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祠堂,又名厉氏家庙,建于清末光绪三十年,其结构为三进、三天井。三开间四马头,砖砌白色粉墙,其墙头内外画有中国四大名著人物像,前厅柱上梁下嵌有木雕狮子四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青石托框的正大门门台上书有“厉氏家庙”四字,左水门门台上书有“同仇闻忄气”四字,右水门门台上书有“报本追远”四字,前面高耸的照墙上,书有蒲团大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大字。后堂为祖宗牌位和文艺舞台,前厅为西岭小学教室,祠堂右边墙外三间陪衬楼房为教师寝室,在祖宗牌位前的大木柱上刻有黑底金字楹联一副。祠堂集祭祀文化娱乐、集会、教育为一体。每间房子梁上挂有不同颜色的匾额,共七付,这七付匾额在文革中全部被毁。另外还有文才、文翁二对像轴和二对镶金龙头柱也同时被毁。
前厅天井设有二扇园门,门台上书有“学校园”三字,园内置花坛六个,分别为杨柳坛、芭蕉坛、山茶花坛、月季花坛、菊花坛、兰花坛,葱郁芬芳,四季如春。祠堂结构用材考究,中央十六根圆柱子直径超40厘米,上有大梁压顶,结构庄严,气势磅礴,工艺精湛,后堂祖宗牌位前面帐廊有雕花,缠龙镶金,装饰档次之高,实有超凡脱俗之感。村里规定每年正月初一日,后堂悬挂两对身穿红袍头戴乌纱的文才文翁及夫人祖宗像,中堂及前厅悬挂红绿纱灯,会族众于祠堂内,参神祭祖拜后,由贤能子孙设案启谱,高声朗诵,以训谕族众。务令子弟,循循相守,不可违越。随后,每人可分堂饼四只。以上情况为什么能了如指掌,因为笔者系1936年7月出生,1942年至1948年就读于西岭小学。七十年已过,这六年在校影象,记忆难忘。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固愚,经书不可不读”,是厉氏遵循的遗风。厉氏西岭列代设有私塾(乡村学校),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改办西岭小学,并报东阳县政府备案,同时置有办校助学田四处,以稻谷为租金收入,由专人负责验收,翻晒、入仓、保管,学校上学后,即开仓提供老师膳食,其菜肴、木炭、宿收(工资)由学生家长负担。遗憾的是在1983年11月,东磐分县,墨尚公路,修道通车,途经西岭。如果保留祠堂,必须跨江造桥,当时由于两县财政困难,为节约资金之计,只得拆毁祠堂而通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