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您当前的位置 :磐安新闻网 > 专题新闻 > 东南西北磐安人 > 人物风采 正文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飞到大洋彼岸的“金凤凰”
——记我国第一位放射肿瘤博士后孔凤鸣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曾是一个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拉车的山里小姑娘,后来却成为我国第一位放射肿瘤博士后;曾是一个靠打柴来交纳书学费的女孩子,后来却成为贫困学子的捐助者;曾是一个在教室外趴窗听课的“编外学生”,后来却成为造福人类的科学家——她,就是从大盘镇礼济村走出去的孔凤鸣。

  孔凤鸣现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任住院医生。2000至2001年,她共获得ICTR2000、NCI/ACR传播奖、ICTR欧洲肿瘤学会青年奖(美国共两个)、美国RSNA放射肿瘤学实习研究奖和芝加哥AAWR放射肿瘤学成员训练优胜奖等四个奖项,并先后加入了美国肿瘤放射学会、美国妇女放射学会联合会、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美国放射研究协会、北美洲放射协会,达到了个人事业的一个高峰。

少年磨难  发奋攻坚

  孔凤鸣从小就是一个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五好生”,可是,小学刚刚毕业,这个聪明伶俐、文静秀气、爱动脑筋的女孩子却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那时,为了一家八口人的生活,孔凤鸣的父亲一边在生产队里干活,一边为供销社拉货,把货从大盘拉到沙溪口,要经过许多高山大岭,13岁的孔凤鸣辍学后,就去帮助父亲拉车了。父亲在后面推,她拴住一条绳放在肩头上在前面拉,肩头勒出了血痕,双脚磨出了血泡。

  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孔凤鸣也从未放弃过继续求学的愿望。每当农闲季节,孔凤鸣就跑到离家1公里的盘山中学,一边偷偷地趴在教室的窗口上听课,一边去向少年伙伴请教。后来,教初中的老师发现后,深深地被她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一边让她作为一个旁听生进教室听课,一边去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让孔凤鸣继续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家干了一年活的孔凤鸣又回到学校读书了。

  小时候,孔凤鸣的家很穷,曾经穷得点灯没有油,炒菜没有盐,下锅没有米。为了交纳自己的书学费,年幼的孔凤鸣常常利用星期天上山砍柴,然后把柴挑到2.5公里外的集市上卖掉去交学费。

  礼济村虽然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但由于农户年年月月烧柴,离村子近的山被砍成了一座座光头山,孔凤鸣不得不到远山砍,一天只能砍上一担。有一次,孔凤鸣挑着一担柴下山回家,由于饥饿和劳累,一脚滑下去,连人带柴像翻稻桶似的从山上翻到了山脚,当父母追到山脚救她时,孔凤鸣早已鲜血直流,昏迷过去了。

  孔凤鸣的奶奶回忆说:孔凤鸣从小就是一个不怕吃苦的孩子,12岁就能把25公斤柴从山上背回家,然后挑到2.5公里外的集市上卖掉,从初中到高中的书学费都是靠她自己砍柴卖柴解决的。

  经过一番生活磨难,复学后的孔凤鸣读书比以前更加用功了,她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走上一条新生活的道路。星期六、星期天放学在家,白天,母亲叫她做饭,她就一边烧饭一边借着炉火看书;父亲叫她上山放牛,她一边放牛一边带书学习;晚上,她总是不学到深夜决不上床睡觉。

  那时,家里确实穷得叮当响,连买油点灯的钱也没有,孔凤鸣就上山挖来松明茬,点起松明火夜以继日地学习。有一夜,由于太疲劳,孔凤鸣一边趴在桌子上看书,一边就迷迷糊糊地睡去了。松明火燃烧时迸溅出来的火星落在身上也不知道。那时正值隆冬,孔凤鸣的身上穿着棉袄,火星落在棉袄上燃出了一个大窟窿才把她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这时的孔凤鸣背上早已烫出了一个大火泡。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拼搏和奋斗,她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上海第一医学院。1991年,孔凤鸣获得博士学位。因对放射肿瘤有突出研究,1992年应美国杜克大学邀请赴该大学肿瘤研究中心工作。

献身科研  造福人类

  孔凤鸣现在美国密苏里州路易斯华盛顿医科大学医学中心Mallinckrodt放射医学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担任住院医生。出国前,孔凤鸣在上海医科大学工作,曾是该大学肿瘤医院最年轻的放射肿瘤学家,又是中国第一位放射肿瘤博士后获得者。她的学术论文曾在上海国际短程治疗研讨会上交流,并荣获一等奖。出国后,曾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从事放射生物学和放射肿瘤学研究。1998年转入美国佛蒙特州大学中心任实习医师。1999年7月转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任住院医生。

  赴美10年来,孔凤鸣潜心研究放射肿瘤学,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蛋白化验、动物实验、抗体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40多篇学术论文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并出版了10多部医学专著,25次参加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并在每次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

