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少年生活曲折的创业道路
今年37岁的陈明忠是我县深泽乡屋楼村人,屋楼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陈明忠回忆说,小时候,离村庄不远的那口大池塘,是他和小伙伴最爱去的地方,常去那里游泳玩耍。
陈明忠从小就有过人的智慧。有一年初秋,天大旱,连续20多天不下雨,早稻田里的水稻快要被晒死了,村民们就把池塘里的水派去抗旱了。玩水成瘾的陈明忠和玩伙们看到池塘里的水被派光了,就像烟鬼没有烟抽一样难受。于是,他们就动起开渠引水的脑筋来。池塘的上方有许多梯田,梯田里灌满了泉水,如果把梯田里的泉水引入下面的池塘,那么,池塘里的水不但可供小孩游泳,还可用来灌溉抗旱。陈明忠把这一想法说出后,立即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赞成。接着,他们就连续挖开每丘稻田里的水,顿时,从一丘丘梯田里流出的田水汇成一条滚滚的溪流,过不了一个小时,池塘就被他们灌了水。接着,陈明忠他们就像一群小鸭子扑通扑通跳进了池塘,自由自在地畅游起来。大人们发现他们的恶作剧后,不但不责骂他们,反而还赞扬陈明忠敢想敢干,将来必定有出息哩。
陈明忠说,在那个有趣的少年时代里,大人们忙于起早摸黑地干活,总任他们自由自在地玩耍,从不管束他们。他们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学会了游泳,学会了跳水,开发和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敢说、敢想、敢干的精神。这种精神对自己今后走上社会、闯荡生活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陈明忠初中毕业后升上了高中,因感到自己考大学没希望就中途辍学而跟姐夫到东阳三联去学木匠。而后出于某种原因又改行去学泥匠。在学了木匠和泥匠后,陈明忠想,光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是挣不到大钱的,要挣大钱必须自己做老板。20岁那年,陈明忠的哥哥在广东中山做泥工叫他一块去,他认为做泥工太辛苦又太危险,还是改行做木工好。广东中山有许多红木家具厂,很需要木工师傅,陈明忠就到红木家具厂做起了木工活。一个人做木工挣不了大钱,他就带起了一个徒弟帮自己干活。1997年,由于家具行业不景气,陈明忠又回到家乡干起了泥工活,承包了四五户农家的新房子。1998年,陈明忠又回到了广东中山做木工,承包了某红木家具厂所有的雕花工和开料活。陈明忠想,自己要不怕辛苦多承包多干活多挣钱,过几年自己也开办一个红木家具厂,在创业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00年春,陈明忠去了广东中山半个月,还找不到承包活干,就下决心回到家乡办红木家具厂。当时他没有多少钱,向朋友、亲戚借了才凑足5万元钱。萧山区是杭州市的南大门,是中国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区,综合实力居浙江各县(市、区)之首。陈明忠就把萧山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地。当时有一个村里的一家丝绸厂刚刚倒闭掉,厂房闲置在那里,陈明忠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找到村委会去联系,当时交了1000元的押金就把长房租定了。一个星期就买好了机器和材料,择一个黄道吉日开业了。当时是做红木楼梯扶手和门。由于厂里出入交通不便,许多木材运不进去。头一年他只赚到了10多万元钱。
第二年,陈明忠又到一个交通便捷的地方租了2亩地搭起了简易厂房。陈明忠说,这是个风水宝地,第一年他就赚到了60多万元钱.,就这样,陈明忠在萧山一干就是7年,直到2007年才南下广东第二次创业。在这7年里,他不但赚到了大钱,而且也积累了不少经营经验和管理经验。
探寻中国红木家具的发展
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红木家具,是中国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家具中有代表性的元素,几千年来,红木家具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家具之林,传承着古老绚丽的中华文化。
有一次,陈明忠在北京遇上了一个红木家具经销商,这个经销商得知他是红木家具厂的老板时,便问他我国的红木家具是怎样形成、发展和鼎盛的?他是一个初中毕业生,只知道会做红木家具,可哪里知道中国红木家具的发展史呢?他脸红得不知所措,感到无地自容。这个经销商善意地开导他说,作为一个红木家具厂的老板不但要懂得经营与管理,而且更应该了解中国红木家具的文化,这样会更开拓你的视野,你的生意也会更好。
听了这一番话后,陈明忠觉得很有道理,就下决心去寻找书本去探寻了。他一方面到新华书店购买中国古典与现代红木家具书籍,一方面上中国红木家具网寻找有关资料。通过看书和上网,他终于了解了我国的红木家具是怎样形成的。陈明忠告诉记者,中国家具的出现很早,有几千年的历史,第一件家具是什么样子?产于何地?已无法考证了。家具通常指“桌椅板凳”之类,中国各个时代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家具的特点。魏、晋时代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因此家具多为低矮型,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垂足而坐,高型坐具陆续出现,这个时期,属于中国家具的形成期。
陈明忠虽然知道中国红木家具的形成期,但他还没有了解到中国红木家具的发展和鼎盛。听说他所在的新会有一个老先生对中国红木家具很有研究,虽然他家离陈明忠的厂家很远,但陈明忠还是抽出时间去拜访他。第一次去老先生家,老先生走亲戚去了,不在家。第二次去老先生家,那天下暴雨,陈明忠被淋成了落汤鸡,身上的衣服没有一丝不是湿的。于是,他只好半途而废回到厂里换衣服。第三次去老先生家,老先生又不在家,邻居告诉他,等一会儿,老先生去卖菜很快会回家的,等啊等啊,等了半个上午,老先生还不回家。正在万分着急之时,老先生却颤巍巍地回家来了。陈明忠喜出望外,便把老先生扶回家中。老先生的家中堆满了书籍、报纸、刊物、古书,好像是凡是应有无所不有。老先生得知他的来意,并为他三登家门的精神所感动,便与他谈起了中国红木家具的发展、鼎盛和衰老。老先生说,中国古典家具给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像一种人文美学,直观地反映出时代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中国古典家具,带着鲜明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受到世界各国收藏界的青睐,难怪中国古典家具一直是欧美拍卖界中的骄燕,是许多收藏爱好者追求的目标。了解中国红木家具的发展、鼎盛和衰老,是一个红木家具从业者必具的经营资本,有了这资本,你就会拥有市场。
