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无数次地路过东川,秀美的青山,清澈的小溪,从车窗外一晃而过。“嗯,一个不错的山村”,如果没有这次特意的探访,对于东川村的印象大抵也只有如此。当你走进村子,融入其中,就会发觉许多耐人寻味的内涵。
进入村庄,首先吸引眼球的是那些古桥。第一座古桥为石拱桥,石桥用花岗岩砌成,庄严中透露出精巧,古朴中显露出生机。桥沿上铺着长方形的条石,可供村民们乘坐,以供休闲之用。桥的上方有一簇络石藤,横亘在小溪的上方,从溪的西岸延伸到东岸,特别富有情趣。桥上刻有“逗虹桥”三个大字,据介绍,逗虹桥建于清道光年间。
从逗虹桥沿溪下行,还有四座石桥,第一座为长条形石板桥,第二到第四座为上铺石板、下铺木头的木石桥,木石桥下部的原木梁为受拉构件,上部的石材为受压构件,石材只是承受着垂直方向的压力,没有相互的挤压。其中有部分石板稍长,两端有钻孔,估计当年桥上有围栏,这些钻孔用作围栏的插入固定。石板的缝隙非常严密,那是为了保护作为桥梁的木材,避免雨水侵袭。村民介绍,木石桥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据了解,木石桥在古代较为普遍,但保留到现在已非常稀少,而东川的三座木石桥仍保存完好,实属难得。
东川村的南面有两条小溪,进入村庄后在逗虹桥上方汇聚成一条,然后穿村而过,潺潺的流水中不时有小鱼晃动,水底的岩体清晰可见。早年的石砌防洪堤保留完整,石头上长满了青笞,透露出一种原始的美。小溪的边上到处可见石阶,它们大都通往房屋的后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方便用水取水,人们走出后门就可洗菜洗衣服。这类结构的房子在东川保留了不少。
村里有不少古老宅院,“余庆堂”、“聚宝堂”、“明伦堂”等牌匾悬挂在门楣上,透露出其中远久的故事。村子里有许多木屋,结构也较为独特,其中在村子东部,有座房子,用木板铺成的阳台,与楼板相连,外有木条作围栏,从南面环绕至西面,很有韵味。在村子的东南部,有三个烟囱显得十分别致,在烟囱出口处的上方有屋檐一般的砖瓦构件,这是为了避免雨水流入烟囱,这样的结构在其他村庄十分少见。村里的小巷,依不同地势,蜿蜒深入每家农户,有石子路、泥路,当然也有水泥路而煞了风景的,所幸水泥路不是很多。对村子里的建筑,细细探究还会发觉很多富有内涵的文化。
据村支书傅天华介绍,保护古民居、古建筑,是发展旅游业重要的内容,推动秀美乡村建设、发展旅游事业是东川村今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