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新闻网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在线投稿
首 页|新闻中心|专题报道|民声在线|磐安视频|磐安旅游|理论园地|海螺评论|大盘山文学|生活频道|政务公告|磐安摄影|浙江网联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池鱼读月 山鸟谈天——尖山镇东里村
www.panews.cn 磐安新闻网 来源: 磐安新闻网  2013-12-20 08:30

  走进尖山镇东里村,一种优雅的古意悄然而至,西北方树龄400多年的古枫树傲然卓立,西南方茂密的竹林摇曳生姿,村中阳光、空气、旧屋都浸染了原始的气息,岁月仿佛在这儿停滞。

  古老的乌石街是旧村互通的中轴,街边三合院围墙的门顶上题有书法作品,分别是“池鱼读月”、 “山鸟谈天”——晴明的夜晚,池塘里的鱼儿在水面上睁大眼睛解读月亮的故事;宁静的白天,林中、屋顶的山鸟叽叽喳喳地在闲聊着最近的所见所闻。寥寥8字简约地勾勒出东里村人与鱼鸟草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恬淡、清幽的意境。

乌石街·古民居

进士先祖与中国同盟会会员

  东里村人才辈出,出过很多历史名人,厉氏家庙所悬挂的牌匾可见一斑:“状元及第”、“开国侯”、“圣朝特宠”等等,先祖厉文才是进士,近代有中国同盟会会员厉植三、创办育婴堂的厉济时等。

  第一世祖厉文才在唐贞观丁亥年(公元627年)进士及第,封任道州刺史,继而奉旨靖寇安民有功,深得太宗皇帝嘉许,于贞观二年擢任容州刺史并都督,统领岭南五管之政。在厉氏家庙里悬有厉文才院试第一的文章《兵器聚销而有沛公三尺之剑百家焚尽而有圯上老人之书变不胜防治宜何术论》。开篇是“自来徒欲弱人者适所以自弱也,徒欲愚人者适所以自愚也,夫天下岂可使之弱且愚哉。”文章旗帜鲜明地反对愚民政策。唐太宗对厉文才的能力也很欣赏,有“御赐容州都督刺史厉文才赞”为证,文曰:“尔貌不古,尔身不丰,抚下事上,以仁以忠。得胜四朝,丹心敕封。噫,斯人也,媲美乎伊周之风。”,落款是“贞观十年九月十五日丙申下”。

  厉植三,公元1888年出生于东里,他曾与张浩(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曾任航空总署署长、国会众议院议员、浙江警察厅厅长等职)等人一起创立东阳同盟会,曾任东阳县参议员,与徐元璋等人一起创办了东阳女子小学。历任东阳县督学,南京导淮委员。解放后,任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他把自己两层的木结构房子取名为“植园”,典雅而有深意,现保存完好,中间的“植园”两字,古朴圆润,右边有“庚辰仲秋”几字,左边写着“应均题”三字,“应均”就是何应钦的哥哥何应均。走进“植园”,楼上的罗马式木柱还历历在目,可以想见当年的房主人有多时髦。地上放着一个50厘米见方、半米多高的石墩,足有200余斤重,石墩两侧有耳朵,是厉植三平时练武所用,原有两个,现存其一。早几年,村里对植园进行了维修,翻新了瓦片,现是老年协会的活动场所。

一石一木老得都有自己的故事

  东里村历史文化悠久,自文才公二十二代孙梦畹公游玉峰朝天龙岗杨拱尖,见山之南麓,山貌俊秀,土沃风淳,便携弟梦笔公择而居之,因念东阳厉氏,取名东厉(现为东里)。

  近700年间,厉氏祖先辛勤劳作,留给后人精美的建筑和无尽的财富,杰出的代表是厉氏家庙、睦雍堂、仁德堂、惇睦堂、经纬庙、乌石老街等。

  厉氏家庙建于清同治甲子年(公元1864年),木料从鹤黾岭采伐,全用人工搬运,柱大梁粗,雕刻精致,土法架竖,充分证明厉氏祖先的聪明才干,庙后幢设神龛称“九圣台”,摆祖先神主。现存香烟桌和同治七年石香炉为祭祀所用,还有道光五年做的、用来召集村人的鼓。中幢为集会、演戏、舞狮、唱曲所用,1913年在厉济时等人的倡导下,废私塾办学堂,在中厅办起“璜溪小学”供东里、大元、火炉岭、大山头各村儿童就读,为国为民培育人才。

  说起小时候在“厉氏家庙”里读书,81岁的退休教师厉飞龙回忆道:“我6岁入学,有两个老师,读《国语》、《算术》等等,《国语》第一课有这样的句子‘小小猫,跳跳跳’。”

  抗战时期,国军大批军火存放家庙中,日寇过境,烧杀掳掠。为保全军火,全村发动,一夜时间把整幢楼的枪支弹药全部转移,男女老少连夜上山躲避,村中仅留厉锺佩、厉济洪、厉茂竹、王璐、陈浩火五位老人留守。第二天早晨,日寇进村窜街,老人冒险巧妙支开,家庙村子幸得保存。

  厉氏家庙右边有一个独立的小院,为原东里小学。房子始建于1957年,共10间2层,呈角尺形布局,学校规模最大的时候有140多名学生,四个班。带有时代特征的是,二楼一间楼房的楼顶还有一个四面敞开的阁楼——当时,村里只有用铁皮卷成的土喇叭,要开会时,村干部到楼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发布口头通知,村民听到通知后,就会到指定地点开会。现在楼房已经进行修缮,院子内的沙泥地面已铺满了小块的乌石,一楼、二楼的门、窗、墙壁等都用松木、杉木等改装,原本已腐蚀的阁楼也装修一新。恢复小学楼本色后,村里又特地新砌了一个灶台,配齐了桌凳,以作婚嫁喜事之用。