有追求总有汇报。有一次,陈明忠去参加一个酒会,由于酒兴,在坐的陌生人问他从事什么行业时,陈明忠滔滔不绝地谈起自己所从事的红木行业,并海阔天空地谈论起我国的红木家具是怎样形成、发展、鼎盛和衰老的高论。想不到这个陌生的朋友是一个红木家具经销商,听了一番宏论后,他便提出要到他的厂里去考察,经过考察,觉得他的红木家具很有文化底蕴,便与他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现在这个在酒席上高谈阔论时交的朋友成了他最大的经销商。
追求云纹装饰的文化内涵
记者在采访中参观了他的红木家具厂,发现陈明忠的红木家具厂生产的各种红木家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家具上的云纹装饰。
云纹一直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装饰图案之一,它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审美精神。陈明忠告诉记者,广东、香港很讲究家具上的云纹装饰,起先他厂里生产的红木家具,材料上乘,做工精细,可外商看了总不喜欢,一问原因才知道缺少云纹装饰图案。于是,他就一边设计云纹装饰图案,一边生产云纹装饰红木家具。为了设计出更为精彩的云纹装饰图案,他多次到历史博物馆里去观察中国历代家具上的云纹装饰。
陈明忠说,综观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演变,无论是商周时期的青铜类家具,战国至隋唐的漆饰类家具,还是明清时期的硬木类家具上,都有大量云纹装饰的应用。云纹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是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祥云”,它代表着吉利、祥和、理想、美好以至神圣之意。几千年来,其传承发展了丰富多彩的形态和图案样式,蕴涵着中华民族崇尚自然、超越自然的精神特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他看了汉代、宋代、明代、清代等各个朝代的云纹装饰图案后,综合设计出既有古典意韵又有现代气息的云纹装饰图案。许多外商看了后,十分喜爱,不但自己买,还介绍许多朋友来争相选购。云纹装饰图案真的像一朵“祥云”,给他带来了喜气、好运和滚滚财源。
陈明忠说,中国传统家具上的云纹装饰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断创新、发展、丰富和完善。不论从审美还是从文化的角度,都具有广泛的传承性和适应性,蕴涵着无限演变和发展的可能性,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他将其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演绎,运用于现代家具的装饰上,将更能充分而有效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促进现代民族风格家具的研究与开发。
谁来拯救中国红木家具
黄花梨主要产于我国的海南省,其木材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是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适合做各种异形家具,如三弯腿,其弯曲度很大,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
2006年,黄花梨身价大增,从每公斤一万元猛涨到几万元,许多在广东新会做红木家具的朋友因改做黄花梨生意而一跃成为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陈明忠得到这一消息后,也蠢蠢欲动了,一心想南下发展的他就想乘此机会到广东新会去大干一场。他的妻子也认为新会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又是全国著名侨乡,确实是一片创业的热土。夫妻俩一商量就决定了下来。要搬迁一个厂并不是像搬一个家那么容易,他们把所有的家具和木材处理了之后,就运着机器带着原班人马来到了广东新会,租了厂房就大刀阔斧干了起来。就在他以高价收购了不少黄花梨并做出了许多家具的时候,黄花梨的价格开始大跌,他的家具也就有价无市滞留销不出去。
黄花梨“神话破灭”,价格狂跌10倍。“木市”和股市一样,套牢炒家。从前年上半年开始,一路看涨的红木家具身价暴跌,“玩”了一次价格自由落体。
“高台跳水”,红木成品市场也受此牵连。陈明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红木资源更加稀缺,在红木家具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新产品出现。人们从炒作家具走向做木材,这些年人们只能收到一些树根和边角料了,像样一点的上等红木已经见不到了。黄花梨在短短的一年多里,炒到每公斤上万元。小叶紫檀由每吨十几万达到了几十万,一些红木家具算上去比用黄金做的还贵。人们不再去研究制作工艺,不再去关注红木家具的生产。红木家具的使用功能大大地褪化了,成了收藏品和某种象征。从使用到收藏,从收藏到投资,从投资到投机,再到疯狂的炒作……,一方面是红木家具价格的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红木材料的极度匮乏,表面上看,红木家具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顶峰,而本质上,却陷入了衰败的低谷。今年,海南黄花梨的价格狂跌十几倍,那些借钱、贷款囤积红木的商人被“木市”套牢了。谁来拯救中国的红木家具?如何延续中国红木家具的生产工艺?怎样传承这一古老的中华文明?又拿什么作为这一文化和艺术的载体?陈明忠等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士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正在积极地去寻找和开发优秀的实木材料,力图掀起红木家具市场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