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永高速磐安连接线拐向通往横山村的康庄公路,一路徐行,约五六分钟,眼前忽现高峡平湖——为新城区供水的源头水库。在水库库尾,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新房,这就是深泽乡源头村。
四成村民劳务输出
源头村四面皆山,人均耕地仅0.3亩。山多地少,如何脱贫致富?村党支部、村委会分析现状后认为,必须把多余的劳动力变成财富,源头要致富,劳务输出是门路。村干部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动员、鼓励村民洗脚上田,走出山门到杭州、海南等地务工,不少农户转包了责任田举家外出。如今,小小的源头村常年输出富余劳力150人,占全村人口的40%以上。劳力出去,财源进来,2006年,源头村劳务输出收入达到150多万元。扣除在外生活开支后,150名劳务输出人员年底带回款项近100万元。仅劳务输出一项,源头村人均纯收入2700多元。
村民厉有彩是劳务输出致富的典型。2002年,厉有彩到阿联酋务工,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去年,尝到甜头的厉有彩干脆把妻子也带到了阿联酋。
修通致富路 财源滚滚来
源头村到深泽乡政府所在地原先是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黄泥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该村就规划建造一条公路,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三次开工、三次停工。2002年正月初五,村二委协商后决定,再难也要下决心把这条路修好。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该村采取以资代劳的办法,并规定村主要干部每人借资2万元,一般干部每人借资1万元。如此历时四年,投资430多万元,该村建成了长4.2公里、宽7米的康庄公路及村内水泥路,并打通了连接双峰乡东坑村、长1200米的东源隧道,使双峰乡到县城的距离缩短了近一半。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源头村经济发展、村民增收带来了滚滚活水。如今,该村拥有拖拉机、汽车30多辆,相关从业人员达60多人。运输专业户将该村的毛竹、竹制农具源源不断运往山外,一般户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村民厉火福的母亲告诉记者,她家的新房,就是儿子用跑运输赚的钱造起来的。
源头村盛产毛竹,拥有毛竹山2800多亩。通路前,每100公斤毛竹只能卖40元,如今行情已涨到60元。目前,该村每年出售毛竹收入约40万元,人均1000多元。 来到老支书厉金柱家时,他和老伴正在编畚箕。老厉告诉记者,该村有40多位老人长期从事畚箕、竹箩、竹椅等竹制农具、家具加工,一般每人每天可编4只畚箕,按每只售价9元计,每天可收入30多元。据了解,该村的竹制农具、家具主要销往东阳横店、湖溪等地。老厉说,通过从事竹制农具、家具加工,老年人解决自身日常开销绰绰有余,减轻了儿孙养老负担,同时实现了毛竹增值,可谓一举多得。
路通了,村级工业也开始起步。村委会主任厉大法办起了圣诞礼品厂,2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当起了“工人”。去年,该村又从外地引进了一家木制工艺制品厂,更多的源头村民得以不出家门打工挣钱。
让涓涓清水流入新城区
源头村地处源头水库库尾,而后者是新城区的主要水源,因此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源头村动了不少脑筋。
为改变村民曾经存在的乱倒垃圾陋习,近年来,源头村建起了垃圾箱,并以每年4000元的工资聘请一名村民专门负责保洁工作,所有垃圾定期运到山下的垃圾填埋场,严防垃圾流入源头水库。
出于为源头水库涵养水源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源头村大力引导村民在山地和荒地栽种毛竹。如今,从村里放眼四望,只见源头水库四周漫山遍野都是苍翠的竹林。老支书厉金柱说,如此既可保证新城区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村民又可增加毛竹收入,同样是一举多得。
源头村名片
源头村118户、366人,是深泽乡最偏远的小山村之一。从2002年开始,该村筹资430多万元,建成了长4.2公里、宽7米的康庄公路及连接双峰乡东坑村的东源隧道。目前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劳务输出及运输业、毛竹产业,2006年人均收入逾5000元。
2006年,源头村创建了金华市生态示范村。近年来,该村还分别被评为“金华市农村奔小康先进党支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农村小康建设合格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