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园村位于双溪乡东面,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安双公路绕村而过,与县城相距12公里,交通便捷。村内有六堡溪,因溪沿岸有六个村庄而得名。辖有涵湖、下园、双岘、坎头四个自然村,136户,400人。在新农村建设中,涵湖、下园、双岘、坎头四个自然村像“四颗明珠”落在溪边,显得分外美丽。
新村建设起步早
下园村作为全县第二个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虽然建设时面临不少难题和挑战,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展示出新农村生活的新图景。
下园自然村1997年开始新农村建设,共有农户40多户,拆除旧房120多间,建造新房84间。新农村建设早,与现在相比的一大优势就是节约成本。1997年时,一个小工的工资是25元/天,如今,一个小工的工资是130元/天。房子有了,下一步当然就是车子,如今下园自然村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家拥有车子,既便利了出行,又提高了生活质量。
涵湖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开始于2002年,农户数也是40多户。因为涵湖自然村农户分散、土地少,拆了旧房要分配新屋基十分困难,村民只能选择在旧基上造新房,如今新农村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双岘和坎头自然村新农村建设起步较晚,两个自然村都只有十几户人家,双岘2008年开始,坎头2010年开始,均为全拆重建,目前已经全部完成。
下园村道路建设于2004年开始,道路硬化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投资16万元,那时候补贴比较少,农户自己出一半以上的钱。下园村在新农村建设开始时就搞了一次绿化,不过面积不大,加上农户都喜欢在离家近的地方种种蔬菜,绿化带就变成了“菜园子”。2011年,村里重新实施绿化,村民在绿化带种菜的现象不见了。2011年还在村口建了一个公园,面积100多平方米,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场所。
去年,村里又投资8万元,建起300多平方米的广场,篮球架、健身器材都是县体育局免费提供的。广场建好了,村民们闲暇时可在这里转转,一到周末和寒暑假,学生们从学校回来有了运动的场所,农忙时还能派上大用场,晒晒东西,堆放收获的农作物。
下园村原来的综合楼是年代久远的老房子,历经岁月的老综合楼在风吹雨打中有了裂缝,开始倒塌。去年,四间两层的新综合楼建成,为了省钱,村里不采取承包方式,很多活儿都自己做。村综合楼共投资30多万元,刚开始时,拨款没下来,村干部就每人拿出2万元先垫上,不够再去借。
为方便村民出行,四个自然村均已建成绕村路灯。下园村2008年完成排污设施建设,涵湖和双岘于2012年完成,坎头已经做好规划,近期将着手建设。
农业发展路子宽
下园村现有香榧基地300多亩。第一批30多亩于2000年左右开始种植,当时香榧苗由政府免费提供。村民没有栽种香榧经验,因管理不善,苗埋得太深,结果只有几十棵成活。
2011年,下园村种植第二批香榧苗,共发展了200多亩。受今年夏天高温干旱影响,部分香榧苗被晒死。11月份,村里从嵊州购买大苗,要把被晒死的香榧补种回去。因为大苗带土球,存活率高,要150元/棵,依照村民自愿原则免费发放,每人最多3棵,每棵需交50元押金,香榧成活后,押金退还,这样就可督促村民好好管理。大苗种下后,第三年就能开始收获。
下园村还发展了500多亩茶叶,与香榧树套种,今年种了3万多株苗。早时种的都是老品种,如今引进了白茶等新品种。茶叶每年能给农户带来户均上万元的收入。以前因为双溪炒茶技术略有欠缺,下园村村民凌晨三点起床,赶往尚湖卖茶叶,人家一听是双溪口音,就认为质量肯定不好,价格也就比别的地方要低一些。现在村民们摘了茶叶,都直接卖青茶。茶叶苗都是农户自己买,农业局、乡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双溪乡引进的第一个50亩大棚蔬菜基地就在下园村。双岘、下园两个自然村二三十户人家最好的土地都进行了流转,以600元/亩租给冷水镇西英村村民应福禄,今年已是第五年。去年应福禄又在下园承包了20亩土地。应福禄的父母在基地里帮助管理,农忙时就请附近的村民帮忙。
下园村村民在新农村建设前都是种香菇的,三四十户人家靠种香菇赚的钱造起了新房。后来,村民们觉得种香菇很辛苦又消耗木材,就开始改种贝母。顾木星今年60岁,是村里种贝母大户,每年贝母收入近5万元。
各显身手闯市场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创业梦,下园村的山山水水困不住要去外面闯一闯的年轻人。
顾福民,在义乌专门做相框批发生意,在市场里租了摊位,夫妻俩一个看管摊位,一个负责进相框,其相框大多从双溪梓誉等地进货。如今,他们已在东阳买了房子。
今年39岁的顾永军也在义乌做相框批发生意。他有卖相框的摊位,还有做相框的厂子,厂里有70多个工人。顾永军生产的是陶瓷相框,拥有专利,出口欧美、韩国等地,内销很少。夫妻俩分工合作,丈夫管生产,妻子抓销售。顾永军本想扩大生产,在村里办厂,无奈村里土地不够。顾永军不仅在义乌买了房子,在村里也有房子。
徐良彬,双岘自然村人,原本是代课老师,做箱包生意已经有八九年。徐良彬刚开始创业时非常辛苦,开着一辆面包车,东阳、磐安两地跑。那时候赚的钱也少,只能接单赚点差价。后来生意渐渐上了规模,他开始自产自销,办了一个外贸公司,还办了一个厂,厂房在东阳千祥,来得及就自己做,来不及就下订单给别的厂家做。
蔡方仁是坎头自然村人,原本也是代课教师,后来跟着朋友出去创业。一开始在杭州从事计算机软件行业,现在已把公司开到南京,他还带了一个同乡过去帮忙。蔡方仁在杭州、南京都有房子,由于老母亲不肯跟着去城市生活,所以他在老家也建了房子。
农家书屋
采摘茶叶
大棚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