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每个瞬间都值得回眸 每个故事都值得铭记
我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5人49天生死之战
2020/04/16 来源:  记者 应伊佩

  “铛!铛!铛……”4月8日零时,清脆的钟声响彻武汉两江四岸。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76天后,武汉终于迎来“重启”。此时此刻,我县援鄂医疗队队长刘淑才正在德清县集中隔离休养,他通过手机听到江汉关的钟声响起,看到黄鹤楼、长江大桥等城市地标被点亮,顿时眼眶湿润了。他说,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春天,武汉终于从沉睡中醒来。

  队员厉爱用“做梦一般”来形容驰援武汉的日子。49天里,援鄂医疗队以生命赴使命,先后辗转于四家方舱医院。她说:“离家近两个月,大家想念过父母、想念过孩子,忙得连轴转的时候,有时累得想哭,可是从来没人想过退缩和放弃!”

  49天,医疗队经历了疾风骤雨般的开头,在特殊环境中与陌生病毒背水一战,最终迎来了柳暗花明,在逐渐安静的方舱医院里拥抱武汉的春天。点点滴滴的回忆被队员们定格在镜头里,存进相册,有不舍,有收获,但更多的是值得,是不虚此行。

“只有待在‘方舱’心里才踏实”

人物:刘淑才  地点:黄陂方舱医院

  49天里,刘淑才的手机存下了1万多张照片。在翻阅手机相册时,他的指尖停在了一张合照上。“这是我们进舱第二天拍的,难得聚齐了我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所有队员。”看着照片,刘淑才回忆起了定格这张“全家福”的瞬间。

  当天,刘淑才正在查房,一位患者走过来,提出要给医疗队队员拍个合照。“3……2……1”在按下快门的时刻,刘淑才和队员们不约而同高喊:“武汉加油!”整个方舱医院顿时沸腾起来,大家一起喊着“中国加油!”。“我们想用这样的方式让他们缓解压力,增强信心,这一战,我们一定能胜!”刘淑才说道。

  在武汉的这些日子里,失眠对刘淑才来说是常事,只有待在方舱医院里他才感觉到踏实,陪在患者身边才安心。有一天晚上,群里临时通知马上有300多名患者入住方舱医院。刘淑才看到消息后主动要求加班,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整整8个小时,一刻不停。期间,他里层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脱下面罩,脸上尽是压疮,脱下手套,手被汗水浸渍得满是褶皱……忙碌的夜晚在他眼里却是在武汉最踏实的一夜。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使命就在医院里,就在每张病床前。”刘淑才说。脱下白衣,他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是身边再平凡不过的朋友;穿上白衣,面对病魔,是战士,是勇士,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采样风险太大了,还是我去吧”

  人物:肖霞 拍摄人:患者

  患者拉下口罩,暴露口鼻,张开嘴,医护人员将压舌板探进口腔,咽拭子擦到病人咽后部,这是咽拭子采样的基本步骤。采样时,有的病人会反射性地恶心、咳嗽,甚至呕吐。此时,医护人员则会直面患者开放的气道,与病毒“面对面”接触。

  在黄陂方舱医院,肖霞几乎每天都要与病毒“面对面”,这项高风险的任务却是她自己“求”来的。“医生少,病人多,所以只能我们护士上!”肖霞说:“作为护理组组长,我有义务更有责任承担起这项任务。”

  “没关系,尽量深呼吸,做好配合,很快就能采完。”这是肖霞对患者说得最多的话。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肖霞耳朵、鼻梁、面部都压出了伤痕。缺氧头痛也常常困扰她,每次都要大半天才能恢复。

  这张照片是肖霞为数不多的工作照,每天进舱后,她就与手机隔绝了。照片里的她正在为患者采样,“那天是采样任务最重的一天,有30多位患者等待采样。”工作的忙碌,让她无暇留意自己出现在谁的镜头里。患者为她拍摄下的工作照,让她倍感珍惜。

“一道门,两个世界”

