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仁川镇天山村,但见文化礼堂外,老人含笑交谈;桃花梯田下,游客观光赏景;民宿庭院中,孩童嬉笑打闹……好一幅优美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天山村从一个“环境杂乱、设施落后、收入薄弱”的“后进村”蝶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先进村”,成为我县打造康养旅居大花园、“两山”实践样板地的基层典型缩影。
天山村由西产、马岭、下余三个自然村组成。为一改村庄落后面貌,原西产村党员干部、村民邀请常年在外的羊宝回村带领村庄发展。2017年5月,羊宝回村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庄探索出一条“党建强、发展强、治理强”的蝶变之路。
2019年,天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7.8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比三年前增加了5000元。获评县“六无善治”平安村、金华市森林村庄、浙江省旅游A级景区村、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天山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被逐步破解,村庄的党建水平、发展活力、治理能力有效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天山村蝶变的密码是什么?日前,笔者到该村作了深入调研。
切实发挥村支书在党支部的主心骨作用,不断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党支部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把干部队伍活力激发出来,把党群力量凝聚起来。
1.多措并举建强战斗堡垒。强化党支部引领作用,将“党建+美丽乡村”“党建+旅游”等融入村庄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羊宝一上任就带领支部委员逐户走访村民,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倾听各方建议和意见,落实支部成员和三个自然村的联系结对工作,提高党支部向心力。坚决把改变天山落后面貌作为党支部重要工作,认真开展创业承诺行动,每名支部成员领办项目,完成率100%。组织开展互比互学互帮,先后到县内外7个先进村考察,比学先进找短板、缩差距;三个自然村强化互帮互助,先后解决了原马岭、下余村党支部软弱后进问题,天山村党支部从三年前的“二星级支部”整转为“五星级支部”。
2.循序渐进抓好村干部队伍。羊宝注重村干部队伍管理,三年来有效提升了每名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引领带头的主动性。创新考核管理举措,强化村干部担当履职。如村干部坐班值班实行人脸打卡登记;三个自然村定期开展村干部工作交叉互查,检查情况在公开栏公示;开展村干部年度述职,给予年度考核优秀村干部表彰奖励。分领域、分技术安排村干部从事矛盾化解、项目建设等工作,提升干事效率。如村主任羊耀全具备水泥施工技术,他既全程参与村庄景观项目建设,又做好项目监督管理工作。始终发挥村干部在工作推进、项目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在梯田桃花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村干部率先签约,放弃休息时间、搁置自家农活,共同义务出力半个月完成山地清理、栽种桃树等工作。
3.示范带头凝聚党群合力。通过开展“村庄发展我带头”党员先锋岗行动,党员带头示范引领,村民响应献策献力,为村庄发展凝聚起强大的党群合力。在成立“党员互助关爱基金”时,党员积极捐款,半小时内筹集基金5500元。在村庄各项目建设中,每名党员每月义务投工2天以上,并以村支书、主任、监督委主任分餐的方法解决党员投工期间吃饭问题,增强党员“同吃一锅饭、共做一件事”的凝聚力。为筹措“十美村”创建资金,全村党员、村民一个晚上捐款12万元。在银行、企业上班的村民陈妙红、董新团,主动承担村庄项目专项资金审计和报账管理,部分在外创业村民参与村庄景观节点设计。
近年来,天山村依托山水资源,坚定不移地探索“两山”理念在天山的实践,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村庄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和自强能力,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全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1.创十美、优环境,发展基础全面夯实。天山村紧扣“十美村”创建目标,以“四清零”为抓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打造整洁美丽、功能齐全、舒适宜居的环境,为村庄发展夯实基础。天山村以“村支书担保、全村共同献策捐款”的方式,解决了施工队不肯进村、创建资金缺口等难题,打通了搁置二十多年的环村路,清理了五年未能移除的坍塌房,交出10天争取99%村民同意、三个月完成“四清零”的创建佳绩,成功创建县级“十美村”。
2.抓规划、挖资源,农旅产业同步发展。发挥山水资源优势以及毗邻神仙居、灵江源等景区的区位优势,制定农旅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旅游创A村提升项目,建成了观景湖、游步道、垂钓区、梯田桃花等一批旅游观光项目。着力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高端民宿聚集区、中档农家乐等“高中低”经营模式,今年4月份已启动高端民宿区建设,建成后全村民宿将达45户床位650张。通过丰富推广模式、制定经营策略、提升农家乐管理水平,有效提高村庄吸引力。2019年,到村旅游人数达3万余人次,旅游旺季、节假日住宿爆满,村内及周边村庄农副产品销售一空,农家乐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3.广开源、细节流,集体村民共同增收。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强村、稳村之源,积极争取项目资源,以“村民土地入股+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建成了百亩桃花、千亩红花油茶等一批优质发展项目。千亩红花油茶基地被列入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五年后可增加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0至60万元。为节约各个项目建设成本,天山村注重“就地取材、开源节流”,把每一分资金用在刀刃上。如利用废弃场所修建集中养猪场、公共厕所,养猪场租给村民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近万元,每个厕所建造费用可节省近4万元。
天山村以全力推进新村融合“后半篇文章”为抓手,以“党建+治理”抓好“堵点”化解,理顺了治理机制,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村、优质服务送到位,实现了“并建制、并三资、并人心”的新村融合发展目标。
1.新村融合从独立到共融。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天山村以“融资共管、规划共谋、村民共议”多步并行方式,严格落实新村班子融合运行16条,促进村庄融合共建、抱团发展。以村务监督示范村标准,完善财务管理、土地流转审批、阳光公开等管理制度,实现“三资”融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累计化解村集体债款50余万元。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确定村庄整体发展规划,合力解决土地征用、“百二间”四合院环境清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健全定期会商、村民自治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矛盾化解从被动到主动。按照村庄片区建立党员干部矛盾纠纷分析调解制度,从事情分析、事后解决两方面入手,提升矛盾纠纷化解主动性。每一项工作开展前,由党员收集村民意愿,村两委班子根据村民意愿调整工作举措,及时规避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如在民宿聚集区建设过程中,为解决堆渣问题,村干部逐一上门征求村民意见,不断完善方案,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矛盾纠纷发生时,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到场核实情况,确保矛盾纠纷快速化解。村民因村庄蓄水池漏水质疑工程质量,村干部带领党员通宵作战,及时查清漏水原因,打消村民疑虑。
3.村民服务从走形到走心。党员结对联系村民,强化村民服务力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组建党员“代办服务队”,经常上门与村民沟通交流,及时提供物资代购、事项代办、家电代修等服务。通过修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服务阵地,强化村民服务硬件基础,丰富村民活动,促进党员干部群众情感融合。如每年安排全村老人开展“重阳节”团圆饭、文艺汇演活动,党员干部逢年过节上门慰问老人,既让空巢老人不孤单,又让外出村民增加对党员干部的放心与信任。
磐安新闻网简介|版权声明 | 广告联系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V2 2013-2017 磐安新闻网 版权所有
主管:中共磐安县委宣传部
主办: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
网络监督举报中心:浙江省新闻道德委员会 网络监督专区
新闻热线:0579-84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