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渥镇杨山村位于磐永交界线上,是该镇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全村230户630人,田地面积358亩,山林面积2000多亩。该村山水秀美、村风淳朴、村民勤劳。在祖辈的传艺下,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村。现有200多人在广州和东阳南马做红木家具,深受厂家欢迎。据新渥信用社统计,在新渥镇每年从外面电汇进来的款子数杨山村最多。
康庄路 引来了幸福的生活
无论什么时候走进杨山村,都能遇到康庄公路上奔驰的轿车,村里上、中、下三个停车场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轿车。
杨山村距离镇政府驻地有7.5公里。以前村民们一直走着祖辈们开辟的那条羊肠小道。农业学大寨时,村民们把这条通往山外的全长2.5公里的羊肠小道改建成了“手车路”,后来又把“手车路”修建成了“机耕路”。1989年“7.23”特大洪灾,又把这条村民们用手挖肩挑修建起来的“机耕路”冲得七零八落,特别是岗岩脚至西湖村一公里多的沿溪路段被冲得片甲不留、荡然无存。灾后,村两委又发动村民用了一秋一春修回了2.5公里的“机耕路”。
2000年,杨山村成功开发了“聪明泉”矿泉水,但许多外商到该村看了后,都不愿意来承包经营。究其原因,一是从西湖村至杨山村简易公路路况太差,二是经过西湖村庄的机耕路路面太窄,三吨以上的车辆难以通过。这两个原因制约了矿泉水的进一步开发和打开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市场。怎样才能改变路况和打开西湖村这一交通瓶颈,成了杨山村干部群众多年来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
2003年,时任县委书记刘树枝联系杨山村,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刘树枝就带着铺盖到杨山村蹲点指导工作。并与村两委一起制订西湖至杨山简易公路路面硬化事宜,要求在上级补助一部分资金的基础上,再自筹一定的建设资金浇筑通向西湖的水泥路。那天晚上,听了工作汇报和请求后,刘树枝被村两委勇于干事和村民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所感动。在杨山村蹲点期间,刘树枝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为杨山村的道路问题到西湖村现场办公。经多方努力,终于做通了西湖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制约杨山村的道路瓶颈也终于得到彻底解决。2003年10月,杨山村全长2.5公里、总投资60余万元的康庄工程顺利竣工。
现在,杨山村共有轿车80多辆,行驶在这条宽敞平坦的大路上,村民们无不感到幸福与自豪。2009年,建设了通向安基的300多米生产道路;今年,建设硬化了2000多米环村道路。村民说,道路通到家门口,还通到了田头,各家的车辆都能派上用场,生活和生产运输比以前方便多了。
“聪明泉” 弹奏出动听的乐章
杨山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到处流淌着晶莹剔透的泉水。特别有名的是清连水坑和荒田里壁的那两眼久旱不涸的泉水。荒田里壁的那眼泉水早几年已被开发,并注册了“杨山”商标。该泉水晶莹透亮,四季长流,无论雨季还是旱季,水量基本不变。夏天清冽凉爽,冬天暖如温汤。“聪明泉”推向市场后,深受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及周边县市消费者的欢迎。关于这泉水的由来,村里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位于磐永交界线上的大青岗是一座横空出世的大山岗,它是钱塘江与瓯江的分水岭,海拔1000多米。山上有一个由三块巨石垒成的仙人洞。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蟠桃会上喝醉了千年酿制的葡萄酒,玉皇大帝便叫织女们下凡采草药给王母娘娘解酒。杨山村上的大青岗是一座中草药的天然宝库,那里生长着1000多种中草药。织女们下凡飞过大青岗时,就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药香,于是,她们就一个个飞落在大青岗上采起了草药。由于天气炎热,织女们采了一阵子草药后,就汗流浃背了。于是,织女们就到仙人洞里去乘凉,准备歇一回气后再去采一阵子就飞回天宫。
