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您当前的位置 :磐安新闻网 > 专题新闻 > 东南西北磐安人 > 人物风采 正文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张永明:搏击人生勇立潮头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谋生计;他,一无背景二无他人的支持,从零起步,白手起家,靠着自己的双手,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成为一名响当当的企业老总。他,就是我县的农民企业家、金磐开发区铭鸳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明。

艰难困苦,磨砺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

  1962年,张永明出生在高二乡栗树坑村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亲都是忠厚老实的农民,家里的生活也过得比较艰苦。张永明说,小时候的日子过得可真是苦,上学要走10多里的山路,初中的时候住在学校里,每星期带米到学校里蒸饭吃。为了节省米,一到秋天番薯收获的时候,他就时常从家里带上番薯放在米里一起蒸。这样,一个星期就能省下1斤多米。那时候他就想这也是减轻父母负担的办法之一。

  高二山多,树多,当地就有人用杂木烧炭卖钱。一到星期六、日,张永明就到邻村的一户人家帮忙烧炭。凌晨3点30分起床,走上七、八里的山路赶到目的地,天刚一放亮,便要钻进那土窑取炭,有很多次他的头发都被烧焦。待全部取出炭后,又要抱着杂木塞进窑里去,开始新一轮的烧制过程。这些本该是成年人干的体力活,但为了给家中增加点收入,张永明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而他这一整天干活的报酬就是1元钱再加一顿中午饭。

  因为爷爷被划为富农(其实当时也没有多少田地),在当时,富农的后代是没有资格被推荐上高中的。因此,张永明觉得该闯另外的路子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儿时的艰辛困苦,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栗树坑村离仙居比较近,当时有不少仙居人到高二来收购木材,作为房子椽、桁的木料。张永明心里一算计,如果自己收购木材直接拿到仙居卖,不是更有钱赚。于是在15岁那年的暑假,他向叔叔借了20元钱,收了一些木材到仙居卖,结果一炮打响,那一趟赚了15元钱。接着,他又接连做了几笔木材生意,每次都有些赚头。虽然说做生意有赚头,但其中的艰辛和酸甜苦辣也只有张永明自己心里知晓。做了几次生意后,仙居有些人就开始眼红,并恐吓他。有的人买的时候也欺他是外地人,拼命地压低价钱。当时菜市场有一个张光祥的小贩,实在是看不下去,就站出来帮张永明讲公道话。事后,头脑活络的张永明就商量着与他一起合作,自己负责采购木材,而张光祥则负责销售,赚的钱两人一起平分。从那以后,张永明的木材生意就做得顺手多了。虽然,钱比以前赚的少,但最起码不用担惊受怕。栗树坑村比较偏僻,当时又不通机耕路,村民出去买东西的机会不太多。咸带鱼、小鱼干等一些干海鲜就成了村民的抢手货。为此,到外地卖完木材后,张永明时不时的从仙居、海门等地捎些干海鲜回来卖,利用两地的差价,又赚上了一小笔。

  18岁那年,张永明到江西的一个林场去打工。砍伐树木,栽树都是重体力活,张永明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为了挣来回的路费,每次去江西前,他都要到原东阳针织厂去批发男女袜子带到林场卖。独手锯当时在磐安还是稀罕物,通过找关系,张永明从林场买出独手锯,再拿回磐安卖。如此一捣鼓,也让他挣得了来回的车费。打工有点积蓄后,张永明也“奢侈”了一回,买了一件中山装。他说,那时的一件中山装,感觉比现在宝马、奔驰车还要金贵。那件中山装他一直穿了七、八年都舍不得扔掉。

  1990年,结束外出漂泊打工的日子后,张永明决定自己办一个锯板厂。那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他一头挑着被子锅碗瓢盆、一头挑着站在箩筐里的儿子来到盘峰乡的沙溪口村,租用原供销社的房子办起了木制品厂。从此,也正式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诚实守信,为他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

  创业初期的艰辛日子,令张永明至今唏嘘不已。办锯板厂的时候,为了省钱,木料的装、卸都是他自己一人干。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张永明又谋划着从事别的行业。1993年,经过多次的找寻以及联系后,他与原县服装厂签订协议,在盘峰设立分厂代加工衣服。转行办服装厂,张永明是一个门外汉,从裁剪到成衣,他都认认真真地一点一点开始学,对布料的裁剪也是精打细算。衣服的原材料一捆牛仔布足足有200斤,别人是两个人合着抬还嫌重,他硬是一个人背着上下。那时很多人看了,都说张永明就是一头牛,不然的话哪来这么大的力气。张永明说,其实人都有超越极限的可能,当时自己那么猛的干,都是被逼出来的,目的就是想要省下一笔钱。张永明与服装厂签订代加工协议,一签就是五年。在那五年,双方合作得很愉快。其中张永明有不少从客户那儿直接接订单的机会,但张永明说,做人要诚实厚道,损人利己的事他不干。他没有违背当初的诺言,一直为服装厂代加工五年。一直到现在,他与原服装厂的厂长都保持着密切联系。都说同行有三分忌,但张永明与同行们都保持相当不错的关系,有什么信息,大家乐于一同分享。

