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磐安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磐安新闻
光辉足迹┃第三站:尖山
2019/12/24 来源:磐安新闻网  记者 张黎明 潘辉 陈丽娜 队员 卢韵璇 陈家豪 党员代表 孙怡

  12月17日,县融媒体中心“光辉足迹”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尖山镇乌石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调研时关于保护旧村落、开发农家乐的谆谆嘱托,感受总书记指示精神落地开花的喜人成果。追昔抚今,我们感恩总书记为山区磐安指明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只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磐安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老房子保护起来 农家乐发展起来

  尖山镇乌石村管头自然村,古枫参天、曲径清幽。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十三年的精心描绘,诗情画意和涅槃嬗变都深深隐藏在这黑墙灰瓦的古村落中。这里是磐安“乡村旅游”的启航地,更是磐安干部群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一个缩影。一个暖阳普照的冬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记者一行来到了乌石村,倾听干部群众的动情讲述,寻访镌刻在磐安历史上的伟大足迹。“习书记来看我们了。”2006年6月13日下午4时许,管头村迎来了尊贵的客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下车后,总书记带着亲切的笑容,阔步走向人群,握着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张威平的手说:“你好,你们辛苦了!”宽厚有力的双手,平易近人的话语,瞬间让农村干部充满力量。

  沿着环村大道,总书记一边走,一边听取时任县委常委、尖山镇党委书记陈峰齐与张威平的情况汇报。时隔十几年,张威平依旧清晰地记得,总书记得知他是本次调研的讲解员后,深情地对他说:“我也在农村工作过很长时间,你们一定要对我讲真话。”

  总书记十分关心农户的生活水平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他一口气提了很多问题:这个村有多少人口?有没有地下排污管道?环村大道投资多少?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张威平一一作了回答。当听说村里有统一的排污设施,老百姓都可以用上抽水马桶时,总书记满意地点点头。

  张威平说得细致,总书记听得认真。6月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渐渐打湿了总书记的发梢。随行工作人员拉住张威平,递过一把雨伞,嘱咐他去给总书记撑伞。当张威平走近时,总书记却从他的手中接过了伞,说,“不用为我撑伞,我自己来就好。”

  2006年管头村刚刚启动新农村建设,老村不少乌石古民居已经破败不堪。在环村大道边上,有两栋乌石老屋已经倒塌。当时,这两名户主曾多次向村委会反映,想在原址重建房子。村里犹豫不定,虽然没有明确给农户答复,但已然默认。张威平说,管头新农村建设当时已经起步,但接下来该怎么去建设?拆老房建新房的路子是不是对?村干部一时还把握不准。

  当总书记路过倒塌老屋时,张威平针对这几个问题,向总书记汇报说,省里提出“千万工程”,要建设新农村,“大家都羡慕小洋房、小别墅,新农村就全部都要新的,我们想把老房子拆掉”。总书记了解到这些想法后,坚定地回答说:不行,搞新农村建设不一定要大拆大建,和谐就好,每个村庄发展都有千百年,如果拆光了,文化就断层了,像这种乌石房子很有特色,一定要把这些老房子保护好利用好,以后会成为宝贵的资源。

  总书记一席话,似夏日的一阵清风,吹散了管头村干部心中的迷雾。此后,管头村矢志不移地致力于保护乌石老村,注重老村文化历史传承,整理修缮了明代本保殿、清朝四合院、龙湾堂花厅、乌石古巷、双眼井等古建古迹,“新”与“古”和谐共生,相辅相成。张威平说:“十几年后的现在,再来回味总书记的这一番话,依旧受益无穷。如今,乌石古村落已成为管头村对外营销的一块‘金字招牌’,为管头乡村旅游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如果说,新农村建设是管头村2006年前的一大困惑,那么,探寻一条山村致富之路则是管头对未来发展的又一思考。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管头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村民靠种植水稻、番薯、玉米等勉强度日,很多村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2005年,村里动员村民发展农家乐。经张威平再三动员,张财瑶、张金杰等4户农户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由于“藏在深山无人识”,农家乐生意惨淡,其中两家业主一度关门歇业。

  总书记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对张威平说:“农家乐是朝阳产业,前途无量。你们要把生态环境搞好,生态好了以后,你们的农家乐就能吸引城市里的人到这里来享受真正的田园生活。”总书记的一番话,让管头村干部群众坚定了发展农家乐的信心。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手抓农家乐发展,一手抓宣传营销,逐渐打开了上海市场,每到周末、节假日就有成百上千的上海游客来村里休闲度假,成为“磐安的上海村”。

  晚上7时许,夜幕降临,总书记一行与村干部群众话别,祝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临上车前,他与在场众人一一握手,张威平壮着胆子问总书记“能不能跟您合张影”。总书记听了呵呵一笑说:“可以,你把村干部全叫来,今天辛苦你们了。”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十三年前流动的瞬间已凝固成历史,总书记的声音至今不能忘怀,指引着管头和磐安人民坚定走好“两山”之路。

“农家乐是朝阳产业”

  2006年6月13日,一场绵绵细雨将屋外台阶洗刷得油光锃亮,黑色玄武岩砌成的古民居也被洗去千年风尘,更增添了几分化不开的江南烟雨神韵。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迈着稳健的步伐,沿着乌石台级,径直走向“怡情石屋”农家乐。户主张财瑶向总书记介绍:“以前因为村里人穷,就只能用乌石造房子。”总书记听了说:“在国外,这样的房子只有富人造得起,再过几年,这里的乌石也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进入庭院,环境干净整洁,包间简约得体。总书记关切地询问张财瑶经营的方方面面:客人都是从哪里来的?农家乐一年能接待多少游客?包吃包住多少钱一天?……张财瑶向总书记介绍道,这是村里最早开办的4家农家乐之一,将老屋翻新用作餐厅,可同时容纳40人就餐,开办不到一年时间已逐渐兴旺,前不久的五一黄金周就吸引了不少游客。

