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烈日,半月无雨,鸣蝉如簧。
暑热难耐,在这样一个酷暑的下午,我们逃离桎梏的“水泥森林”,来到了“峰奇、壁绝、谷幽、瀑多”的灵江源森林公园,这山、那水,这潭、那瀑,绿树丛里,沟壑之间,它突而闪现,以灵动示人;忽而潜遁,以静默诱人。清清幽幽,生发于绿色的海洋之中,婉转于幽然的溪涧之间,置身其中,满身暑气顿时消解了不说,便是它那精灵般的身形,就足以把人带入一个清凉的世界。
潭之奇:春梦逐花去 寒潭渡飞蝶
灵江源的潭星星点点地缀满整条小溪,循山势,就地形,或浅浅一泓,或幽幽一汪,或隐于密林之中,或露于天日之下,大小不一,深浅有别,自然而贴切地依附在这山里,亘古久远地流淌着、涤荡着,把这灵江源的水“调教”得别有一番情致。
我们循着水声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浴花潭,它因边上的一片桃林而得名。春日里,桃花盛开,一阵风、一场雨,桃花飘零,潭面上遍是那淡红浅白的桃花瓣儿,该是何等诱人?惜于时令,我们难见着此番美景,但记着其名,俯身掬一口潭水,我们还似乎能闻出这桃花的香来。桃花早已不再,这般意念的错乱究竟为何?因这潭名,因这潭水,因这桃林、杂树营就的潭?站在潭边,我们不由四处搜寻。
潭边各种天然植被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猕猴桃长在了木槿身上,莲木架上了杜鹃,分不清谁和谁。它们生怕潭水太娇弱,搭成一个窝,为潭水遮风挡雨。这恰成就了这一潭美景,上头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绿,下面是一池荡不开的碧,上下呼应营造出一方清幽的小天地,远看墨绿,近看清澈,水底偶有那间或闪现的鱼儿游过,水面偶有几朵不知名的野花飘零,别有一番情致在心头。
如果说浴花潭是精致的话,那神龟潭粗犷中带有几多野性。该潭宽约几十平方,清风徐来,伴着潭后倾注的水流,水波荡漾,动感而富有美感。整潭全石为底,落石嶙峋,形态各异,有如老僧打坐,有如天然绣墩。最叹潭后的那挂飞瀑,它从一巨石之边突兀而出,跌落下来,如丝如蔓,或奔流而下垂注入潭,或与石崖相吻惊作珠状,散落下来,合着心搅动着这一池碧幽的潭水,仿如那多情的小伙存心逗着他那心爱的恋人,爽朗中发出了惬意的笑。
再便是卧龙潭了。卧龙潭地处灵江源景区深处,离入口大约1200米左右。我们一路前行,山中小溪狡黠,它偶而闪现,偶而遁行,与人玩着迷藏,将人一路诱引到卧龙潭。它便藏在这小溪的那一头,水面丈宽有余,阳光隔着密挤的树叶洒落下来,映照在水面上,波光粼动,凉意沁人。在这里,你只要稍坐片刻,酷暑之热便会顿时消散,登山倦意也会瞬时驱除。
仁者乐山,智者爱水。久来不能参悟其味,烈日下登灵江源,在这波光粼粼的潭瀑前,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了。
瀑之绝:初惊银河落 半洒云天里
空山不见溪,但闻溪流响。灵江源的溪很有特点,它或隐于溪沟之中,或藏于密林疏竹之下,或坦于山路小径之旁,总会在不经意之中给人惊诧之感。
这不,我们走着走着,一不小心透过树丛猛见一道悬崖峭壁,有白亮亮的水冲泻而下,这就是神龟瀑。
神龟瀑为灵江源景区迎客的第一道瀑布,高30余米,因瀑顶大石形似乌龟而得名。只见它横卧于溪涧之中,翘头摆尾,四肢形体颇有几份神似。再见那水,从乌龟侧身倾泄而出,它便因此多了几份灵气。
