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腹部、心脏、血管、浅表器官、神经、肌肉、骨关节等全身大多数器官和组织。超声影像诊断作为医学影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疾病诊断具有简便、迅速、可靠、无创伤的优点,能够直观、动态、实时、可重复地显示解剖组织、结构、器官功能和血流动力信息,成为广大患者最易接受的检查之一,也成为广大临床医生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超声主要用于下面一些常见病:
一、心脏与大血管系统:
1.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法洛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先天性心脏病。
2.获得性心脏瓣膜病变:包括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人工瓣膜等。
3.冠心病: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
4.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性。
5.心包疾病:包括心包积液、窄性心包炎缩。
6.感染性心内膜炎。
7.肺心病。
8.心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继发性心脏肿瘤、心包肿瘤。
9.大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马凡综合征。
对于心脏疾病和大血管病变的检查不需要特殊的准备,但需要预约检查。
二、肝脏疾病。
1.肝囊肿:常无症状,大的靠近肝表面的可以有上腹胀满感或隐痛。其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8%。
2.多囊肝:多数在35~50岁间出现体征,常常是无意中扪及上腹部包块就诊或是体检时发现。常合并多囊肾。其诊断准确率几乎100%。
3.肝脓肿:在早期(炎症期)很难诊断准确,但是与其他检查方法比较,具有简便、快速、经济、实时和可多次重复的优点。
4.肝血管瘤:超声对血管瘤的检出率可达100%,但准确率只有61~79%,所以要定期随访。
5.原发性肝癌:超声检查对大于2cm的肝癌诊断率超过90%,对于小于2cm的肝癌称为小肝癌,超声检出率可达80~90%,但一定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CT、MRI、超声造影等)。超声对肝脏检查是存在着“死角”,如肝脏右前上段和右后上段的膈顶区、左外叶左侧角部、肋骨下的肝表面,有时候很难显示。一些转移性肝癌没形成肉眼可见的肿块,超声多因未能检测到癌肿块而漏诊。
6.脂肪肝:常无症状,在体检中发现。较重的可出现肝肿大,肝区痛和压痛,少数可以出现脾肿大、轻度黄疸,严重的可发展为肝硬化。诊断准确率可达85~97%,但是局限性脂肪肝易与血管瘤相混淆。
7.肝硬化:在代偿期主要是身体倦怠,易疲劳和腹胀;失代偿期出现腹水、脾肿大、食道静脉曲张;晚期有进行性黄疸、食道静脉破裂出血和肝昏迷。超声诊断肝硬化敏感性84%,特异性100%,准确率94%。肝硬化病人易并发肝细胞癌,应加强超声随访,以便及早发现,早期诊断。
8.其他:临床上超声可以诊断肝吸血虫病、淤血肝和淤血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破裂,局灶性结节增生等。(待续)
县人民医院李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