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一丝一缕织锦绣
——记杭州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马廷方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图为马廷方出差美国时合影留念

  丝愈吐愈长,茧愈结愈大,蚕儿将自己封闭其中,静默如禅定,长久积蓄,一朝吐尽,然后丝尽成蛹,蛹化成蝶,破茧而出。正如蚕儿将宝贵一生凝聚在丝丝白线上一样,马廷方像一条不倦的蚕,在丝绸行业一丝一缕编织着他的理想,实践着他的追求。

  “因为母亲会养蚕,父亲是村里的蚕桑生产辅导员,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浙江丝绸工学院(现为浙江理工大学),从此与丝绸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廷方的一番开场白,让人感受到了中国丝绸最纯朴、最人性化的独特魅力,一丝一缕萦绕着亲切回忆,传递着一个个平常而又给人启迪的情结。

血浓于水的父子情结:借钱也要让儿子读好书

  1969年,马廷方出生于仁川镇胡庄村。由于家境困难,自从上小学那天起,父亲讲得最多的就是“借钱也要让儿子读好书”。马廷方很懂事,读书颇为自觉,很少因读书、生活之事让父母生气。

  1984年,马廷方初中毕业考上了盘山中学。他还有两个读初中和小学的妹妹,家里只能四处向亲戚借钱。学校离家30公里,马廷方只能住校。9月1日开学那天,父亲挑着被褥米菜和他一起到学校报到,可不到半路,父亲就体力不支,七八十斤重的担子只好由马廷方自己挑到学校。不久后检查得知,父亲患了肝炎,必须休息静养,再也不能干重活了。

  那时,学校要求每个住校生交柴火费,为了不增加父母的负担,马廷方有次挑着一担50多斤的干柴去学校,从胡庄到双峰,再到全县海拔最高的大盘山,然后一直下坡,30多公里,挑挑歇歇,挑到学校要花6个多小时。高中三年,他就这么无数次地挑着担子翻越大盘山。这段艰辛的经历练就了他健康的体魄和坚韧的性格。尽管生活清苦,但他很充实,从没觉得苦。

  1987年高中毕业后,马廷方没有考上大学,只得在家里复习。不少人好意规劝他的父亲,你自己身体这么差,不如叫廷方务农好了,也可当个帮手,但父亲每次都坚定地说:“我儿子喜欢读书,他一定能读好书!”

  1988年下半年,经一位朋友联系,马廷方到东阳市南马复习。为了省钱,马廷方还是走路,几乎不坐车,与盘山中学求学有点相似,两地也相距30公里,也得走6个小时。他很清楚,复习用的大部分钱都是借来的,他必须珍惜每一分钱,并付出加倍的努力,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1989年,马廷方终于榜上有名。在填志愿时,就因为蚕桑是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浙江丝绸工学院。

  大学四年,学习压力是减轻了不少,但经济压力并未减轻。四年里,马廷方以贫困生身份每年向学校贷款200元,为了3个孩子的读书费用,家里还另外借了1000多元的债。回忆起十年寒窗,尽管“读书”、“借钱”成了马廷方头脑中最深刻的烙印,但父子俩血浓于水的亲情更让他无限感怀。

如饥似渴的技术情结:以翻越大盘山的劲头投身于工作

  1993年7月,马廷方大学毕业了。他陪同学到杭州笕桥绸厂(浙江万事利集团前身)应聘,集团董事长沈爱琴没有录用他的同学,却看上了诚实守信的马廷方,并帮他还掉了学校的贷款,马廷方因此成了浙江万事利集团的首批大学生之一。

  正式上班后,马廷方从基层的台板工做起。有一年冬天,车间里的工人打扫卫生,在清理印花板时,工人们都嫌洗印花台板冷,想一冲了事。马廷方见状,毫不迟疑地赤着脚爬到印花板上细细擦洗,冰冷的水马上把他的双脚冻得紫里透红。大家看到大学生都不怕脏不怕冷,纷纷效仿。不久,这事被沈爱琴知道了,尽管是件小事,但领导和职工对他的好感一下子增强了,马廷方憨憨地说:“冰天雪地里挑着担子翻越大盘山比这辛苦多了。”

  1993年,浙江万事利轻纺工贸集团成立。万事利集团由沈爱琴创建,她是中国丝绸传人,中国十大女富豪,中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万事利董事局主席。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万事利集团现已形成以丝绸、纺织、服装为主,生物科技、文化产业、房地产并举的四大产业群,成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万事利丝绸是中国丝绸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是中国丝绸的一面旗帜。

