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磐永交界线上的杨山岭是一座横空出世的大山岗,它是钱塘江与瓯江的分水岭,海拔1000多米。杨山岭是一条仙居、缙云通往永康、金华的古道,全长8公里,其中面向杨山这边的道路全部用石块砌成。古道旁边全是梯田,岭头全是毛竹。因人迹罕至,石阶现已全部掩埋在荒草之中。日前,记者前往杨山村对这条古道作了探访,拨开历史的尘埃,探寻古道那美丽、凄惨而雄壮的故事。
萋萋双人墓:一个凄凉而古老的传说
在杨山岭岭脚有一座双人墓,坟墓里埋葬着的是一个杨山人和一个永康上马人。不同一个村落的人,为什么会合葬在一起,这里有一个凄凉的传说。
杨山村与永康上马村只隔一座杨山岭,杨山村在杨山岭的东面,上马村在杨山岭的西面。杨山岭是一条分水岭,岭的东面流入瓯江,岭的西面流入钱塘江。杨山始祖杨孟宁为北宋大将军。传说他是一个“飞将军”,两只手掌里都长着很粗的毛,他只要把两个大箬帽夹在腋下就能在空中飞翔。他落户杨山村后,一边开荒种地,一边劫富济贫。为了帮助邻近山村的贫苦农民发展生产,有一次,他到杭州银库去偷银两,结果被官兵发现后追到杨山,并日夜守在他家楼房前后,却不见他的踪影。第二天晚上,他又要到杭州银库去偷银两,事先,他叫妻子把铜壶的水灌满,并吩咐妻子每隔一小时提铜壶往尿桶里注水,作为他起床拉尿来迷惑麻痹楼下看守的官兵。当杭州的官方又追到他家时,在他家看守的官兵说,昨天晚上,杨孟宁始终都在家里的楼上睡着,还每隔一小时起床拉小便,每次小便拉得“咚咚”响哩。于是,官兵们抓不到把柄(作案证据),都撤回了杭州。杨孟宁就把偷来的银两分给贫苦农民买药材种栽,种植白术、元胡、芍药等药材。
为了发展药材,杨孟宁就到杨山岭上去开荒。杨山岭上全是黄茅草,杨山岭下全是岩头皮。上马人认为,“茅草黄黄属上马,岩头光光属杨山”,不准杨家在杨山岭上开荒种药材。杨孟宁凭借自己“飞将军”的武功依然我行我素,不肯让步。结果杨家与上马陈家打起了争山的官司。杨孟宁以“平地以川为界,山地以分水岭为界”的理由而打赢了官司后依然在杨山岭上开荒种地,气得陈家歪了鼻子歪了嘴。有一次,陈家扛着猎枪到杨山岭上打猎,看见杨孟宁在开荒种地,他就气往脑盖冒、恶从胆边生,提枪扣动机关把杨孟宁打死了。
当时杨家单门独户,陈家人丁兴旺,此仇难报。后来杨家发展壮大成了一个村落。有一天,杨家办丧事,正在杨山岭脚安葬时,有一个上马人到仙居办事回家路过这里,办丧事的人一看是上马人,新仇旧恨就涌上心头,不由分说就把这个过路的上马人捆绑起来,抬进已挖好的坟墓,压在“棺材底”一起埋葬,借以报仇雪恨。从此,上马人就刮目相看杨山人了。现在,上马人与杨山人已成了友好邻居,山水相连,人缘相亲,和谐共处。
人形何首乌:一味难以挖到的草药
杨山岭上有一个乱石滩,大大小小的石头堆满山坡,石头弄里长着许多人形何首乌。可这些何首乌无法挖出来,为此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古时候,杨山村有一个名叫杨永的青年,他一生下来,头发全是白的,人家以为是一夜之间白了头发的“伍子胥”投生的。
杨永长到十八岁那年,父母就为他的婚事发愁了。一个年纪轻轻的后生,看上去就像个年过花甲的“白老头”,即使长得像东施、无盐那样的丑女,也不愿嫁给一个少年“白头翁”。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即使是个“呆子”,也该为他娶个老婆以续香火,儿子虽是个少年“白老头”,但总比“呆子”强得多!