  张永明说,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是用金钱难以买到的一笔财富。他的企业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与他诚实守信的为人原则也是密不可分。

  在盘峰办服装加工点时候,每到年关,张永明总是骑着他的那辆旧自行车,给每一位职工送上工资。有一次正巧赶上下大雪,当他敲开门把工资送上的时候,那些职工十分感动。张永明说,对于职工辛苦赚的工钱,是一分钱都不能少。1994年,张永明因合同诈骗被上海的一个人骗去了5.5万元钱,那可是他全部的家当。为此,张永明整整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心急如焚的他,头发也是大把、大把地掉下来。很多人都在揣测他这个时候可能扛不住,厂子要倒闭了。但第四天,他还是坚强地挺过来,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借高利贷,支付了工人的工资和银行的贷款。为了这笔钱,光利息他就付了4万元。

  2000年,张永明在金磐开发区创办了铭鸳服饰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服饰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自营出口企业,接的都是外贸的单子。张永明要求公司业务部门对承诺的交货期决不能失言。2007年,公司的一批服装在丽水的一个厂代加工。就在那批货快要加工好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把货物烧了精光。为了准时交货,张永明又重新购买了面料,利用空运与海运的时间差,重新赶制那批货,终于在约定的时间将货交到客户手里。张永明说,虽然空运的价格比海运贵了很多,但这样做他觉得很值,因为人首先讲的就是要诚信。事后,对方得知这一情况后,直对张永明竖大拇指,并与他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所有的订单都给了张永明。

  在采访张永明的当天,我们恰巧碰上了杭州金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跟单员骆鸣华。骆鸣华说,铭鸳服饰公司的货让人放心,老总张永明做人也很实在。在别的公司,企业老板想方设法要与跟单员搞好关系,而她与张总是在一年以后才认识。因为信得过铭鸳服饰公司,她们公司明年的单子也下给了他们。

  张永明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办企业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口碑却很好。2004年,因企业规模扩张,张永明先后在金磐开发区二期、兰溪等地购买土地建造厂房,资金非常短缺。得知他的情况,我县的一家金融机构当场表示,他要多少就贷多少。他的合作伙伴、义乌的一家面料厂也打电话来表示愿意借120万元钱给他。张永明当时根本没想到这位老总会借钱给他,于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讲,“衣服面料从你那儿进,钱还欠着,不怕不还吗?”那位企业老总信心十足地说,“你老张的事,我放心!”而且钱借给张永明后,什么手续也没办,连条子都没让打。张永明说,正是因为自己诚信做人的原则,他身边的这些人才如此地相信他,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2005年,仅一年的时间,他在金磐开发区、兰溪两地的厂房同时完工,投入生产。

  2006年,张永明准备在安徽宿松县投资混凝土项目。当时,有此投资意向的企业有5、6家。宿松县委、县政府的负责人对有意向的企业一一进行实地考察。在金华考察完后,当晚就与张永明签下了协议。他们说,张总虽然貌不惊人,但却有如此强的实力,在金华有如此好的口碑,如此高的身价。

  由于资金紧张,建办混凝土公司时,张永明只要了20亩地。宿松县有规定,如果投资额超过3000万元,每亩土地只要1.9万元;如果没有3000万元,每亩则要6万元。那时,当地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建议张永明在相关材料做一更改,把投资额改为3000万元以上,这样一来,可以省下一大笔钱。但张永明婉言拒绝了他的好意。张永明说,要干就要实实在在干,不能钻政策空子。签下协议办完相关手续的6个月后,张永明在宿松县的金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宿松县的一位县领导说,在宿松,张永明不是最大的一个老板,但他的信誉度是所有老板当中最高的。

善待员工,员工与他亲如一家

  铭鸳服饰的职工都说,他们的老板不像老板,更像是他们的一位兄长,不仅衣着朴素,而且十分的和蔼可亲。的确如此,在张永明身上,看不到什么名牌的东西。他说,他穿的裤子是随手从车间里拣一条,合适的就穿在了身上。对于自己如此小气,但对于职工,他却出手十分大方。2005年,刚进厂没多久的一名员工范永娥,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得知这个消息后,张永明不仅自己多次前去医院探望,带去1万多元钱给她治病,还发动全厂的职工为她进行捐款。