  绸厂壮大成为集团,为马廷方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和成长的舞台。他在大学读的是丝绸工程专业,但在集团里的工作岗位则是印染,但他并没有怨言。平时,他认真地向师傅们学习,不懂就问,在不长时间里就掌握了基本技能。为了学得更深、更专,他还与同车间的师傅一起去参加印染专业函授,看到他有这股劲头,师傅们常善意地笑他是“本科生里的专科生”。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万事利集团的技术改造在国内同行可说是独树一帜:投资5000多万元,从日本引进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喷水织机;接着又投资2亿多元,从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八个国家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印花和印染设备,上马印花、印染生产线。因为机器设备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没有人会安装,马廷方就向同行的老师傅偷学技艺,随老师们到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大丝绸厂的杭丝联学习。马廷方当时在印花前道车间学习,该部门是印花的重点工序,决定了印花的工艺、花型的精细程度以及颜色的鲜艳程度。那时杭丝联是不允许外人进入关键部门学习的,他就想方设法跟工人师傅打好交道,偷偷地进去看了三天,回来后对照英文说明书进行反复摸索操作,用了一星期时间攻克了制版关键设备的操作工艺,并且马上开始带领整个制版团队开始了生产。

  安装机器需要刻苦,技术攻关更是没日没夜。钻研超柔软涂料四分式技术的时候,马廷方常常跟方便面打交道,天天睡在车间。他的同事江山回忆说:“那时候上面有一个食品市场,快餐面8毛钱一斤,我们是论斤去买的。”马廷方也说:“那时候吃饭,我和学机械的校友,两个人要吃一电饭锅的饭,晚上干到十点钟,吃一锅饭,两菜一汤,那时候开心啊,因为年轻,苦一点没有关系。”

  一年以后,超柔软涂料四分式技术研制成功,制造出来的丝绸更加鲜艳明快、精细柔软,用电、用水量明显下降,排放出来的水污染也减少了许多。此项技术当年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马廷方从最基层的工人被任命为丝绸科技公司总经理。

水乳交融的丝绸情结:精心制作“国礼”

  一个从大山走出去的磐安人研发的丝绸能变成书籍,作为“国礼”,这让我们十分惊讶,可在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眼中,却已经是见怪不怪,因为马廷方带领大家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2000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美国,万事利集团成为中国丝绸行业唯一的“丝绸文化宣传使者”参与了这一重大活动,董事长沈爱琴随团参加“中华文化美国行”系列活动。9月7日,作为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活动的一部分、中国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中国丝绸时装展示会“黄河之梦”在闻名世界的纽约贾维茨展览中心隆重登场。这个“黄河之梦”中国丝绸时装展示会的名模队是由沈爱琴亲手组织的。悠扬的中国民歌声中,在国际名模马艳丽等的带领下,30位中国一流模特身披锦绣、衣袂飘飘,御风凌波般在T型舞台上款款走动,一个个仪态万千,艳若天人。她们身上穿的衣服就像神话中的霓裳羽衣,漂亮、大方、高贵、端庄。美国观众纷纷感叹,世人怎能造出如此华美高贵的面料。当得知这些丝绸服装出自杭州万事利丝绸集团时装设计师的手笔,全部由该集团设计生产时,现场观众又一次轰动了,他们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出现在T型舞台上的沈爱琴。这期间,包括马廷方在内的万事利集团的每一位员工都特别关注新闻,马廷方的心中也不平静,因为这些“霓裳羽衣”是他和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的同事们精心生产的。

  在江泽民主席送给美国总统老布什的国礼中,有一本丝印版《孙子兵法》丝绸书,是采用超柔软涂料印花新技术,把《孙子兵法》的内容全部印在丝绸上。这套“书”由马廷方主持带领10多名员工经过3个多月的艰辛劳动开发而成,这项新技术在当年还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马廷方说,丝印版《孙子兵法》丝绸书是受香港《文汇报》启发而研制成功的。2000年底,公司接到了《文汇报》一份很特殊的订单,要求在新世纪第一缕曙光出现的时候刊出丝绸版专刊,数量是2001份。接到这样特殊的定单,马廷方觉得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他的“大盘山劲头”又提起来了。电脑少,就用手工绘图;没经验,就一次次摸索;时间来不及,干脆把被窝挪到了厂里,与职工一起同吃同住,共同钻研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1月6日,《文汇报》丝绸版诞生了。香港特区最高层领导当天都拿到了这份新世纪最精彩的报纸,他们惊叹:这是工艺品的杰作,是丝绸与报纸的完美结合。《文汇报》丝绸珍藏版在万事利印刷成功,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并被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收藏。

  无巧不成书,2006年,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在送给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国礼中,也有一本《孙子兵法》丝绸书,制作工艺又有改进,是数码织锦版的中英文《孙子兵法》。丝绸与文化相结合,产品价值自然升值不少,万事利产品供不应求,企业产值也突飞猛进。

  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员工6人,销售几乎为零,短短的八年间,员工增加到300人,产值增加到4亿元,外贸出口达到1600万美元。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以集团十五分之一的人力创造了集团四分之一的利润。

  马廷方在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许多荣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省职工技术经济创新能手、省优秀企业员工、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这些荣誉给了他攀登事业高峰更大的信心与勇气。

中国骄傲的奥运情结:“青花瓷”礼服献给奥运会

  作为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奥运情节永远铭刻在马廷方的脑海中。从世纪盛会2008年奥运会决定在北京举行的那一刻起,万事利人就许下一个心愿,一定要让万事利丝绸在奥运会上亮相。