村里有户人家住在村口,这户人家开着一铺杂店,什么药呀、盐呀、酒呀,反正杂货都卖。守店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姑娘,名字叫茶花。她生得眉儿像新月,眼儿像杏子,口儿像樱桃。村里村外不知有多少风流倜傥的英俊少年向她求过婚,可她一个也看不上眼。杨永虽是个“白头翁”,可他的要求可高哩。他对父母说,他这一生非茶花不娶。父母听了后虽然笑掉了大牙,但听儿子说得那么坚决,只好硬着头皮去向茶花提亲了。茶花一听没多说,只说如果能把杨山岭上的那种长在乱石坡里的人形何首乌挖出来,她就嫁给他。杨永一听傻眼了。然而,杨永想,既然茶花开了口,不管成功与否,他都得试一试。
要在乱石坡里挖出这种人形何首乌不易于登天啊!茶花话说的不正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意思吗!杨永就是想吃天鹅肉!如果不是这样想,他哪会去挖这种像登天一样难的人形何首乌哩。起先,杨永把坑挖得太小,挖不到半人多深,四周的乱石就倒塌下来,一下子就把他挖出的坑填平了。后来,杨永就挖一个大大的坑,这样边挖边倒塌的乱石就不会把坑填满了。挖呀挖呀,挖了三百六十个日日夜夜后,杨永终于挖出了一个很大又很深的坑,坑底下露出两块平放的大石头,石头缝里冒出了一股螺旋形的青藤,杨永挖开石头一看,石头底下生着两块很像双人怀抱的草药。这种草药就是茶花答应嫁给他的那种人形何首乌!杨永一阵高兴,怀揣着那块相互怀抱的人形何首乌“飞”到了茶花的店里,茶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茶花要杨永当着她的面把两块人形何首乌吃掉,否则她就要撕毁婚约。奇迹就这样出现了——杨永吃了人形何首乌后,顿时变成了一个毛发乌黑的英俊少年,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传说代代流传,不知诱发了多少杨山人去挖过,可都难以挖到。
火烧杨山岭:一场村民抗日阻击战
1942年冬,有一小队日本兵从永康向缙云窜犯,途经杨山岭。
杨山村是个药材之村,家家户户种植白术、元胡、玄参、贝母、白芍,有许多农户每年的白术干和玄参干就分别达到二、三担以上。村中有个地下党员,名叫杨广康。他原在丽水中学教书,因发动学生闹学潮,被国民党当局驱出校门。那天,杨广康得知这一消息后,心里燃烧起一股熊熊怒火。他想:“日寇无恶不作,途经我村必定要纵火抢劫药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家卫国,义不容辞!”于是,他就把村中的青壮年召集到家里商策抗敌大计。杨广康说:“周瑜火烧赤壁,打败了号称百万雄兵的曹军;日寇虽然强大,我们何不效法周瑜以火攻之!杨山岭是日寇进犯缙云的必经之路。我们在此烧他个焦头烂额!”“好!”青壮年们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一致响应。当下就分头行动起来。
第二天下午,日兵一小队长爬上了杨山岭的半山腰,突然岭上响起了一声响亮的炮仗声。日寇小队长以为是汉奸在迎接他们了,不禁高兴得大笑起来。这时,山脚下上百处地方突然燃起了一团团烈火。霎时间,一团团烈火变成了一条条火龙,“劈哩啪啦”地往山顶上冒窜。日寇小队长一看,不禁慌了手脚。一声令下,二十多挺机枪和步枪一起开火。时值隆冬,岭上茅草枯燥,竹叶焦黄,触火便着。又加上北风呼呼,弹雨如蝗,霎时间,杨山岭已变成一座“火焰山”。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漫山遍野,浓烟蔽日,竹炮阵阵,烈焰腾空,呼呼的大火已烧到日兵的身上。这时,日兵乱作一团,手足无措,一边扑着身上的火焰,一边往岭头逃窜。正待日兵逃到岭头之际,岭南的大火又烧到他们的身上。这时,日兵腹背受敌,走投无路,被围困在火海之中。突然,岭南岭北,四面八方又响起了一阵咚咚的鼓声。霎时间,成千上万个“土八路”手握锄头、棍棒向日兵头上狠狠砸去,砸得日寇狼狈逃跑、呼爹喊娘……
这场战斗虽然只有半个小时,但阻住了日军的进路,保卫了村民家中的药材,压制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取得了可喜的胜利。为了纪念这场战斗,后来,人们就把杨山岭称为“英雄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