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场罕见的冬旱不期而至,九和乡后业岭村的小溪却依旧流水潺潺。弯弯曲曲的溪流上空,一棵棵百年古树的枝杈旁逸斜出,金黄的枫叶、银杏叶随风飘落在水面上。沿溪两岸花坛里娇艳盛开的茶花、青翠欲滴的广玉兰、高山柏让人恍如置身春天。远近的7座小桥静静地立在溪流上,人在其上,便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一不小心”就成了省级小康示范村
在后业岭村181户农户中,96%的农户已建起新房,村里小洋房比比皆是,而且绝大多数的小洋楼外立面都贴上了漂亮的瓷砖,没有一户人家的新房使用传统的石灰外粉刷。这在全县新农村中也属罕见,足以说明该村农户整体经济实力。在这个高低起伏的山村中,漂亮的小洋楼随坡就势,分布在溪的两岸,错而不乱,别有韵味。村中从道路到门前屋后,该硬化的地面都已硬化,但村里特意留下的菜地、花坛还是让人深深地感到居住在山村的惬意。村里的环境相当整洁。据村支部书记张阳仁介绍,该村良好的卫生环境不但依赖于健全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和设施,更重要的是,经过四五年时间的整治,村里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卫生意识已深入人心,村风也越来越文明,大家都不忍心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好环境。
四年之前,眼前这条小溪一直是村民倾倒垃圾的地方,是不折不扣的臭水沟。2003年,该村启动了整治工作,投入3万多元对溪道进行了大清理。当年,本来是被列为“整治村”,但在村干部群众的负重拼搏下,该村“一不小心”就通过了“示范村”验收。为此,该村规定,搞建设期间村干部要坚守在工地上,无特殊情况不许请假,村干部因此被村民戏称为“脱产干部”。
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700多米防洪堤、5条水坝、5座桥、3公里康庄公路、篮球场、村办公楼及多个休闲场所,实施了绿化、硬化、洁化、亮化、饮水等工程。经过连续四年、八期的村庄绿化,该村绿化覆盖率已达15%以上。2005年,该村通过验收,成为我县最早的省级小康示范村之一。建不起房,书记帮你跑贷款
1999年至2005年间,后业岭村实施了三期旧村改造,共拆除旧房6000多平方米,安置新基300多间。原本该村有3个村民小组,有的组人均土地达1亩,有的组才0.5亩,宅基地也不均衡,安置屋基一直是老大难。1998年土地延包时,该村班子力排众议,实现了多年的愿望——把3个村民小组合并成一个,宅基地实行全村统筹。1999年,原本没有任务的该村主动请缨,启动老村改造。开始时分歧很大,阻力重重,村民连拆迁会议都不肯参加,张阳仁更是被一些村民指着脊梁骨骂“败家子”。以张阳仁为首的村班子一一上门做村民工作,并承诺安置新基一视同仁,采用抓阄方式,村集体统一安排过渡用房。经过细致工作,拆迁得以实施。
面对新安置的屋基,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户不免发了愁。此时,张阳仁向村民伸出了援手。他利用自己是信用社信贷联络员的身份,积极为村民承办贷款、提供担保。他对信用社工作人员说,只要他签字介绍的本村建房贷款,村民还不起就由他偿还。结果,他为30多户村民贷款近40万元。此外,他私人还借出4万元供村民造房之用。张阳仁说,目前村民绝大部分已还清贷款,现在想想当时这么做也有点后怕。300多万元的工程,村干部无一“伸手”
不久前,该村举行支部换届前的民主测评。干部、村民在回顾村班子工作时说,几年下来该村老百姓直接或间接得到的实惠达500多万元。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该村300多万元的工程建设中,村干部无一参与承包、从中牟利。正由于该村干部艰苦创业,廉洁自律,老一届3位支部委员以100%—86%的高得票率得以连任,包括书记张阳仁在内的3人已连续三届共挑村支委的担子,张阳仁更是连续担任了18年的村支书。
现年50岁的张阳仁15年前就从事工程承包。他说,几年来村里基础建设投入超300万元,项目资金争取、筹集的重任主要压在他肩上,其他干部更多的是抓项目实施。但他给自己也给村干部立下一个规矩:本村工程不论大小不能由村干部承包。他坦言,工程资金有许多是他向上级争取来的,如果贪心一点,他可轻松地从村里的工程中赚取二三十万元,但拿这钱不安心、也不值得,当干部绝不能伸出不该伸的手。该村的工程建设用工全部雇请本村村民,干部带班与村民一样每天工资30元。这让村民很服气,300多万的工程下来,村里无一例信访。
(记者杨适时文并摄)后业岭村名片
后业岭村距九和乡政府3公里,全村181户、523人,2006年人均收入5311元。1999至2005年,该村实施了三期旧村改造,全村96%的农户建成了新房。该村环境优美,新农村建设突出“依山傍水,小桥流水”的风格,22003、2004、2005年先后通过县级、市级、省级小康示范村验收,为全县最早的省级小康示范村之一。近年来,该村分别被评为县“五好党支部”、市级“优秀农村党组织”、县“五强党支部”、县生态文明村、市级绿化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