  “2004年我们开始申报,当年就成为奥运产品特约供销商,2005年开始生产奥运产品。争取到奥运产品特约供销商这个荣誉,这对于丝绸走向世界、丝绸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来说,是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马廷方说。

  在国内丝绸行业中,具有竞争奥运会礼物提供商实力的丝绸企业至少有二三十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董事长沈爱琴对万事利集团的每个员工发出总动员,同时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奥运竞争团队”,马廷方作为核心队员之一参加了这个“千年等一回”的特殊活动。找寻同学、跟踪导师、定位思路、设计图样,哪里有信息,哪里就有万事利人的身影。在确定了完整的方案之后,又得向北京奥组委的专家进行推荐和介绍,从杭州到北京,马廷方像织布的梭子一样跑了几十个来回。2008年2月6日,北京奥组委正式批准由万事利集团承接北京奥运颁奖礼仪小姐服饰制作任务,同时,北京奥组委也委托该集团制作并交付北京奥运会丝绸奖牌挂带。

  奥运丝绸颁奖礼服“青花瓷”系列是由北京服装学院和万事利集团共同设计的。设计人员的设计灵感正是源于美仑美奂的青花瓷器,尔后,又把中国宫廷的传统中式服饰设计的思维和工艺用到奥运颁奖礼服上来。奥运礼服的设计工艺采用了宫廷的革针绣和盘金绣,这种苏式的革针刺绣的纯手工技法已近失传,万事利集团遍访苏浙民间老艺人,寻找掌握这种技法的绣娘。一件完整的礼服仅刺绣就需要一个绣娘40天33道工序的精心制作才能最终完工,可想而知,总共400件奥运颁奖礼服花费了马廷方等万事利集团技术人员多少心血!

  2008年7月17日晚,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北京奥组委在京召开奥运礼仪小姐服饰新闻发布会。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服饰正式在万众瞩目的期盼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万事利集团精心参与设计制作的两款六类美仑美奂的丝绸服饰顿时成为中外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当身着北京奥运颁奖礼服的婀娜模特们在舞台上款款而行时,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倾倒。在所有五款礼服中,万事利集团参与设计的“青花瓷”系列被认为最富中国情调,蓝白相映的旗袍式长裙,宛若会行走的中国古典瓷器。

  北京奥运会期间,每当听到电视里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时,每当看到礼仪小姐穿着奥运颁奖礼服进入领奖台时,马廷方与同事们心中“中国骄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自豪,为万事利人在北京奥运会中有所作为而自豪。

一丝一缕的磐安情结:真的很想为家乡做点事

  在杭州已打拼16年的马廷方现在常常回家乡,因为家乡有他难舍的亲人,更有他难舍的故乡情。马廷方的母亲今年已经68岁,还在养蚕。他多次要求母亲别再干农活了,到杭州过个清闲晚年。但母亲说,能和儿子从事同一个行业,她辛苦点也快乐。

  在回家乡时,马廷方也常留意磐安的蚕桑产业。我县的生态环境、桑叶、蚕茧的质量都是一流的,但蚕丝的深度开发还很不够,蚕丝被加工水平和牌子也不够硬。他与新渥蚕桑合作社已有过初步接触,打算利用磐安环境和产地优势,结合万事利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的品牌优势,开发蚕丝被、蚕丝枕头、蚕沙枕头等产品,使磐安蚕桑业的开发水平提升一个档次。

  每次回家,当听到不少孩子仍面临着读书难的问题时,他就与公司内的骨干及同学好友沟通,请他们到磐安结对助学。在仁川、方前等地结对了10名小学生,只要学业可以,他们愿意结对到大学毕业。他自己也悄悄结对了2名小学生。只要能为家乡多做点事,只要家乡有更多的学生能够读好书,他愿意继续付出和奉献。

  回想起求学的艰苦,马廷方常把自己的求学经历说给公司里的年轻大学生听:“年轻时多吃点苦头,将来就可以少吃点苦头。”

  万事利给了马廷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舞台,他也希望,通过这个舞台能为家乡多做点事,能够为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贡献更大的力量!

 
编辑:陈兆贤   孔海燕 作者: 张明华 来源: 磐安新闻网  2009-09-11 09:01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导读 更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
· 联播+丨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习主席“四新”建议新在哪儿?
· 为“重要窗口”添最靓风景——鄞州奋力推进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纪事
· 龙游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潜力 变“输血”为“造血”:老廖的奔富“三部曲”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制裁
· 4年来首次 俄宣布制裁乌克兰数百个人、实体
·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土耳其将在叙利亚境内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 叙利亚局势四方峰会呼吁在叙全面停火
· 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 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更大担当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来磐开展“三服务”活动
· 金艳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时要求 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穷山村成为旅游村 ——从灵江源村的蝶变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 决战决胜 奋斗有我·优秀“磐管家”┃施凯强:用心用情“三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人
· 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加压奋进 磐安2019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特刊】和美乡村 身心两安
· 【专题】“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
· 【专题】我们这样抓落实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 扫黑除恶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广告许可证33072740000002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磐安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