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英在穿针引线
深泽乡后力村黄茶英阿婆今年95岁了!她虽年过九旬,却身怀绝技,能“三秒穿针”;虽是农村阿婆,但生活“前卫”,电饼铛、电饭煲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不仅做饭洗衣手脚麻利,平日里还靠做手工赚钱过活。前些年用自己做手工赚来的钱,补交了养老保险,领起了“退休工资”,在她身上洋溢着一股不服老的劲。
身怀绝技,能三秒穿针
黄茶英的家是座两层木结构的农村老房,还没进门,就看见在木头窗边放着几瓶六个核桃、旺仔牛奶等饮料。她说,今天阳光好,饮料放窗口晒晒就暖和了,有小孩经过就分给他们,现在日子好了,家里吃的东西多,一个人吃不完。
黄阿婆的生活追求“时尚”,一些老人家用不习惯的电饭煲、煤气灶、电热毯,在她家都可以看到身影。更有趣的是,她还花60元钱买了个电饼铛,想吃麦饼时就烤上一个。“这是上下盘双面加热的,用起来很方便。”黄阿婆介绍起来很是专业。
做饭洗衣,一应生活起居更是亲力亲为。“你看,这两袋米还是我自己扛回来的呢!”。土灶台边,堆放着两袋30斤重的大米。她告诉我们,这是年前乡镇工作人员在后力村文化大礼堂前分发的救助大米。
发大米时,黄茶英谢绝了工作人员的帮忙,硬是自己扛回了家。“我自己做得动的事,总不想麻烦别人。”从文化大礼堂到她家有一段路是上坡,她说不知是不是做惯了农活的原因,扛着也不觉得累,两袋米分成两趟拿,每次一口气就拿回了家。
除了力气好,这个95岁阿婆还身怀“三秒穿针”的绝技。黄茶英从家里拿出针线,一边轻松地跟我们聊天,一边扯开手中的线,好像在表示:玩针线,对我来说是小意思。只见老人家一脸从容,左手捏线右手拿针,把线头放在嘴边抿了抿,对准针孔一穿一引,冷不丁地针已经挂在了线上,前后不过三秒钟。
心不服老,94岁时“交养老”
因为眼神好,去年9月份以前,黄茶英一直在为村里一个礼品厂缝制圣诞鹿角的工艺品。“鹿角”的形状呈长条形,加上拿到手的半成品都是反面的,缝之前要先将它们一一翻成正面,再用针线缝上铃铛,缝制过程很复杂。
“有活时,天还没亮就起床了,白天缝晚上翻,一天下来能做200多个。”黄茶英说,村里礼品厂老板会亲自将半成品送到她家,每做完2000个再来运回去。村里人都说,像这样健寿的老人家真不多见。
去年9月份以后,黄茶英便不再做手工活了。原来当时,见山上野板栗熟了,她就跟着村民一起上山捡板栗,结果下山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第二天右手就肿成了“馒头”。她说,现在仍有些隐隐作痛,便再休养一段时间。
不做手工活,可还是闲不住。前段时间,黄茶英托人买来40斤糯米,自己在家酿了一缸米酒。每天热一盏,里面放上几颗冰糖做成甜酒,中午、晚饭喝上一小碗,身上暖暖的。
去年6月份,94岁的黄茶英得知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可以补交养老保险的政策,当一些年纪大的老人还在考虑是否参保时,她却毫不犹豫,让儿媳帮忙填好表格,用这几年做手工攒下的钱为自己补交了养老保险,如今一个月能领上一千多元。黄茶英乐呵呵地说:“我也过过领‘退休工资’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