  厉氏家庙东边,相隔一条乌石街,仍然存有3个古老的三合院,分别是睦雍堂、仁德堂、惇睦堂。尤其是睦雍堂,1909年至1910年,门楼上办有两个教学班,共30多名学生,这可说是原玉山中学最早的“教学楼”。后来,学生人数迅速增多后,才迁移到玉山镇佳村的灵溪庵。

  睦雍堂又叫“大树脚”,原有一棵高大的红豆杉,故名。睦雍堂已有250多年历史,原系13间走马楼后配上门楼成四合院,宣统元年(1909年)废私塾在门楼上创办玉山地区第一所东里小学堂,招收玉山地区高小生30余名,后迁至下葛庵,在灵溪庵办起东阳县立第四高等小学(系玉山中学前身)。

  仁德堂的门口放着一个道光己酉年厉基修等三兄弟置办的捣臼。还有一个直径两米的石碾盘,厉飞龙说:“这是我爷爷和他兄弟置办的。”走进院子里,母鸡正安详地散步,金黄的番薯条正接受阳光的洗礼,有锅碗瓢盆撞击的声音,已经有人在烧午饭了。

  惇睦堂里有一口花缸,雕着精美的花和藤蔓,66岁的厉大妈告诉记者:“这是我太婆的嫁妆。”

古民居修复: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

  2009年,通过示范整治,东里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东里人抱着“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全局谋划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老村保护和新村开发并重的工作思路,将东里村分为拆迁改造区块、老村保护区块和新村区块等三个区块。在村庄规划中着重体现“文化东里”的内涵,在新区建设上要求按“白墙黑瓦马头墙”的风格统一立面装饰。

  对于三合院的修缮,村里创新性提出了保护古民居的三条简单有效的措施:一是鼓励房主自己投资维修,每间旧房村里补贴5000元和木料;二是请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民收购不想维修的邻居的旧房屋;三是邀请有资金实力的人支付旧房成本价,维修后旧房归投资者使用。村里同时规定,重新盖的要配上黑瓦,新砌的要青砖或乌石。

  厉飞龙在睦雍堂里有一间老房子,修缮的时候,门窗和木楼梯是从邻村买来的,比较便宜,主要的花费是人工工资,村里补贴5000元,自己还要贴1万元左右。厉飞龙说:“修复这几个堂有纪念意义,玉山私塾就是从睦雍堂开始办的。”

  有房子在惇睦堂的张冬娥说:“我希望把房子修回去,我自己还可以住的。再不修复,我家的房子就要倒了。”惇睦堂里每户每间房子出资300元,已经进行了部分修复。

  村党支部书记厉友桃说:“能保护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对于部分不愿修旧屋的村民,我们要继续再做工作。”

  在保护古民居的同时,东里人也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前几年,在县规划局的帮助下,投资4万余元对新农村建设的房屋平面、立面、路网、绿化、亮化排污管网及园路、建筑小品、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规划评审、设计。先后投资144.16万元完成了环村道路硬化7200平方米、路灯安装55盏、排水排污管道埋设1780米、污水处理池1座、公厕建设2座、电网改造及厉氏宗祠、植园、明清四合院等古民居维修工程,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12年,投入资金119.43万元,完成东里至火炉岭联村道路硬化、村内小公园建设、下谷和皇家坞农业生产路建设、村小学整修等项目。

  2013年,累计投入资金20多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垃圾中转站、来龙岗和村口绿化等项目。新区土地征收项目经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确定了征收补偿标准,村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分头上门做农户工作,到目前为止,涉及的116农户中已有79%农户同意村集体征收。

 

养花怡情

 

 
 
作者:  记者 曹明福/文 张明华/摄      编辑: 陈兆贤   孔海燕   初审: 陈兆贤   终审: 孔初阳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
新闻导读 更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 看着看着就哭了,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刻骨铭心
· 联播+丨践行多边主义 习近平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 习主席“四新”建议新在哪儿?
· 为“重要窗口”添最靓风景——鄞州奋力推进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纪事
· 龙游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潜力 变“输血”为“造血”:老廖的奔富“三部曲”
· 一战结束百年 美欧关系再临考验
· 美国宣布重启对伊朗能源和银行等领域制裁
· 4年来首次 俄宣布制裁乌克兰数百个人、实体
· 第63届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开幕
· 土耳其将在叙利亚境内展开新一轮军事行动
· 叙利亚局势四方峰会呼吁在叙全面停火
· 推进儿童之家建设
· 在建设“重要窗口”中彰显更大担当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熊建平来磐开展“三服务”活动
· 金艳调研应急管理工作时要求 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提高应急实战水平
· 牢记总书记嘱托 建设重要窗口┃穷山村成为旅游村 ——从灵江源村的蝶变感悟“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
· 决战决胜 奋斗有我·优秀“磐管家”┃施凯强:用心用情“三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人
· 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 加压奋进 磐安2019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特刊】和美乡村 身心两安
· 【专题】“一把手”谈乡村振兴
·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
· 【专题】我们这样抓落实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 扫黑除恶
磐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6]51号 浙ICP备07000304号 广告许可证33072740000002
磐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磐安新闻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