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楼新平,公司董事总经理,硕士研究生学历,有十多年的企业经营及证券投资经历。作为非科班证券投资人,楼新平勤奋、刻苦,创办过3家企业,做过创投,对产业分析、企业商业模式有多年的深入研究,对价值投资有独到的理解,思想深邃,自觉的将证券投资与企业经营有机融为一体,主张证券投资就是购买企业股权,证券投资的回报是来自企业,揭示了证券投资的本质。在多年的证券投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价值投资理念,多年来其个人证券投资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难忘的读书生活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生中,楼新平最爱莎士比亚的这句话。读小学四年级时,楼新平就爱上了看书,现在回忆起来还记忆犹新。那时,山村的小学没有图书室,要借到一本书看真不容易。有一次,他到一个伙伴家中去玩,发现有一本关于红军长征时的小说《巍巍的青峦山》,他就向伙伴提出要借这本书了。那个伙伴读五年级,正为了一篇老师布置的作文而发愁,楼新平向他借书,他就提出了交换的条件,要楼新平帮他完成作文才能借给他。楼新平为了借到这本书,就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作文写了出来,而终于借到了这本小说。回到家中,楼新平就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中午放学回家就把书放在窗台上读,有一次看得入迷,竟忘了上课的时间,由于急着赶回小学教室去上课,忘了把书收起来。那天下午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当楼新平冒雨赶回家时,小说《巍巍的青峦山》已被大雨打湿了。楼新平心痛得流出了眼泪,觉得自己这样怎能把书还给人家呀。第二天,天气放晴后,楼新平就像唐僧师徒晒《金刚经》一样放在自家楼的窗台上晒了起来。书虽然晒干了,但纸晒皱了,整本书不平整了怎样才能把书搞平整呢?楼新平一边继续看书,一边在想办法。有一天,他看见隔壁的阿公把土烟叶卷成一团后,放在走廊的石磨里压扁后拿出来切成烟丝。楼新平得到启示,也把那本被雨淋皱的小说放在石磨里去压了。他一边压,一边坐在石磨旁做作业。压了一个下午,书终于被压平整了。这样,他才把书还给了人家。楼新平说,在当时难得能有几本书看。虽说看得不是很懂,但已打开了一个世界。 有一天,我在看一本化学课外书,突然明白了化学的一些规律,对规律的洞悉后产生的狂喜不言而喻,自此之后,我觉得学习再也不是一种难事了。
每个人的青春时代都是难忘的,无论它是平凡还是不平凡的,他常常能对一个人终身的道路发生决定性影响。正如同春天的繁花满枝能预示秋季的果实累累。在高中读书时,最让楼新平难以忘怀的是当过一届学生会主席。学生时代,在楼新平的脑子里,学生会主席可是一个不小的官。在老师的眼里虽是个小干部,但在同学的眼里像个“钦差大臣”。为了去竞选学生会主席,楼新平不但处处表现积极,而且把演讲稿写的有声有色。那时的楼新平个子小,胆子可不小。在上千人的大会上,敢于去亮相,敢于去竞选,那激情那力量就是来自于一颗奋发上进的心。当上学生会主席后,楼新平不负众望,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学生会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学校各项工作。当时学校进行纪律、卫生、早操等红旗竞赛活动,楼新平带着班干部每天去检查、打分,他要求班干部要公正,不能有偏心。每次检查结果公布在学校竞赛栏上,赢得了全校师生的好评。但也有苦闷的日子,在检查、打分中也会受到某些老师、同学的指责和谩骂。由于忙于学校的一些工作,也耽误了自己的不少学习。每次考试,成绩总不理想,也受到了一些同学的讥笑与讽刺。楼新平说,现在回忆起来,使他想起了茅盾的一句话,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就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当了一年的学生会主席,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且增强了自己责任感和事业心,为自己今后走上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读高中时,雷锋的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楼新平。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楼新平在班里组织同学自办了一份油印物《课外》,每天做一道难题并征解。为了办好《课外》,楼新平一方面去寻找大量的资料,一方面学习刻写油印。那时学校还没有电脑,都要自己刻写油印,到老师那里要来了一些资料,同学们就轮流刻写油印。有的同学有事,常常是楼新平自己去顶上刻写油印,从不计较得失。楼新平回忆说,那时班里的同学互帮互学的风气非常好,油印物《课外》成了我们学习的乐园,它不但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我们一种创新精神。记得我们那一届高考有13人进入全国重点大学。这与油印物《课外》是分不开的。