  孔凤鸣说,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与她勤奋好学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1990年,孔凤鸣在上海医科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工作时,为了研究生物肿瘤,白天,她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晚上,也没有到朋友或同学家里串过一次门,一年365天,她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那年除夕,孔凤鸣的母亲忙碌了一天,为女儿准备好她最爱吃的年糕,可孔凤鸣为化验和研究一种致癌物质,竟在大学实验室里一直工作到雄鸡报晓。当鞭炮声四起时,她才想起这是除夕之夜,但此时已是新年的清晨了。

  火鸡节是美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1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火鸡、饮苹果汁、尝玉米糖。有一天晚上,孔凤鸣的爱人邀了几个美国朋友来过火鸡节,可孔凤鸣为了赶写一篇学术论文,埋在书房里奋笔疾书竟忘了一切,要不是丈夫及时提醒她出来陪客,不明情况的朋友说不定被她的“不理不睬”气走了。

  1997年,孔凤鸣通过长达5年的潜心研究和实验,终于研制出一种能够控制和预防癌症的药物,这种药物通过临床实验,现已被美国政府正式批准生产。由于孔凤鸣在研究放射肿瘤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纽约、华盛顿等多家电视台对她作了专题采访,并介绍了她的医学成就。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一个对放射肿瘤有着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她的父亲偏偏死于癌症。父亲1999年因癌症病逝对孔凤鸣触动很大。孔凤鸣说,在医治肿瘤方面,祖国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还比较落后,而美国能够给她提供一个优越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今后,她要按照朱钅容基访美时对她说的话去做,在美国搞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后回到祖国,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技术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

心系家乡  牵手学子

  孔凤鸣虽已成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放射肿瘤的科学家,但始终没有忘记少年求学时的艰辛生活。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寒梅吐清香,他们兄弟姐妹几个都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并都考上了大学。她认为,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才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才能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参加工作后,孔凤鸣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她求学的老师和同学,她说:“现在祖国某些地区还很贫困,医疗事业还不够发达,还有许多孩子因贫困而面临着失学的危险。”面对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她常常伸出温暖的双手,无论在国内还是在美国,她每年都要拿出上万元人民币,通过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资助给那些贫困孩子读书。

  近几年,孔凤鸣对祖国的医疗事业特别关注,多次回国到北京、上海、武汉等肿瘤医院作学术报告和临床指导。去年,她作为嘉宾,在北京、上海上千专家参加的中国胸部肿瘤年会上作特邀报告。此外,孔凤鸣还为祖国指导和培养了多位放射肿瘤博士后,其中陈铭和赵路军已分别回国在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大学肿瘤医院担任放射肿瘤科主任和副主任。为了加强中美放射肿瘤界的交流合作,孔凤鸣还创办了中美放射肿瘤联合协会(www.sant.org),并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一次年会。

  作为从小生长在穷山沟的苦孩子,孔凤鸣深深感到教育对山区孩子的重要性。2002年5月,磐安中学有一个学生身患血癌,需要大量医疗费,孔凤鸣的弟弟把这件事告诉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姐姐,孔凤鸣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资金和技术上拯救这个身患绝症的学生。

  2006年3月,孔凤鸣在我县设立孔德求奖学金和环境保护奖,奖金分别用于资助盘山中学的优秀学生以及大盘山国际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奖学金以父亲的名字命名,寄托了她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她说,只有像自己的老师那样去爱那些贫困的学生,才能报答老师和祖国对她的培育之恩。

  当年,孔凤鸣的父母为她取名“凤鸣”,无疑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如今,这只出生在深山沟里的“金凤凰”万里迢迢飞到了大洋彼岸,并在异国的土地上一展英姿,这不仅是她家乡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期待着她为国争光,载誉归来。

 
来源: 磐安新闻网  2009-09-05 21:23 作者: 记者 杨双福 编辑:陈兆贤 孔海燕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导读 更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
· 联播+丨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习主席“四新”建议新在哪儿?
· 为“重要窗口”添最靓风景——鄞州奋力推进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纪事
· 龙游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潜力 变“输血”为“造血”:老廖的奔富“三部曲”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制裁
· 4年来首次 俄宣布制裁乌克兰数百个人、实体
·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土耳其将在叙利亚境内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 叙利亚局势四方峰会呼吁在叙全面停火
· 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 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更大担当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来磐开展“三服务”活动
· 金艳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时要求 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穷山村成为旅游村 ——从灵江源村的蝶变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 决战决胜 奋斗有我·优秀“磐管家”┃施凯强:用心用情“三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人
· 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加压奋进 磐安2019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特刊】和美乡村 身心两安
· 【专题】“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
· 【专题】我们这样抓落实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 扫黑除恶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广告许可证33072740000002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磐安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