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4辆车 8个人 24小时生命守护
2019/03/28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应伊佩 文/摄

  有这样一群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没有固定诊室,却往往第一时间出现在危急的第一现场:车祸现场、灾难现场、病患家中……每次,他们都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这里没有硝烟,但在生与死的博弈中,分秒都显得举足轻重,哪怕一分钟时间,都可能决定一个生命的去留。

  也许,我们习惯成自然地接受他们的服务,但没有走近他们,我们无法体会这“习惯成自然”背后的故事与艰辛。

  3月19日,记者来到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走进急救医护工作者当中,全程跟线采访一整天,零距离直击医护人员一天的急救工作,把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呈现给读者。

  8:00-12:00  吃饭睡觉没个准 随时随地都待命

  早上8点,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值班护士王卫斌匆匆换上白大褂。凌晨1点随车护送患者前往浙江省第一人民医院,待患者入院后立即折返。5点回到办公室,只休息了3个小时的他脸上难掩倦意。

  车队队长郭森华介绍,急救中心一共8个人,两两搭配,人少任务重,所有人都需要时刻保持待命状态。

  急救中心办公室里,五张桌子拼凑在一起,桌上放了一台急救电话,不知何时会响起,时刻揪着大家的心。墙上的液晶电脑,连接着急救中心的调度大厅,所有急救电话都会以文字形式转接到这里,症状、地点、联系方式等患者基本情况,一目了然。随车护士和驾驶员们平时就在这里办公。

  8点23分,郭森华在办公桌前安排下个月的值班表;护士陈高兰和驾驶员陈卿威准备出发送转院病人;护士郑晓叶在默写心脏血液循环图,准备即将来临的考试……

  “叮……”上午8点45分,急救中心的警铃响起。警铃就是命令,王卫斌扫了一眼屏幕上患者信息“昏迷,中医院新城区分院”,然后立刻冲出办公室,不到1分钟时间,王卫斌和郭森华组成的急救小组,就整装出发了。

  导航上显示需要15分钟路程,在郭森华娴熟的驾驶下,硬生生被压缩成10分钟。车子刚停稳,王卫斌就一个箭步冲进人群里,询问病情:“现在情况怎么样?”“爷爷你能听见我讲话吗?”……因为人手紧张,急救车并没有配备专职担架员,郭森华还要扮演担架员的角色。

  将患者转移到急救车上后,王卫斌开始对患者进行基本检查,量体温、测血压……紧接着对一同前往医院的另一位摔伤患者也做了简单的伤口处理。不到10分钟,急救车就开到了人民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立刻接进抢救室,完成交接。

  王卫斌说,急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路上吃,车上睡,这都算不了什么,他们这一行就是要始终把患者安全放在第一位。

  12:00-17:00  最“年轻”的车3年20万公里 最长救护行程3156公里

  急救中心有4辆急救车,最“年轻”那辆车才开3年,就已达20万公里车程。最“老”的也不过6年,因为行驶里程数过大,再过两三年就要面临报废。正是这些“过劳”急救车从另一侧面印证了急救医护工作人员的奔波与辛劳。

郭森华

  中午12点多,患者家属连续拨打了三个急救电话,气氛变得异常紧张。患者是位老人,突然感到心悸。上了急救车后,老人开始意识不清,对王卫斌的呼喊没有任何反应。王卫斌以最快速度连接好呼吸皮囊,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遗憾的是,30分钟后,老人依旧没有心跳,最终征得家属同意,停止抢救。虽然见证了许多生命的消逝,但面对老人的去世,王卫斌仍感到遗憾。

陈文俊

  心肺复苏是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必备的技能。为了保证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从容应对,县人民医院心肺复苏技能训练已日常化开展,且每年都会组织“年度大考”。因此,医护人员们早已练就过硬的心肺复苏技能。2018年5月,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的4位护士外出时,紧急抢救晕倒在地的患者,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除痰等急救措施,为患者后续抢救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王卫斌

  办公桌前一张老照片记录了急救中心那次最远距离的救护。照片上,陈高兰、郭森华和陈卿威三人并排站在北京天安门前,“2016年12月21日”几个字唤起了陈卿威的回忆:“那天下着暴雪,高速封路,我们在路上困了一天一夜,虽然路途艰难,但所幸,最终将患者安全接回了家。”3天4夜,3156公里,是行程最长的单次救护,也是一次最不容易的急救。

  17:00-21:00 急救医护充满挑战 救死扶伤书写医者仁心

  19点10分:“壶厅西路……醉酒”。急救车再一次紧急出动,到达后,见一人正躺在居民楼下的空地上,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身上还沾了不少呕吐物,家属急促不安地站在身边。

  王卫斌走上前去,了解情况,拍打着他的肩膀,大声呼唤,检查他是否有意识。2分钟后,昏睡的醉酒者安全上车,接受基础检查。与急诊室值班医生正式交接后,王卫斌长长吁了一口气,“平时,醉酒患者的急救挺多的,今天这个还算不闹腾。”

  “你后悔入这行吗?”

  “我大学护理系毕业后,其实是不想从事医护工作,去外地拼搏了一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听说大盘血浆站缺护士,于是报了名,上了岗,后来到了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然后到了现在的急救中心。”王卫斌话语间流露出一股坚定。“很多人都说急救工作不好做,突发事件太多,风险太大,但是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在急救中心呆了12年的郭森华是8个人中的“老大哥”,自从入职后,春节和家人一起过年就成了奢望,对工作的敏感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郭森华说:“晚上睡觉的时候,电话一响,‘噌’就坐起来了,已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了。”

  “没有一个节假日能睡上安稳觉,加班熬夜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刚吃上一口饭,一个电话,立即出车。”陈文俊说,使命感催促着我们一路前行。

  2008年入职的陈高兰至今也已有10余个年头,来不及和记者说上两句,匆匆出了车,一走就是一天;不知是谁放在桌子上的护理考试笔记,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着背后的努力;王卫斌和陈文俊片刻的空闲都不会放松自己,随时做好出车准备……

  夜幕降临,喧闹的磐城趋于平静,忙碌的人们卸下疲惫,安心休息,急救医护工作者们仍在等待,等待着随时可能到来的“召唤”,生命的速度等待他们去追赶。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