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榉溪村,远远望去,正在建设的投资130多万元的廊桥已初显轮廓。经过半年多的施工建设,该村廊桥工程已现雏形,引来不少路人观赏。据了解,该廊桥工程是该村秀美乡村建设项目工程之一,该工程建成后,将把榉溪两岸山水风光连成一体,营造山、水、园林、桥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乡村的大景观。
在秀美乡村建设中,榉溪村投资40多万元铺设5000平方米石子路,现已完成25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的孔子《论语》广场(场内将悬挂孔子《论语》、雕塑孔子铜像、建造戏台),现已完成影剧院拆迁;投资20多万元的两街四区块(儒家文化、农耕文化、廉政文化、饮食)现已即将完成;三角区房屋拆迁已完成1500平方米;100户古民居回收已完成60多户;18个三合院修缮已完成3个。
近几年来,榉溪村紧紧围绕“生态立村、旅居兴村、文化强村”十二字目标,建设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小康型、休闲型新农村。为有效地解决旧村保护、开发和农户建房需求的矛盾,该乡党委、政府和村三委多方征求意见、出谋划策,本着科学规划、节约用地、合理保护与开发的原则,聘请义乌市规划设计院对该村寺后、隔墙溪、张家、水涨四大新区及老村进行了规划,在规划中,彰显了古色古香,在尽量恢复原村貌的同时,开辟了一个新区,新区的规划也以仿古为总基调。由于在规划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并吸收了群众很多好的意见,规划出台后,得到了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在旅游特色村创建中,最关键的是老村保护,但又要充分考虑部分农户想住新房的愿望,为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榉溪村宅基地安置、旧村保护部分改造实施细则》中,主要理顺了以下几个关系:空心村改造和古民居保护的关系。该村严格实行“一户一宅”政策,要求安置新基的农户必须把老房子置换出来,由村统一管理、保护,不搞大拆、滥拆旧房。该置换的置换,该修的修,该拆的拆,切实制止乱拆乱建,完整地保护好宗祠、三合院、四合院、及有特色、有规模的古民居。抢救性保护和日常管理的关系。抢救性保护是基础,村和农户签订合同,所有新基安置户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前搬离旧房,并及时做好产权变更。村里对收回的古民居根据破旧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抢救性保护,主要是对房屋倾斜的打牮扶正,防渗漏水,坚决做到不改变原状,修旧如旧,并对收回的古民居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农户和集体共同维修的关系。多渠道筹集资金,调动多方面积极性,遵循“农民主体、政府扶持”原则,确保抢修到位。一是以农户为主体,有能力维修的要千方百计动员其维修,侧重于古民居内的屋顶、楼面、墙体等。二是对一些一家一户难以实施的项目由村出面邀请民间专业施工队维修,如整体倾斜度大的四合院维修、工程量较大的宗祠维修。
榉溪村开展旅游村创建工作,呼声已久,但实施却总是难以开展,关键在于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难度大。早几年,县里把榉溪列为旅游特色村后,乡、村两级行动迅速,乡里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共七人组成的盘峰乡榉溪旅游特色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参与榉溪旅游特色村创建工作。村里也成立了由村两委及在村内有较高威望的老干部、村民组长组成旅游特色村创建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具体的实施创建工作。目标确定后,如何开展旅游特色村的创建工作,是该村面临的一个问题。开展创建,最棘手的事就是地基安置、旧房拆迁和旧村保护。这几项工作,涉及面广、群众关注,敏感度高,加上孔氏家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容不得丝毫的大意,安置办法不通,领导小组成员按各自分工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思想工作,在工作中讲原则、不怕苦、不唯亲、不怕得罪人,在碰到自家亲人时严格要求他们带头实施,为全村带了好头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