  “没有职工就创造不出财富,大家同坐一艘船,要同甘共苦。”这是张永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进入铭鸳,大家就是一家人。在公司用地紧张时,张永明不造办公楼而是先造员工宿舍楼。公寓式的员工大楼不仅宽敞,而且每个房间都装有空调。生产车间也是装了空调和音响,让职工在劳累之余也能得到放松。职工食堂的饭菜也是十分实惠,烧饭做菜的师傅是公司请来的,工资由公司支付。饭菜价格也只是按成本价收取,花个三四元钱一顿饭已是十分丰盛。同时,公司还要给每位职工每月45元的伙食补贴,光这一项,公司每年就要投入10多万元。

  车间质检员王福香来自东阳,从2000年,她就一直在铭鸳公司了。她说,在铭鸳就像在一个大家庭,在这儿干活,感到很温馨,心情也很舒畅。员工当中不论谁生病,不管有多晚,只要老板知道,就一定会亲自开车送他们去医院。这令她十分地感动,也十分钦佩老板的为人。

  张永明总是说自己是穷苦人家出身,对于员工所遇到的困难,他都能予以体会。当他们提出要帮助时,他也总是尽力而为。来自黑龙江的生产助理高洪斌一遇到什么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板——张永明。小孩想要在金华上学,联系学校的事是张永明张罗的;在老家买房子钱不够,又是张永明借钱给他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今妻子也到铭鸳上班,一家三口聚在金华日子过得很美满。

  对于职工的困难,张永明总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毕竟有很多事情受制于多种因素,光凭他一人的能力解决不了。对于一些能办的事,他及其家人都是尽其力所为。金华商城的窗帘布价钱比较便宜,有几个在磐安昌达制衣厂的职工在装修新房时,就托他们从金华买窗帘布。1995年,原先在他锯板厂干过活的几名仙居人找到张永明找活干。虽然那时他已转行办服装厂,但张永明仍热情地招待了他们,腾出自己的床给他们睡。临行前,还给他们每人100元钱作为往返的车旅费。

  也正是因为如此,铭鸳公司的职工都不愿意离开公司。一些职工说,即使别的公司工资比这儿高,他们也不愿意走。如此融洽、温馨的工作氛围是用钱买不到的。公司的职工大部分都是老职工,以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的方式介绍来不少新员工。张永明说,前几年,很多企业都是招工难,而他的公司,前来报名的人很多,招工一点都不难。

科技创新,为企业腾飞插上翅膀

  如今的铭鸳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服饰的重点出口企业,有金华彩蝶刺绣厂、磐安永昌制衣厂、宏图砂洗厂等多家子公司。张永明说,科技创新,为企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2003年,该企业利用搬迁新厂区、新厂房之际,投资200多万元,对原有设备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技术革新,投资200多万元购进了各种高档的缝纫设备。检针器(检查衣服成品是否有断针)、验布器(检查布匹是否有瑕疵)等一些设备的使用,不仅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而且衣服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公司还引进了电脑设计制作软件和系统,只要拿到客户的一个样品,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和制作。针对服装加工企业安全隐患比较多的情况,公司又在车间安装了目前全市最先进的自动化消防喷淋系统。

  张永明认为,现代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已是落后,必须引进一批人才,高薪聘请企业高层进行管理。2007年,公司从浙工大、浙师大等多所高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中引进了6名本科生,10名大专生。到目前止,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70多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作为一名企业老总,就是要放权让下属大胆地开展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张永明总是鼓励这些年青人大胆地闯、大胆地干。他的这一系列举动,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在去年的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都面临重创,但铭鸳服饰有限公司却是订单不断,形势看好。商场如战场。在变幻莫测的商海中,张永明也有着自己的打算,进行多元化开发战略。在巩固服装行业地位的同时,他把目光投向了其他领域:宿松县的金诚混凝土公司已是效益初显,兰溪的房地产项目也已在动工建设。

  “只要有恒心、决心、诚心,凡事都能成功。”张永明说,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我想,正因为有着一股能闯会干的雄心,这才让这位农民企业家一次次搏击人生勇立潮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吧。

 
来源: 磐安新闻网  2009-11-06 09:54 作者: 胡枭 编辑:陈兆贤 孔海燕
我来说两句
昵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导读 更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
· 联播+丨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习主席“四新”建议新在哪儿?
· 为“重要窗口”添最靓风景——鄞州奋力推进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纪事
· 龙游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潜力 变“输血”为“造血”:老廖的奔富“三部曲”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制裁
· 4年来首次 俄宣布制裁乌克兰数百个人、实体
·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土耳其将在叙利亚境内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 叙利亚局势四方峰会呼吁在叙全面停火
· 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 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更大担当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来磐开展“三服务”活动
· 金艳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时要求 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穷山村成为旅游村 ——从灵江源村的蝶变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 决战决胜 奋斗有我·优秀“磐管家”┃施凯强:用心用情“三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人
· 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加压奋进 磐安2019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特刊】和美乡村 身心两安
· 【专题】“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
· 【专题】我们这样抓落实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 扫黑除恶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广告许可证33072740000002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磐安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