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全县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农民翻身做了主人
2019/06/05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杨萤萍

  1950年6月30日,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终结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集体土地所有制,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奠定重要基础。时代大潮浩浩荡荡,除了西藏自治区外,全方位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近3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当时,磐安才解放8个月,土地改革对这个穷困的山区县而言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据调查,土地改革前夕,全县有人口11.04万、耕地11余万亩。全县有地主3270人,人口仅占3.8%,占耕地总面积的10.81%,这与占人口51.37%的贫雇农仅有17.62%的土地形成强烈反差。

  自上而下的“土改”春风很快吹进磐安。当时的磐安百废待兴,“土改”工作轰轰烈烈。1950年,磐安确定安文镇、深泽乡为“土改”工作试点乡镇。在土地数量、质量上,把握“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土地改革,于1951年8月基本完成全县“土改”工作。全县所有地主的土地及公地,连同其它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

  “土改”刚开始时,长期遭受剥削压迫的农民疑惑重重。大家的内心直打鼓:地主的地,能让咱动吗?要是分地搞得不上不下的,却把地主老财彻底得罪了,后面怎么办?杨开正今年88岁,仁川镇杨宅村人,他亲身经历了68年前的“土改”运动。杨开正回忆,为了让“土改”能够深入农村,保障土地改革政策执行,上级专门向农村派驻“土改”工作队,为土地改革运动保驾护航。初期,主要是由工作队宣传“土改”政策,从农民大会到农民代表会议、小组会,各种以宣传土地改革运动为目的的会议接连召开。“冬天,大家生个火盆聚在一起开会。工作队事先摸清楚每家每户的情况,开会时问大伙‘这家算不算地主,算不算富农?’村民们举手表达意见。”杨开正说。

  通过政策宣传、会议动员和仔细深入的地权划分,全县没收、征收地主、富农及宗族公常、寺庙等土地31793亩,房屋2558间,粮食250吨,耕牛551头,农具42248件。18092户雇农、贫农、佃中农和其他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房屋和农具、家具。1951年,磐安对土地改革进行复查,并颁布《土地房产所有证》。从实物到法律形式,农民通过土地改革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生产资料。过去,许多农民见面时常挂在嘴上的问候语:老乡,吃了吗?“土改”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改成时髦的问候语:同志,翻身了吗?

  土地改革后,过去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得到调整,拥有自己的土地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1951年2月,我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成立,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耕者有其田,则耕者有其根。经过“土改”运动,农民终于挣脱封建土地制度牢笼,真正翻身做了主人。土地革命开启了新中国“三农”发展的伟大序幕。

  杨开正翻看着当时“土改”的资料,激动地说:“以前,老百姓对党和政府没什么概念,只顾过着少吃少穿的穷苦生活。土地改革后,农民的日子有盼头有干劲了,对党和国家是越来越信任了,相信跟党走准没错。”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