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后,最难得的是一扫以前没书看的境况,学校有藏书颇丰的图书馆,可谓如鱼得水,楼新平从大一开始,每天有空就蹲在图书馆里看课外书或做作业。星期天,同学们都到校外去游玩,楼新平却像老僧坐禅一样雷打不动在图书馆里看课外书。每逢假期,楼新平总要向图书馆借许多书带回家看,每个假期里,他总要提早回校到图书馆看书。楼新平说,上大学后,他真的像海绵吸水一样在吸取着知识,每年看课外书均超过一百本,在华工七年,读书超过了700本。自此快速阅读也成为了习惯。
曲折的创业道路
如果我不是处在开放之先的广州,而是在北京或杭州读书,我肯定是走上做学问这一条路,因为从本身的喜好和禀赋来讲,做学问应当是我的最强项。毕业时老师也挽留我留校任教。而我却偏偏走了另外一条路。这是楼新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其实他在投资理财上的学问也是做的很深的。
1993年7月,楼新平大学毕业后,就怀着播种人的理想,做着拓荒者的梦,来到了一家民营企业南方四通工作,这在当时还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去大型的国有企业或外企。四通公司在当时是民营IT企业的老大,比现在联想还早。参加工作不久,公司领导看楼新平这个年轻小伙子有朝气有干劲就叫他负责筹办四通信息研究所。凭着自己的知识与才能,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办起了四通信息研究所, 并为单位获得了许多创业创新的信息。楼新平说,也许是这种工作环境的光环,盖住了自己的创业机会。其实在当时,机会到处都是,我自己也喜欢观察与总结,在1993年-1995年间,我为几个朋友的策划的想法,创造了当时广州的好几个第一:第一本电脑城报价杂志;第一个CD刻录业务;第一个IT图书出书班子。这三个第一,不仅在广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对全国都有影响力。
1996年,楼新平又去了另一家合资公司,为电信局的业务创新,实现了广东地区第一个网络实时证券行情与交易系统。在那时已用了比较实级的投融资的方法,靠自己的一纸策划书,发挥开发人员的智慧与才能,整合并开发出软件系统,并成功出售给一家项目公司,而后协助项目公司以此项目融资300万元,为国内最早的互联网融资案之一。
2000年,楼新平加盟了上市公司云大科技。并在这个公司中尝到了资本方法的甜头。楼新平刚到云大时任职原云大科技信息中心主任,负责针对三农体系(面向农业/农民/农村)的“千县万点工程”的总筹划与实施。原本这个项目拟投入6000万在建设。在考察综合情况后,楼新平提案公司董事会采用“投资+合营+实施”方案,替代传统IT外包方案,用1000万控股了一家外包开发公司,投资120万元成立一家项目实施公司。最终取得良好效果,不仅能回收当初的投资,实施项目获上海复旦大学专家组的评审通过,评估无形资产达到4800万元。此后,楼新平也因此完整参与投资、投资管理、投资退出这样一个完整的资本运营过程。
遇事要敢于问个为什么,错了也没有什么关系。不要怕错,有错马上就改。可怕的倒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的这句名言,楼新平把它始终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2004年,楼新平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开始自由创业。有成功有失败。2004年,楼新平投资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MBA项目引进广州市场,项目很成功,回报率高。2006年,楼新平又入股社区性网络www.ebridge.net,为南方地区最早的社会性网络。公司运营没过临界点,项目并不成功。此外,楼新平还兼任公司参与投资的青岛驿媒特使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云科迈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任期间,驿媒特使的软件外包开发业务进入国内前六(计算机世界有封面报道),不仅保证了项目质量,同时获得合理投资回报。