  “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现在我们的经营收入离回本还有一定距离,村里大部分人对旅游经济心存怀疑,但我坚信农家乐未来还是有盼头的。”张财瑶早在开办之初,了解到安吉的农家乐发展情况,心里有底:第一年会亏、第二年可以保本,第三年肯定有赚,比打工收入高。听了介绍,总书记握着张财瑶的手说:“农家乐是朝阳产业,前途无量,你们坚持办下去是对的。”

  来到“财瑶紫院”,总书记察看了农家乐标准房里的设施情况。听说这里住着一名退休老干部,总书记特意到二楼与他见了面。一番亲切交谈后得知,老干部是武汉人,名叫朱崇奎,66岁,从公安系统退休。“我是2号到的,虽然这里没有酒店豪华,但环境很好,是理想的休养之地,打算住上一个月呢!”

  “乌石村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是宝贵的资源,你们要保护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搞好乡村旅游,带领村民致富,建设美丽乡村。”总书记对在场的县镇村干部说。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一直激励着张财瑶,也给了管头人莫大的信心和鼓舞。从那以后,村里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村上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管头村由此掀开了历史新篇章,开启了时代新征程,走上了绿色发展这条乡村振兴之路。

造“大乌石”,建设浙江农家乐第一村

  天空作纸,绿色为底,乌石点缀……如此美丽的“乡村画卷”,怎能不让人乐在其中,流连忘返?这里就是尖山镇乌石村管头自然村,自2005年开办农家乐以来,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上寻找乡愁。

  昔日无人问津的村落摇身一变成“网红新地标”,人们称这个村,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乌石农家乐”是一个奇迹。为了不断延续“奇迹”,尖山镇充分利用“乌石农家乐”品牌,着力打造“浙江农家乐第一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在去年的行政村规模调整中,该镇把管头村及其周边的林庄、大山头、东里、大园、火炉岭6个村合并组建乌石村。计划通过“以小带大”“以强带弱”模式,充分融合各村资源,抱团发展乡村旅游,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目前,乌石村总体规划已确定,并基本完成联村主干道路建设,计划在每个村建设骑行道、游步道并连成一体。“现在我们6个自然村的联村道路都拓宽了,往后大巴进出可就方便了。”乌石村大园自然村村民厉彤彤告诉记者。眼看着道路联网畅通,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有意开办农家乐,期待着分得“大乌石”建设的一份“红利”。据统计,今年乌石村新发展农家乐60家1200张床位,改造提升20家。

  尖山镇人大主席、乌石村党支部书记马英英介绍,在乌石六个村的基础上,把横路村也纳入总体规划,形成“6+1”的抱团发展模式。以“云上乌石,炫彩七星”为总体理念,创建“云山乌石”旅游品牌。通过建立“乌石之心”核心区,丰富七个点内部连接,梳理建筑肌理和自然肌理,新建以乌石为标签的乡土建筑群,再现“行走的村落”。同时,植入组团式的各村业态,开放生态环境与人文旅游,实现互联网助力乡村现代化,七点联动,打造乡域旅游。

  马英英认为,要在现有基础上打造一个区域性公共品牌,更好地推动台地区域农家乐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完善,更需要促进农家乐整体品位提升,为乌石村加快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在尖山镇乌石村管头自然村,一幢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四间两层古民居,屋内却别有一番天地:一楼是茶室、土特产店,客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既可以喝茶聊天又可以购物;二楼是两个装修豪华的客房,现代化电器家具一应俱全。

  游客之所以愿意来到乌石村,看中的就是管头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乌石古民居的乡愁古韵。要将游客“留下来”,捕获他们的心,需要更优质的住宿环境。“乌石农家乐需要提档升级,我想带个头,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发展民宿,盘活乌石古民居资源。”民宿业主厉桂瑶说。

  未来,尖山镇还将实现住宿接待、农旅休闲、乡建研学、双创双联四大功能,实现日均20000+住宿接待能力,建设综合体验的乡村休闲产业链、以乡村振兴为核心的研学基地,建立“创意(实验)-创作(实践)-互联网(线上)-物联网(线下)”模式,全力打造高山台地景村综合体。

  不忘初心有力量 牢记使命再出发

  由县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的大型主题报道《红遍磐安》《光辉足迹》今天圆满收官了。从10月10日的《红遍磐安》仁川站开始,到今天的《光辉足迹》尖山站,在近三个月时间里,融媒体中心记者和党员代表深入采访,报纸、电视、新媒体协同报道,向全县干部群众再次呈现了革命年代磐安大地上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和习近平总书记来磐调研时的殷殷嘱托。这次主题报道不仅是融媒体记者的一次大练兵,更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育。

  在仁川、大盘、方前、双溪、安文、盘峰,我们含着热泪追寻当年革命先烈们为了追求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热血青春,那一个个浴血奋战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那一件件遗留下来的物件仿佛就是先烈的身影,让我们倍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在新渥、玉山、尖山,我们心怀振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磐调研时走过的路,那一句句谆谆嘱托的话语依然在耳边萦绕,那一串串足迹坚定地向远方延伸,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跟党走、跟总书记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019年,磐安走过了发展史上的关键之年,全县干部群众拼挣抢创,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2020年是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磐安仍将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容不得任何歇歇脚和等待观望的思想。

  不忘初心有力量,牢记使命再出发。磐安,2020年全新出发!

编辑:孔海燕
相关阅读
便民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
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