半月无雨,涧中水流明显小了些,但此时这瀑,倒成就了另一番水势。它从高空落下,轻轻柔柔的,仿佛一堆堆雪顺着岩壁滑落,没有张牙舞爪的威逼感,舒缓的形态自然之中让人进入了一种放松的情态,恰应了我们寻求放松的心境。
神龟瀑的体贴还不尽在此,疏缓中还会给你一点心动。瀑布从高处潺潺而下,水流的声音,细细密密的,柔婉而亲切,又带着几分野性的苍凉和洒脱。那水花迎着斑点的阳光幻化出绚丽的光彩,与潭面泛动的涟漪谐振,动静相宜,动人心弦。
七折瀑是灵江源中最具特色的一段瀑布。它由七道长短不一的瀑布相连而成,地势相对较为和缓。这水缓缓地流淌在光滑如砥的溪道上,姿如白练,声如夜曲,伴随着溪道的起伏而变幻着、变奏着,让人禁不住有一种亲近它的冲动,特别在这般炎热的暑日,若没顾忌,真恨不得仰卧在这“白练”之上,任由这水漫拂,任由这身逐流。那该是何等的惬意哟。
据了解,这七折瀑是灵江源景区重点打造的一个景点。他们已给这个景点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爬瀑”,意在瀑边辟出一条可供游客攀援登爬的步道,给你以近距离的体验。预想,瀑在脚下流,人在边上走,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不容置疑,那定是十分惊险、刺激的。
灵江源的瀑布变幻多端,姿态各异。神龟瀑、七折瀑是一种神韵,飞龙瀑则是另外一种壮观。它崖高水急,水流一泻而下。仰头远望,形如飞龙在天,一道白练从巍巍青山之巅奔流而出,拥着雷霆万钧之势,冲流激荡,清波回旋。这里领悟到的又是另一种神奇。
水之恋:
如丝如缕如银线
丝丝缕缕总关情
我们是中午时分上的山。进山前,朋友担心此时阳光太强烈,会受不了的。可不知,我们循山走不了多远,浓荫遮蔽之下,一阵阵凉气迎面而来,甚至连额头渗出的汗这会儿也不复存在。
这山养人啊。
奥妙却全在这涧中的小溪里。这小溪水啊,原都涵于山体之内,吸吮着大山的清凉,浸润着森林的给养。天热了,它们缓缓地释放出来,涓涓的,幽幽的,透着沁人的凉气,成就一方宜人的小气候。
其实此山之水的妙处并不仅此一“凉”而能道尽。
灵江源山中,在一绝壁耸峙的溪沟里,有一棵树很是让人震撼。它自谷底贴着崖壁挺拔而上,高达数百米,枝干虬劲,树叶茂盛,长得很是精神。可不知,它的根并没入土,仅有的几条树根就零乱地显露在谷底的乱石堆里。它何以生存?答案全在这水里。
这涧呈漏斗之状,峰顶、山体流出的水恰到好处地汇聚于此树之根部,雨季不必细说,就在这炎炎夏日,它也不缺滋养。那水呀,自石缝中涓涓而出,流经盘根错节的树根,经年累月地为它送去生命的给养。此情此景,俨若一个温柔的女儿轻轻抚摸着老父亲那干瘦的双手;那老父亲也正是在这“女儿”的依恋之中获得了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勇气。
这股无言的力量其实渗透于灵江源山中的每一处。看,山有多峻险;看,林有多茂密。这漫山的绿,这漫山的树,还不是因这山之水吗?而这水,还不是因为这漫山的绿吗?
山蕴水而绿,水因绿而蓄。
这就是灵江源的水,它有着静如处子的纯净,也有着一泻千里的轻妙,更有滋润万物的情怀。它可以无声无语,也可以喧嚣闹腾。它是这山中真正的精灵。
一万年修炼而成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