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气温不断攀升,体液消耗大,人容易中暑。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副主任陈勇建议,夏季,市民要提高中暑的防范意识,发现中暑后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救治。
中暑的症状
陈勇说,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肾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老人、小孩及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人是中暑易发人群。
有些人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后,在脖子和肩膀上抓痧,假如出现淤血就认为是中暑。陈勇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患有内分泌失调、糖尿病、免疫功能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头晕恶心等状况,如果按照中暑来处理可能会造成恶劣后果。陈勇说:“通过抓痧的方法判断是否中暑是不科学的,正常人的脖子和肩膀只要用力掐,同样也会出现淤血。”
去年夏天,一位“中暑”的病人找到陈勇,腰酸背痛、头痛恶心的他认为自己是中暑了,在家里服用了藿香正气水后还不见好转,于是来医院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陈勇通过检查,发现这位患者的病因是尿路结石,而不是他自己所说的中暑。
陈勇说,在高温夏季如有中暑症状发生时,可先服用藿香正气水等降暑药,如病情未能缓解,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
如何预防中暑
在炎热高温的夏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中暑呢?陈勇给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均衡饮食,保证水分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他说:“均衡饮食是有讲究的,吃饭不能过饥也不能过饱,进餐时间不能过早或过晚,保持一定的规律性。”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在3g-5g之间,夏天汗水蒸发量大,陈勇建议每天的用餐要注意盐分的补充,不能低于或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食盐摄入标准。
补充水分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方法之一,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平时应多补充水分,也可喝点淡盐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还可以通过吃水果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比如说西瓜、梨等。值得注意的是,肠胃功能较弱、体寒的人群应该少吃西瓜和冷饮。
陈勇建议,市民们可以在家中预备一些藿香正气水、保济丸等降暑药。但是对于有些人为了防中暑服用风油精的做法,陈勇觉得不妥,风油精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樟脑等中药,具有清热消炎,醒脑理气的作用,但也含有一定的毒性,且对口腔、皮肤黏膜等部位刺激很大。
中暑后的急救方法
中暑之后该怎么进行救治呢?医生建议,发现中暑后,可根据中暑症状的轻重进行处理。
对于轻度中暑,应迅速把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平卧休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酒精擦身降温。喂服淡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用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
如果是重度中暑,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在运送途中,可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等进行物理降温,然后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