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秀美乡村”建设总体形象进度已达81%
我县秀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日前,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对我县秀美乡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县上报题为《磐安县通过“四抓”力促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出成效》的信息作了批示:“磐安县秀美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组织领导落实、创建计划落实、政策保障落实,坚持下去,必有成效。”省农办将专门刊发简报,把磐安秀美乡村建设中好的做法作为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
作为我省重点欠发达山区县和生态敏感区之一,我县20.97万人口80%以上都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县委、县政府结合磐安实际,确定“秀美乡村,和谐家园”为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并把它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近年来,我县坚持“推动跨越发展,加快绿色崛起”,按照“三化”同步、“四美”齐驱的总体要求,在组织领导、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强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县计划在2015年左右基本完成“秀美乡村”项目建设,规划建成15个秀美乡镇、20个精品村庄、200个秀美村庄,其他规划保留村都成为整洁村庄。2011年,我县紧抓前期工作、早落实“秀美乡村”年度建设项目,全县共有112个村列入创建计划,共规划建设项目631个,计划总投资14860万元。县农办与财政部门积极沟通协调,改变以往补助资金拨付的时间安排,预拨了项目补助资金,有效缓解项目建设启动资金不足问题,推进了全县项目建设。目前,全县2011年“秀美乡村”项目建设总体形象进度已达到81%。全县秀美乡村建设总体上实现了“四个加快、一个率先”。
一是加快推进村庄整治。近年来,我县按照“重点培育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和合理整治撤并村”的要求,切实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全县共有305个村实施了村庄整治,占村庄总数的84%,其中28个村通过了省市示范村验收;新渥、双溪、玉山、尖山、维新、盘峰等10个乡镇先后开展了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比率达到了52.6%。今年,我县又安排了55个村开展村庄整治,其中4个乡镇开展整乡整镇整治,加快改善村庄环境。
二是加快实施农房改造。农房改造是最大的民生实事。近年来,采取全拆全建、局部拆建、特色保护、搬迁合并等改造模式,全县先后有157个村开展了农房改造,共拆迁旧房占地面积85.7万平方米,盘活建设用地1960亩,安置新基2.75万间,为1.25万户农户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今年,我县安排了23个村开展农房改造建设,经过破难攻坚,已拆除旧房近7万平方米。
三是率先开展特色文化村创建。推进“秀美乡村”建设,特色是生命,文化是灵魂。我县始终坚持文化为本、特色引领,着力打造具有磐安特色的秀美乡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2010年,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特色旅游文化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县确定了10个特色文化村、10个特色文化储备村,给予重点扶持。目前为止,20个特色文化创建村一期规划建设项目406个,项目种类包括腾老区建新区、古民居古遗迹修复、仿古立面改造、生态池塘改建、休闲广场建设等17大类,已完成建设项目329个。
四是加快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秀美乡村”建设必须与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在县乡两级的大力引导与推动下,目前为止,全县已发展农家乐特色村19个,特色点31个,经营户(点)259家,总床位数近5000张。其中,有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13个,星级农家乐经营户100家,直接从业人员一千多人,人均创收3万多元。2011年,我县修编了《农家乐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措施,把农家乐产业纳入省特别扶持范围加以重点扶持;开展“玉山台地农家乐特色精品示范区”创建,推进农家乐集群发展;农家乐行业协会大力推广“四统一”管理模式,促进农家乐持续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县农家乐已接待游客33.67万人次,营业收入1637.4万元,分别增长58.5%和50.7%。
五是加快下山移民小区建设。加大资金整合和扶持力度,引导高山远山村等地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搬迁集聚。按照“突出重点、集聚发展”要求,改变以往下山移民小区“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状况,首次把下山移民小区建设列入全县年度十大工程,计划投资3亿元,重点抓好九里塘下山移民小区和磐安工业园区移民小区工程,两小区占地近600亩、共规划安置移民8000多人。成立了“磐安县下山移民小区建设办公室”,抽调8名工作人员,在新城区集中办公,负责新渥九里塘、古竹搬迁小区建设工作。目前新渥镇已召开九里塘下山移民小区动员大会和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土地征收工作,实地划清了分户地块,计划10月底完成土地征收;完成了安置办法(讨论稿)起草。古竹小区建设规划已上报审批,已完成一期土地平整120多亩,基本完成道路框架建设。磐安工业园区移民小区(二期)的“三通一平”工程已完成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