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代代出文人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双溪乡史姆村三面青山环抱,双溪水缓缓地沿村而过,滋润着层层叠叠的山峦坡地、沃野肥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素有“磐安小桂林”之美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绵延不绝的双溪水,不仅滋润着这一方山山水水,而且教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

  清朝末年,就有诸多文人积极参加赶考。赶考回来之后,潘朱海成为很有名气的教书先生。潘朱银因家境贫寒,就开始自学医术。他勤奋好学,学医过程中,边学边实践,热情地为邻近山村的父老乡亲们看病,哪家有人生病了,他随叫随到。且效仿三国时期东吴名医董奉,乐善好施,给百姓看病之后,从来不取分文。他对病人相当负责,每隔一段时间就上门询问病情、改药方,直至病人痊愈为止。因其医术高、医德好,而誉满瑞山。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儿子因担惊受怕,把父亲留下来的几担价值斐然的医书烧毁了,据说烧了整整一天也烧不完,最后灰烬装了满满一箩筐。憾哉痛哉!

  民国中期,出了潘达旦、潘志法、周承模、潘春朝等一批文人。潘达旦毕业于国民党师范学校,在当时而言文化程度已相当高了。潘志法、周承模先生均写得一手好字,至今史姆村人无人能及,遗憾他们的墨迹没能流传下来。潘春朝发奋读书,成绩显赫,成为民国公费生,村里德高望重的大太公就奖励他家一亩“养贤田”。但因家境贫寒,为了饭碗,他毕业之后就不得不提早参加工作了。潘春朝的父亲是个很有名的眼医,他扬善积德,热心地帮人家看眼病。只要病人讲述出自己的眼睛如何不适,他听了就能开出药方,效果出奇地好!后来,他把这一绝招传给了女儿;再后来,失传了。绝招虽然失传了,然他们的精神却代代相传。

  到了民国末期,又涌现出了一批读书之人。如,潘孟迪、傅汝堂、周贻忠。其中,傅汝堂也成了一名教书先生,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周贻忠学有所成之后,一直在杭州工作。

  解放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人才。史姆村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才。傅健,毕业于浙江财经学院,在江西省农业厅工作。周清跃,毕业于浙江大学,之后一直在中国铁道部工作。潘建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其祖父潘汝火,幼年家贫书读得少,后开了一铺南货店,晚上记账时把黄酒的“酒”写成了“周”,大家看了哈哈大笑。他虚心请教他人之后才得知“酒”字的正确写法。此后,南货店赚的钱多了,家里富裕了,他就把年仅十五岁的儿子潘孟迪(潘建伟之父)送到杭州念书。潘建伟祖父从此为后代打下了基石,培育出了今日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潘建伟。

  如今,村子里依然十分重视教育,为了提高学子们读书的积极性,为了多培养人才,建立了教育奖励机制:沿袭古时“养贤田”的奖励精神,凡考上大学本科的孩子,均可领到500元奖金。500元的奖金,对当今家庭而言,算不上什么,但却体现了一个村子的村风民俗:对读书的热衷、对文化的重视、对精神的追求。

  村子里,还有这么几位老人,他们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把自己的儿女培养成才之后,依然勤俭节约。他们舍不得为自己买一件新衣,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却大方地把积蓄默默地支持村子里家庭较贫困的孩子,200、500、1000、2000……从不吝啬。还不时地去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有如此睿智的村民,有如此慈善的老前辈,相信人杰地灵的史姆村,必定会培养出更多的学子,将文化脉络代代传承。(出水莲)

 
编辑:陈兆贤   孔海燕 作者: 来源: 磐安新闻网  2011-11-28 08:18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导读 更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
· 联播+丨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习主席“四新”建议新在哪儿?
· 为“重要窗口”添最靓风景——鄞州奋力推进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纪事
· 龙游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潜力 变“输血”为“造血”:老廖的奔富“三部曲”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制裁
· 4年来首次 俄宣布制裁乌克兰数百个人、实体
·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土耳其将在叙利亚境内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 叙利亚局势四方峰会呼吁在叙全面停火
· 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 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更大担当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来磐开展“三服务”活动
· 金艳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时要求 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穷山村成为旅游村 ——从灵江源村的蝶变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 决战决胜 奋斗有我·优秀“磐管家”┃施凯强:用心用情“三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人
· 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加压奋进 磐安2019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特刊】和美乡村 身心两安
· 【专题】“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
· 【专题】我们这样抓落实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 扫黑除恶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广告许可证33072740000002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磐安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