人物:杨晓霞 地点:黄陂方舱医院门前

  2月13日,这是杨晓霞第一次进方舱医院。

  那一天,黄陂方舱医院门外的街道十分冷清,空无一人。杨晓霞站在门前,双手竖着大拇指,坚强地一笑,画面定格在手机里。“再过一会,我就要进入方舱医院了。”杨晓霞指着照片回忆说,别看当时笑得这么开心,其实内心十分紧张,心跳得很快。

  一道门隔开了两个世界,门外的杨晓霞是对未知的不安和马上要直面病毒的恐惧。推开门,穿上沉重的防护服,戴好全套的防护设备,走进满是患者的病区,看着一双双流露着对生命渴望的眼睛,“门内是责任,让我终于有履行使命的坦然。”

  杨晓霞说,在方舱医院的这些天,平时得心应手的基本操作,一旦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套上三层手套后,操作起来就特别困难。尤其是穿上防护服一段时间后,由于呼吸不畅,只能用嘴巴大口大口呼吸,导致护目镜上满是水雾,视野变得模糊不清,很多操作只能等待时机,透过护目镜的缝隙进行。

  “三次敬礼足以感动一辈子”

人物:厉爱 事件:敬礼

  我县第二批驰援武汉的队伍中,厉爱是年龄最小的队员。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她从小就听着父亲讲军营里、战场上的故事,耳濡目染间,对军人深有感情。父亲告诉她,敬礼是军人最崇高的礼节,最能体现军人的精气神。这份礼节深深地铭刻在厉爱驰援武汉的记忆中。

  2月9日,厉爱挥手告别父亲,举起了右手,郑重地向父亲敬礼。离别之际有太多的话来不及说,千言万语都在举起的右手里。“这是我的承诺之礼。我承诺,一定竭尽全力工作,平平安安归来。”

  在方舱医院,与病人接触中,厉爱多次想敬礼,为病人的坚强敬礼,为同事的勇敢敬礼,但她太忙了,这份军礼敬在了心中,这份情谊藏在了心间。

  厉爱的第二次敬礼,是在她的27岁生日上。当远在千里之外的同事为她举办云生日会时,厉爱感动不已,不自禁举起了右手。在她心里,这个礼是敬给所有人的,既是感谢大家,更是告诉大家,在这边一切都好,请他们放心。这是厉爱成长的感恩之礼。

  奋战49个日日夜夜后,厉爱一行终于完成重任,平安凯旋了。回来那天,武汉挥手别英雄,浙江夹道迎勇士,厉爱一次又一次地挥手,一个又一个地敬礼,把所有的爱和想说的话都融进了敬礼中,这是胜利之礼。“有这样的经历,我这一辈子都值了。”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面锦旗”

人物:郑锦婷 时间:4月3日

  4月3日,郑锦婷驰援武汉归来还在德清县休养,而一份从武汉寄来的礼物却比她先到家了。虽然已经过去好多天了,但看到锦旗,郑锦婷依然欣喜若狂:“这是我人生中第一面锦旗。”说起给她送锦旗的患者小万,郑锦婷感慨不已:“这是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肯定,更是我和小万友谊的见证。”

  郑锦婷第一次进舱就留意到了情绪低落的小万,她躺在床上,一声不吭。面对陌生的病毒,患者的焦虑、害怕可想而知,安抚患者紧张情绪也是医务人员的重要工作。郑锦婷常常主动安慰小万:“你放心,情况在好转,一定会好起来的。”

  为了能让小万有安全感,郑锦婷加了她的微信,让她有事可以联系自己,平时也可以找自己说说话。在一次又一次的聊天交谈中,两人都发出“相见恨晚”的感慨,“我们的兴趣爱好差不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郑锦婷说,在她的疏导下,小万的情绪和病情都有了好转。

  2月20日,郑锦婷所在的医疗队将要转战光谷日海方舱医院。已经出院的小万很想前往送别,但无奈在家隔离未满14天。离开时,郑锦婷微信的语音消息“叮叮叮”一直响个不停,“那里的人更多,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亲爱的,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手机屏幕的那头,小万说话带着哭腔,担心不已;手机屏幕的这头,郑锦婷的眼泪在眼眶打转,感动不已。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早在陪伴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值得一生去珍藏。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