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您当前的位置 :磐安新闻网 > 专题新闻 > 东南西北磐安人 > 人物风采 正文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癌魔的对手
——访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潘宏铭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7月24日上午8时,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潘宏铭又一次回到家乡磐安义诊,又一次穿上磐安县人民医院的白大褂,到内科病房里查房。在查看了住院的5名病人后,他对县人医的年轻医师们进行了指导:“(因为面对癌症病人,他在讲话中省略了‘癌症患者’四个字)用麻醉药品要注意便秘,要及时引导病人吃一点香蕉蜂蜜或蜂皇浆之类,还要叫他们多喝水;对有疼痛感的(癌症患者),每天要用十分制来评估病人本人的疼痛感,1-3分是轻度痛,4-6分是中度痛,7-10分是整天痛,以疼痛的程度来决定剂量;非载体药物使用不能太长,药物使用后要注意病人肝肠功能的变化;(癌症患者)疼痛控制后,要让病人回家休息,病人抵抗力下降,在医院呆久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高。你们大家还很年轻,要主动干事,想方设法找事做,不断地做,肯定会提高。”不久,潘宏铭又到县人医一楼的内科专家门诊,为癌症患者解释疑问,提出治疗方法。当天上午共义诊21名病人。

  当天下午,他又为县人医的医生作通俗易懂的《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评估》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医生们对这位从县人医走出去的专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学海生涯苦也甜

  潘宏铭1963年出生于胡宅乡前山村,小学时正遇上“文革”,与其他孩子一样,没有认到几个字。读初中和“五七”高中,也是教育和劳动相结合,还是学不到多少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的吃苦耐劳精神。“五七”高中取消后,1979年潘宏铭从前山转到玉山中学,这才有机会正式读高中,成了他求学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家里离学校有35里路,高考前为了多挤点时间,周末也不大回家,长期吃霉干菜,明显营养不良。尽管过去了几十年,但1981年高考的情况他还记得很清楚,潘宏铭说:“那年在东阳巍山参加高考,为了消除我们的紧张心情,玉山中学的汪善林老师到我们住的房间里拉二胡。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刚好是傍晚,要回到住的地方,眼睛却一下子看不见了,也找不到住的地方了。后来才知道,我这是患了‘夜盲症’,是营养不良造成的。”那年,潘宏铭对生病有了切身感受,再回想到一些村民因为生重病而不幸离世。他在高考填志愿时,就选择了治病救人这个专业,他想去学医,为更多的人治病。当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一读就是6年。

  在高中时,英语起步很晚,基础也很差。大学期间,潘宏铭没有一个暑假回过家,他主动找来一些资料学习英语,看电视上的英语节目,还常抽空到西湖边与外国人交谈,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1987年潘宏铭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盘山医院。因为医疗设施落后,要比城市医院付出更多的心血。一天深夜,一位阑尾化脓的病人被送到医院,需要马上动手术。恰逢停电,送到县城又没有车,时不我待,潘宏铭就用五节干电池做成电筒,让护士照着做完了手术。第二年,调入县人民医院后,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医疗水平的不足。1989年初,决定去考研究生。1990年初,潘宏铭考取浙江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成为浙二医院院长吴金民的研究生。在我县当医生时,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读研究生时,更加刻苦。因为他是研究生会主席,他还曾组织研究生,重走长征路,到江西井冈山开展免费医疗服务。凭着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较强的组织能力,他获得了竺可桢奖学金。三年后,又攻读博士,著名肿瘤专家、浙医大校长郑树是他的导师。1995年,潘宏铭因成绩突出,提前一年毕业,到邵逸夫医院筹建肿瘤内科。进入邵逸夫医院这个大舞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接触到了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触摸到了国际一流的医学设备。医院优秀的团队、浓厚的学术环境让他觉得学之不尽,用之不竭,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的营养。

  潘宏铭医治的主要对象是肿瘤患者。轻度的肿瘤被称为“良性肿瘤”,严重一点的肿瘤被称为“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症。癌症是当今世界最难治疗的重大疾病之一。在工作的过程中,潘宏铭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缺乏,感到只有进一步学习,全面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肿瘤患者。邵逸夫医院是浙江医科大学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合作管理的一所医院,采用美国医院的管理模式。如何与新型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相适应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为摆在潘宏铭面前的一个新挑战。1997年9月,他赴美国进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肿瘤内科这门学科。回国后,潘宏铭被聘为副主任医师,真正走上从医之路。