在起起伏伏中,从给企业做顾问及自己投资创业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中,楼新平感悟投资的规律,并逐渐走上正规化的投资公司上来,2007年,楼新平开始合伙创业,并创办了深圳泰富达投资有限公司。在2008年先通透了证券投资这一块,悟到投资经营企业与证券投资的一致性,公司按连续十二月投资回报率来计,投资业绩始终居全国231阳光私募理财产品前十位。现在也已开始创业投资这一块。据介绍,深圳泰富达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具有10多年证券从业经历的业内专业人士共同出资组建的专注于中国民营企业及富裕阶层资本管理的专业理财机构,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委托资产管理,兼营投资咨询等业务。公司的目标是通过专业化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增值,让客户充分分享中国经济高增长带来的丰硕回报。
楼新平在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教训后说,人生上半场绝大部分时间埋头于追问事物的“理”,而太少时间放在身边的人身上,如家中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均已过世,未曾尽孝。希望人生下半场,能多尽尽人伦责任,也希望“投资成就未来、理财保障幸福”,自己的专业为身边的朋友创造财富。
做巴菲特的同学
楼新平是一个投资理财的专家,他对炒股深有体会。他说,投资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活,绝大部分公司未来不会有大价值,由此投资者对所选股的心态,应是像山西煤窑里的挖煤工,随时谨防瓦斯爆炸、塌方等危险的发生,安全才是第一重要。投资是不负责快乐、刺激、兴奋的,人心里在提防踩到地雷时,不会有谁如此疯狂、刺激。但投机相反,刚刚配套的是,诸多以牛市疯狂、投机娱乐为始的,也不少闻以悲惨甚至跳楼为终。本人建议他们应在投资前买好巨额保险来对冲。投资虽不以快乐刺激为导向,但终究可以从挖煤的辛勤劳作后获得满意的回报,至少可以安全赚回儿子的奶粉钱和家用,得到幸福。快乐是瞬间可得的,也很容易过去,正如消费。而幸福是一个过程。况且,委托人将钱与人生未来幸福交付于你,社会将地位与丰厚财富回报你,这是作为投资顾问应该干的活,除非他们给投资顾问的是伪钞。
中国股市流行价值投资的口号而非实质,由此媒体诞生了复制巴菲特,模仿巴菲特之风,楼新平认为这种风气并没有学到巴菲特的真谛。
楼新平说,价值投资规律不是巴菲特创造的,是他通过努力发现的,并且迄今为止应用得最好而已,纵然模仿是最好的称赞,但身为投资者,模仿巴菲特不是我们的使命,投资赚钱才是!试问,哪种复制能赶得上买巴菲特自己投资的哈萨维.博克夏股票呢?扎实地学东西、扎实地干活而不是去追星以及买明星的纪念品才是值得提倡的,妄图成为中国巴菲特的人,虽不会死得快,但相信也很难鲜活。
楼新平认为,复制只是一种学习的开始,只求复制不求自身探索投资规律的真谛是一种偷懒行为,导致的结果有如邯人学步,市场亦有见其匍匐而归者。往往遵循规律想成为他自己的人,别人或媒体以为他是XXX第二。想成为XXX第二的人,从定位的基本原理讲,经年累月后,总被雨打风吹去。世人皆知世界第一高峰是喜马拉雅山脉,又有几人明了第二高峰姓甚名谁?我绝不会去预言:几十年后有谁超越巴菲特的业绩与功德。我只是认为,在中国当今业已不堪的投资文化中,能更多一些巴菲特所倡导的“必须会独立思考”(这是他老人家谈及成功投资者的九大要素的第三条),少一点抄袭与复制之谈,方是有益于业界健康发展,有益于其自身与其委托人的作为。若复制真上了瘾,就应认真复制巴菲特也在不断学习、遵循的投资规律吧!这我不批判。
几十年后,中国某个最优秀的投资人若被称为"巴菲特第二",或许是此人的光荣,但必定是中国投资界的悲哀,只能表明上帝对中国的投资界丧失了希望。
巴菲特出生以前,投资的规律就存在。巴菲特百年之后,投资的规律运用的新情况、新问题将被不知谁的人呈现出更深的底蕴,赋予更多的诠释。巴菲特与我们都是这个人类中的一分子,能力有大小,但不妨碍我们与他一起来为这个业界干点正经事。只要别偷懒,别老想占人家智慧便宜,而不贡献,或许就可以走得更远一点。
所以,楼新平倡导与巴菲特做同学,学习他也学习到的东西。最终,掌握巴菲特所掌握的规律,而不是盲目地嚼他咽过的粮食。他也是不断学习才蜕变的,而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学习。而复制不知是否能说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而已。
对价值投资者来讲,楼新平认为,所谓“好公司,长期持有”的复制,是吃夹生饭,因为好公司确实是前提,但长期持有是结合美国投资环境的实现形式,是安全边际依然允许的形式,而非前提。股价疯涨到不足安全边际、有更便宜的公司或公司基本面变化是巴菲特卖出股票的三个前提。
楼新平认为,坚持同样理念,结合自身情况与中国投资环境,摈除与之相背离的形式,在当今中国远比巴菲特更有优势,等到安全边际更高,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才是以成果而非口号向巴菲特表达最大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