创造出有形的价值。
玉山古茶场是中华茶文化史上的一块活化石。玉山台地具有浓郁的茶经济发展氛围,依托茶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赶茶场等民俗活动,乡村休闲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县非遗中心主任周琼琼说:“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既是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切期望,也是我县产业富民、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依托古茶场这块金字招牌,把茶经济、茶文化的文章做大做强。”
“这里的茶叶很好,水也好,有点甜味”
2006年6月13日下午4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磐安玉山古茶场考察。在古茶场里,总书记欣然接受邀请入座品茶,青花瓷盖碗中,嫩绿色的磐安云峰缓缓舒展,茶香悠悠扑面来,总书记喝后称赞:“这里的茶叶很好,水也好,有点甜味。”
光阴荏苒,尽管已经过去十多年,但总书记的评价犹在耳旁。紫藤茶坊负责人孔爱丽清楚记得,当时听到总书记的评价时,她满是骄傲和自豪:“那天,喝的茶叶是磐安云峰,泡的水是玉山当地山泉水,我们为总书记献上了一杯家乡的茶。”
在总书记的关怀下,古茶场得到了修缮,茶产业得到了振兴,建起了茶叶博物馆,并对外开放。许多游客看到总书记在这里调研的照片,都倍感亲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来过的地方。
对于马塘自然村的村民来说,这一片小小叶子带给他们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周国爱是村里一名地地道道的茶农。夫妻俩搭档,妻子负责采茶,周国爱负责炒茶。亲手采摘的茶叶经纯手工炒制后,满是浓浓的茶香,不少相识的人常电话预定或是专程开车前来购买。“这些年来,我们村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不少专家走进村里来指导我们,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磐安云峰。”周国爱满是感激地说道,“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勤勤恳恳,努力提升茶叶品质。”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叶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2007年成功注册“磐安云峰”证明商标,将其确定为茶叶中心品牌来培育,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统一宣传,通过政策推动、农企联动、品牌促动、科技驱动,有效提升了“磐安云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磐安云峰”先后荣获国际博览会、中国农博会等节会金奖28次,荣获“全国名茶”、“文化名茶”等荣誉称号。
“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也成功打响了“磐安云峰”品牌。通过举办磐安云峰茶文化节,吸引了全国各地、海内外懂茶爱茶人士接踵而来。同时,通过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磐安云峰专卖店,在济宁、济南、上海、沈阳等大中城市建大型广告牌,组织参加各地举办的茶叶博览会,在茶叶主销区城市举办品牌推介会等多种措施,提高磐安云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磐安云峰中心品牌价值。
如今,“磐安云峰”的品牌价值逐年提升。2010年,“磐安云峰”的品牌价值为2.4亿元,2012年为7.1亿元,2013年到2015年分别为9.3亿元、10.94亿元、12.93亿元,目前达到了14.01亿元。
2016年2月,古茶场文化小镇被列入浙江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据介绍,未来的古茶场文化小镇将建设成为集茶文化展示、乡村民俗体验、运动康体养生、休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小镇”。古茶场文化小镇规划总面积3.9平方公里,核心区约1.1平方公里,总体布局为“一厅两带六区”。“一厅”为古茶场小镇客厅,“两带”为茶生产研发带和茶文化体验带,“六区”为茶园观光区、茶品交易区、茶生产研发区、茶民俗文化展示区、茶乡休闲养生体验区和龙文化体验区。
如今,磐安境内8.8万亩茶园处在山清水秀、云遮雾绕的群山之间,年产茶叶2150余吨,产值3.4亿元。全县有四分之一人口从事与茶叶相关的生产经营。磐安云峰、生态龙井色泽翠绿、清香馥郁,我县先后获得“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磐安将继续讲好“一片叶子的故事”。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