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辈子不求名不求利,也没有多大的贡献,能为村里做点事我很高兴,只希望村里环境能更好。”这是周根兰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在洗菜。
周根兰是玉山镇元里村人,出生于1923年,今年91岁高龄。老人经过了抗日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现在大儿子都退休了,在县城居住;小儿子在杭州;还有两个子女在村里,最大的曾孙都已经上高中了。平时,大家轮流照顾着老人。周根兰说:“我们一大家子生活得很幸福”。
周根兰是村里党龄最长的人之一,曾先后被评为先进党员、先进工作者。说起自己的经历,周根兰说,一辈子都在为村里办事情,从来没有离开过村,20岁已是村里的大队长了,带领村民走过了最艰苦的时期。后来,作为村里的出纳,为村里管着“钱袋子”,这一干就是30多年。
元里村和很多村落一样,村中心有个大水塘,是村里人每天劳作回来和吃过晚饭后休息的地方,成了村里纳凉的好去处。这些年,随着生活垃圾的变多,池水也变脏了,坐在边上能闻到臭水味道,本来很好的一个休息地方,成了村里人人避之不及的地方。2011年,元里村开始募集资金整修水塘,周根兰一人捐出7万多元。老人说:“这些钱都是自己的退休金和儿子们每年给的养老费,我生活在农村,都是自己种、自己吃,也花不了这么多钱,还不如拿出来整修池塘,可给后人留下个好地方。”2012年,周根兰又出钱在村口修建了一座亭子,老人说:“我发挥点余热,多为村里办点实事,这座亭子修好后,那些外出干农活回来的人就有个休息的地方。”
采访结束的时候,周根兰对记者说:“从小一直生活在这里,根在这里。趁我身体还行,能多为村里做点事,我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