病人就是一本书,医生就得读懂它

  采访时,我们曾向潘宏铭提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你总共医好了多少癌症患者?”他回答地很快:“不知道。”不一会,他又补充说:“没有统计过,不过在医疗中,我产生了一个很具体的的感受——病人就是一本书,医生就得读懂它,读懂了,医好的病人一定会更多。”当我们提出“能不能举个例子”的要求时,潘宏铭想了想,就打了一个电话,然后给了我们地址。第二天早上,我们从邵逸夫医院出发,前往庆春路110号的杭州市癌症康复协会,找到了姚林根会长。当我们说明来意后,这位红光满面、开朗健谈的64岁老人高兴地说了起来。

  “我的第二次生命是潘医生给的。我原来是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党委副书记,49岁那年几乎天天拉肚子,就诊后,医生开了治疗胃病的药,可吃了大半年也未见好转,我的体重一年内就轻了三四十斤。50岁那年到邵逸夫医院一检查,就断定是癌症,不得出院,必须尽快做手术。听说生了横结肠癌,我的脑子一片空白。3000多职工的厂里需要我,家庭更离不开我。那时,妻子也不知所措,我上有老母亲,下有一对儿女,都在念初中。我反复在心中问自己,还有几年可活。那时,我真是难过透顶。潘医生仔细看了我的病症后,笑着对我说,‘还好,没事的。’第二天查房时,潘医生特地给我带来了一本书,题目是《癌症≠死亡》,是著名作家、诗人柯岩写的报告文学。这篇报告文学以民间抗癌群体和郭林气功为主线,报道了高文彬、于大元等晚期癌症患者利用郭林气功和综合治疗手段为武器,积极拼搏、顽强抗争,最终战胜癌症的感人故事。癌症≠死亡,我看了以后很受鼓舞。就增强了极大的信心。“喝了几口开水后,老人接着往下讲。”潘医生解决了我的心病后,他本人就亲自为我做化疗手术。我化疗一次,回家休息三个星期。第一次化疗后,潘医生告诉我,手术很成功,病情明显好转,我的自信心更强了。每次化疗后,潘医生都叮嘱我要注意体育锻炼、讲究饮食、多参加社会活动,不要把自己关闭起来,我都一一照办。我记得,潘医生一共为我化疗6次,共一年半时间,每一次都配合很好,效果也很好。1998年4月,潘医生高兴地对我说,姚书记,应该说,你已经是康复了,癌细胞已被限在可控范围,恭喜你已经成为正常人了。当时,我真有恍如隔世、重新做人的感觉。从那时起,我这个癌症康复者变成了一个癌症康复工作志愿者,我以帮助癌症病人康复而快乐。

  2000年,我接任杭州市癌症康复协会会长。十年来,会员人数从2000余名增加到现在的7000余名,健全了市、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建设,使社区的癌症病人像残疾人、精神病人那样得到关爱和帮助,在这全市、全省是首创;开办了30多期康复培训班,每年请潘医生讲授抗癌知识或免费义诊,有3千多人受到教育。”采访结束时,姚会长拉着我们的手说:“潘医生这个人很好,是该多宣传,这对癌症病人康复也很有好处。”

  在一次次癌症治疗中,潘宏铭也为家乡磐安的一批患者提供了优良服务。潘宏铭老家前山村民潘全富、潘文军到邵逸夫医院医过后,身体依然很健康,常年干农活,邻居潘立品手术后虽然不能干重活,但也能在厂里上班。对于家乡人,潘宏铭始终怀有深深的感情。同乡人胡某患有癌症,家境非常困难,但是只要来到杭州,潘宏铭就帮他看病,经常赠送药品给他,他欠给医院的钱已经达到几十万元。但是医院领导说:“潘宏铭的病人完全由他作主,病人欠点钱,我们医院心甘情愿。”

期望着病人的期望

  “做医生这个行当,关键要有爱心。你每天面对的都是一张写有病痛的面容,我们更要有爱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疗中我发现,三分之一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的肿瘤是可以治疗的,另外三分之一的肿瘤是可以通过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即使不可以治愈,我们也要在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他们的生命,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尊重生命,关键就是要从他们心理精神的角度更多地给予关爱。我们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去为他们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痛苦。”潘宏铭如是说。

  潘宏铭1997年9月赴美国进修完成后,邵逸夫医院从美国引入Ultra-cut活腔技术,能对患者开展内脏部位的穿刺诊断,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误治。

  要征服癌症,仅有准确的诊断技术还远远不够。必须有过硬的治疗技术。为此,2000年潘宏铭全国最早、全省首家在邵逸夫医院推行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为了让记者了解该技术的操作情况,潘宏铭当场打开电脑,演示模拟操作过程。原来,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核心技术就是不开刀,用针把药物注射进患者肿瘤所在处,用药物迫使癌细胞坏死。十年来潘宏铭所在的肿瘤内科已对700位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应用成效非常明显,初期肝癌治愈率达70%以上。就在7月初我们采访潘宏铭时,他正在牵头相关专家制订“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规范”,此技术规范不久将在全省各大医院推广运用。在全球肝癌会议上,主办方特别指定潘宏铭交流“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技术”的治疗方法,重点介绍该方法的医疗情况及存在的优缺点。

