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历史
特约评论员 孔德森
2019/05/31 来源:磐安新闻网  

  上周三去缙云县,主人领我们走进千年历史的河阳古民居,村口一大片旅游车和游人如织、村民往还的景象让人眼睛一亮:这老村醒了,活了,年轻了。古民居管委会主任告诉我们,去年该村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我想河阳这朱姓始祖幸运了,自己只是个吴越国的掌书记(从八品),宅子也不见得特别恢宏壮观,怎么今天让自己“重生”了呢?今天的河阳人也幸运了,这掌书记竟然泽被千年之后的子孙后代。

  无独有偶。东阳北后周村有一栋建于明清时期的老宅叫肇庆堂,本已破旧不堪,村里1311名农民自发众筹,把老宅修葺一新,成为影视基地和旅游景区。村民说:活了一个老宅,兴了一个村庄。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遂昌。400年前,遂昌来了一个叫汤显祖的知县,他后来写了本书叫《牡丹亭》。遂昌人脑洞大开,大做汤公文章,举办汤显祖文化节、汤公音乐节,让汤公和莎翁“牵手”,让遂昌与莎翁故里对接,将昆曲《牡丹亭》送进英国大剧院,把所有《牡丹亭》剧种汇聚遂昌。还建成一个文旅综合体,游客可以在房间里坐看《牡丹亭》实景演出,在阳台上眺望小溪对岸的“莎翁故里”。

  假如汤公泉下有知,肯定会乐坏了:我在遂昌只干了一届知县,遂昌任上并没有写书啊。

  近日看到一则报道,说柯桥人把安昌古镇做成了非遗主题小镇,绍兴师爷馆、宣卷馆、仁昌酱园馆展示的传统技艺让游客大饱眼福。去年,仅仁昌酱园馆就接待游客60万人次,非遗展示带动产品销售突破1000万元。

  不负光阴不负卿。上述这些地方以他们的胸襟和智慧,“唤醒”了沉睡的历史,让一个老村、一栋老宅、一个故人、一门古老技艺得以“复活”。

  据调查统计,磐安拥有历史文化村落27个、传统建筑类资源350多处,是最典型的“山地版”婺派建筑集聚地。磐安客籍历史名人和本土历史名人相映成辉,大体量大场面大气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领风骚,让人叹为观止。

  什么时候,我们的钟英堂、清德堂和非遗也能“生”出钱来?什么时候,我们能让声名远扬的知县陈伯良、“六十年间万首诗”的陆游、“归装不持岭南物”的武状元周师锐、乾隆年间江南七子之首的叶蓁们也在地下乐一乐呢?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看来,当下最要紧的,还是唤醒我们自己。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