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是快乐老家;
有一个地方,勤劳走上了致富路;
有一个地方,文明之花别样红。
从安文坐车回到老家——学田村,眼前宽阔的公路让光阴倒转,牵起我脑海中无数的回忆。几年前回老家过年,车子不知要绕过多少个“S”型的山道才能到达。坐车中放眼窗外,左右都是山,山与车、车与山形成了一个“V”形的开口。在有些路段,常常只允许一辆车通过,安全系数并不高。然而,几年间通往老家的新路开通了,这路段宽广了好多倍,至少够三辆车子同时开过,路边的景也变得丰富,所见之处不再是山,而是一片新的景象,抑或高楼林立,红砖绿瓦;抑或别墅成群,花团锦簇。路上溪水欢快奔流,灌溉两边的绿,一片勃勃生机!
来回的路途短了,时间短了,往老家跑,看望老人的次数多了。虽算不上巨大的变化,但也着实让人惊讶,到村后,一些常年在外的人惊呼,村里人向他们介绍这些年的变化,干净舒适的环境让人依恋地不想回城,再不见牛羊粪土沿路,垃圾苍蝇成群,心里感慨着,一路解答心中的一个个问号……
路是通向幸福的希望,新的路开通了农村致富之门。农民所种的香菇、茶叶、药材等农副产品,可以赶早运往城内市场,既新鲜又价高。农民的腰包鼓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一座座低矮的木质旧房拆迁,一幢幢漂亮的新楼昂首挺胸站立起来。村民们心里想着:“这会儿谁还说咱们穷,谁还敢看不起咱们!”
元宵佳节,路边的高楼门前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如一条长长的龙灯,欲腾空而起,祥和送进千家万户。小朋友们在路上拉着爷爷们给他们做的毛茸茸的小白兔顽皮,跑马观花一路前行。
村民富了,生活乐了,全村的资金活了,敬老院成立了,孤寡老人不再是无依无靠,他们有了新家,在那里享受到了温暖与幸福的滋味。老人们一起拉拉二胡,哼哼戏剧,拉拉家常,这日子也过得挺滋润的。
随着木制品加工企业引进,村里剩余劳动力有活干了。农村留守儿童少了,父母不必千里迢迢外出打工,子女不必整天盼着父母归来。让他们享受到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享受到父母在身边无微不至的关爱,享受到一家人一起温馨的日子!
物质生活提高了,现代化的电脑等搬进了更多农村居民的家里,村里为学习电脑的人免费提供培训。有的村民利用互联网推销自己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使各类产品销路更广更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笑口常开。
在网络上了解到县城志愿者招募的事,许多农村青年纷纷报名参加。他们利用闲散时间,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利用自己创造的财富,扶贫帮助失学儿童,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为村里赢得荣誉。回报社会,充实自身,他们唱响爱的奉献,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学田村的原生态旅游,开始起步。青山绿水的环境,给村里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外来游人,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
而今的学田村犹如一首诗,一幅画,每添一笔,都让我们惊叹,让我们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