  闭门造车只会使自己的技术滞步不前。潘宏铭又引进了肿瘤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技术,并用于临床实践。今年4月,潘宏铭前往丹麦的哥本哈根参加第44届欧洲肝脏病交流大会,美国、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12个国家的13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因为他医疗实践丰富,会前,大家委托他为主撰写论文。在肝癌未来研究讨论会上,潘宏铭用英文交流了《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癌的临床治疗》。然后,与会专家共同深入探讨肝脏发现肿瘤小于1厘米时和超过1厘米时该怎么处理的治疗流程,把治疗决策流程讨论得很规范,让全球医学专家共享医学成果,这为全球许许多多肝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作为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会员和中国临床肿瘤协作中心委员,潘宏铭常能请国内外专家在同一时间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去年5月,他在接收了一个病人,且与国内同行中最好的4家医院的专家仔细商讨过,但患什么病最终定不下来。经过他多方联系,在早上七时,他在邵逸夫医院医疗室开通视频,他对着麦克风说明病情,与远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病理专家进行商讨。美国专家在综合分析后,确诊为淋巴癌。配合药物治疗后,病人的病情很快有了好转。潘宏铭感叹地说:“癌症已成了全球共同的敌人,癌症讲究综合治疗。美国的医学专家就是领先世界,吸收专家的意见,治疗方案就会更科学,就能造福更多的病人。”

  医疗技术好了,潘宏铭的业务已拓展到国外,近年来,就有德国、法国等多名病人慕名到邵逸夫就诊,都满意而回。

  术有专攻、医有所长,多年来,潘宏铭研究医院的病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他阅读大量的肿瘤书籍,从中学习优秀的技术;他经常深入病区,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在实践中提高技艺;他经常向前辈请教,经常及时总结记录医疗经验,经常与外国专家交流,从中取长补短。在学习与实践中,潘宏明更注重创新。他出版了《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和防治》、《肿瘤内科合理治疗和用药技巧》、《肿瘤内科诊治策略》等专著,发表了中英文肿瘤医学论文60余篇,这些书籍刊物论文为肿瘤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他还参与了国际中心抗癌药物临床实验20多项,目前正在从事100万元重大横向课题一项和国家自然基金一项。

  除了研究癌症的解决方法外,潘宏铭还喜欢参加公益活动。根据国际科科研成果、结合自身的分析,他认为,大量病人长期吸烟导致癌症比例提高,病情加重,尤其是对病人本身危害很大。美国的迈克·法登教授与他交流了系统戒烟方法和做法后,他参加了“国际五日戒烟班”,到处宣传控烟活动,十年来没有间断过,2005年获得了“中国控烟先进奖”,潘宏铭是浙江省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人。今年7月下旬潘宏铭来磐义诊,在查房时,听说退休教师陈美卿因为抽烟而致使肠道病变,家人不管怎么规劝他都不肯戒烟,潘宏铭就来到他的病床前,劝他一定要戒烟,陈老师当即表示以后再也不抽了。陈美卿说,妻子儿女讲讲我不相信,潘主任是癌症专家,他的话我信。

  痛苦着病人的痛苦,快乐着病人的快乐,期望着病人的期望。潘宏铭每天像一只蜜蜂在病人、病房、办公室里忙碌着,像一个登山运动员在不断攀登祖国乃至世界医学高峰,目的只有一个——让病人更快乐、让病人早日健康。

 
来源: 磐安新闻网  2009-10-09 09:01 作者: 张明华 编辑:陈兆贤 孔海燕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导读 更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
· 联播+丨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习主席“四新”建议新在哪儿?
· 为“重要窗口”添最靓风景——鄞州奋力推进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纪事
· 龙游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潜力 变“输血”为“造血”:老廖的奔富“三部曲”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制裁
· 4年来首次 俄宣布制裁乌克兰数百个人、实体
·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土耳其将在叙利亚境内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 叙利亚局势四方峰会呼吁在叙全面停火
· 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 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更大担当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来磐开展“三服务”活动
· 金艳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时要求 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穷山村成为旅游村 ——从灵江源村的蝶变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 决战决胜 奋斗有我·优秀“磐管家”┃施凯强:用心用情“三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人
· 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加压奋进 磐安2019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特刊】和美乡村 身心两安
· 【专题】“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
· 【专题】我们这样抓落实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 扫黑除恶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广告许可证33072740000002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磐安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