大青岗下有一座殿后山,山上有一块悬崖峭壁,峭壁下有一个椭圆形的石洞,洞里长年累月住着一只老虎,这只老虎遇人不擒,见羊不叼,专门惩治那些糟蹋庄稼的山兽。那天,正当仙女们走进仙人洞里乘凉时,那只在大青岗上捕猎山兽的老虎也到仙人洞里来乘凉了。织女们看见进洞的老虎害怕得不知所措,只好往洞角里一声不响地躲藏起来。老虎进洞后,一屁股坐在洞口并打起了瞌睡。天黑了老虎也没离开,织女们不敢出来,只好躲在洞内偷偷地流泪,泪水浸泡着放在膝上的草药。那一夜,织女们的眼泪流干了,可那只老虎还是没离开洞口。第二天上午,老虎一觉醒来感到口渴就出去寻水解渴,它一看与洞口不远的下方十分潮湿,好像要有泉水冒出来,老虎就用前爪去扒,左前爪扒了几爪后,左边的荒田里壁下冒出了一股清凉的泉水;右前爪扒了几爪后,右边的清连水坑下又冒出了一股清凉的泉水。
织女们为了感谢老虎不伤害之恩,就拿一只羊腿去犒劳老虎,老虎吃了羊腿后,身上长出两个翅膀飞天而去。老虎飞到天上后,为了不使自己用前爪刨出的那股泉水干涸,就在银河岸上用脚爪挖开了一个缺口,让银河之水在深夜里倒泻人间,并通过仙人洞成为洞下那两股泉水之源。因此,人们就把荒田里壁那股特别凉的泉水叫作“银河泉”了。
后来,人们都说荒田里壁这股泉水是织女们浸泡过草药的泪水变成的,还可以医治眼病。宋朝时期,永康出了一个陈亮(当地称陈状元,他家离大青岗不远)。传说,陈亮少时曾患过严重的眼病,他父亲听说“银河泉”能治眼病,就到大青岗装了一竹筒泉水带回叫儿子喝了。陈亮喝了银河水后,不但眼病好了,而且妙笔生花,长大后,进京考中了状元。于是,邻近的人们又把银河泉叫作“聪明泉”。现在,“聪明泉”被当作自来水引进到每户农户家中。村民们说:“我们不但整天喝矿泉水,还用矿泉水洗脚与洗澡,生活品质比大城市的人还好。”
说来也巧,喝着“聪明泉”长大的杨山人的确聪明,高考制度恢复以来,该村有40多人考上了大学与中专,有大学教授、有农业专家、有教坛新秀,此外还有许多无师自通的各行业的行家里手,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复印机 复制出致富的源泉
在上海开复印机维修部的村民杨星月,日前从上海回金华年审车子时,又从家乡带上一位刚刚高中毕业的小青年到该维修部学习维修复印机。至此,杨星月在上海创业20多年间已带学徒160多人。更令杨星月高兴的是,从他手里出师的学徒,个个在上海扎下了根,并开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杨山村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1974年,杨星月初中毕业后在家干农活,后来跟师傅外出学钉秤。出师后,农忙时在家干活,农闲时就外出去钉秤,他的足迹到过10多个省市。1988年,杨星月挑着一副钉秤担前往上海修磅秤。由于要做暂住证,杨星月走进一家复印店复印身份证。刚巧,这家复印店的复印机坏了,店主正为请不到维修师傅而发愁。杨星月听了后,顿时萌生了学习维修复印机的念头。
杨星月买了一本复印机维修书看了起来。看了一星期的书,杨星月觉得自己虽然掌握了一些维修知识和复印机结构原理,但没有经过实践,对复印机的各个部件以及连接的线路十分陌生。为了熟悉复印机的各个部件,杨星月花几千元钱买了一台复印机进行实践。他拆了装,装了拆,把复印机的“五脏六腑”像秤星一样钉在脑子里。接着,杨星月就印了一些名片到各单位去分发了。由于没有印上联系电话,一个星期后,杨星月还是未接到一笔修理业务。
一天,杨星月到电信局联系安装电话,正巧电信局的一台复印机突然坏了,杨星月马上毛遂自荐。第一次修理复印机,由于心里没数,他紧张得手发抖,幸好这台复印机没有出现什么大毛病,一会儿,杨星月就将复印机修好了。
修了第一台复印机后,杨星月的胆子就大了。此后,他不断地接到修理业务。干了半年后,杨星月的名气越来越大,业务也应接不暇。于是他就回家乡招了5名学徒前往上海帮忙。
上海市辖18个区、1个县,2000多万人口,数万家单位,如果不熟悉上海市区图,即使告知详细地址,也不可能很快找到。为了及时找到客户,杨星月不但自己能背出上海主要街道,还要求徒弟一样能背出这些街道。因此,无论接到哪家单位的维修电话,杨星月和他的徒弟都能准确地找到客户并给予服务。为了能实现快速上门修理,去年杨星月专门购置了一辆轿车。自从有了轿车后,只要客户有要求,杨星月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赶到。
现在,杨星月的徒弟出师后已遍布上海各地,上海市区的复印机维修业务70%已掌握在他们手里。杨星月说,大上海是一个“聚宝盆”,今后,他还要带更多的家乡人到大上海创业,并让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席用武之地。
此外,该村还在村民杨天根三兄弟的带领下,全村共有10多人分别在河南、云南等地做五金生意,每个生意都做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