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三难”村盼来了秀美乡村建设
后坞春晓天更宽
安文镇有这样一个村,说它是县城,其实不是;说它不是县城,它又与县城连成一片。它叫后坞,位于城区西北侧,村庄南侧紧邻过境公路,全村98户、263人。由于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村里大部分耕地已被征用,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8.7亩,人均不到0.07亩。
这样一个拥有地理优势的村庄,却有一件怪事:县城的出租车听说到后坞,都会婉言谢绝。为什么?用后坞村民的话说,这曾经是个“行路难、喝水难、住房难”的“三难”村。出租车不愿意到后坞,是因为开不进去。
7月30日,记者到后坞村采访。环绕村庄一周,让记者惊讶的是,在县城的一隅,竟然还有这样“原始”的村落。
村党支部书记陈云青告诉记者,去年后坞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837元,在全县处于中上水平。虽然村庄离县城近,接受县城的辐射较强,但村集体经济却是一片空白,村里低收入农户也较多。近年来,村民呼声最大的就是实施旧村改造和自来水管网建设。有村民告诉记者,每年一到夏天,村里总有一段时间停水,有些年份缺水时间长达两个月。
去年,后坞村秀美乡村建设拉开序幕。老村改造得到安文镇党委政府和全村干部群众的支持,村干部以个人名义贷款,村民自愿将钱借给集体。去年10月18日,后坞安置小区土地平整开工,历时8个月完工。据驻村干部陈军介绍,后坞新村规划面积54248平方米,分ABCD四个区块,A为老区,C为拆迁区,B、D为新平整区块。规划总建筑面积17640平方米,B、C、D三个区块可安置房屋269间,排楼17栋,现已安置77户、250间。
“多年期待的老村改造,现在总算板上钉钉了。”一位村民高兴地说。另一位村民指着A区的老房子说:“儿子大了,住在这破房子里,娶媳妇都成难题。现在好了,破房子要拆掉了,破旧才能立新嘛!”
县工商局退休老干部陈光团拿出村庄的许多老照片给记者看。他说,他1958年参加工作,在县城上班,每天骑自行车回家,总感觉路况差;复县后,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近在咫尺的老家却依然如故,心里十分纠结。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后坞要大变样了。这些照片,将见证一段历史。
后坞春晓天更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村庄将在城区西北侧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