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茶尖初开,山上随处可见采茶人忙碌的身影。在双溪乡丽坑村,有一位90岁的老阿公,最近也和村里年轻人一样,整天忙着穿梭于自家自留地里的茶树丛中。
4月9日上午10点左右,我们来到丽坑村,打听起这位叫傅岩水的老人,村民们说现在这个点他肯定在山上采茶叶。托一名村民带路,我们在公路边的山脚遇上了正下山来的傅岩水,他双手别在身后,笑起来露出几颗稀疏的牙,将一只金龙鱼油桶剪掉盖子后用一根麻绳穿过绑在腰间,里面已经装了半桶水嫩的茶青。
傅岩水说:“我家茶叶并不多,每天采上一两斤托人带去镇上卖,换点买菜钱。”此时采摘的茶叶为清明茶,是一年中茶树上的第一茬芽尖,一般都能卖个好价钱。傅岩水指着身后的小路说,茶叶地就在山上,爬个两三百米的坡就到了。
傅岩水说,他身体好,每天光采茶就要上下三四趟,但也深知自己岁数大了,为了安全考虑,阴雨天是绝对不会上山的。
“我活到九十岁没住过院。”傅岩水说自己最近一次吃药还是四五年前,因为感冒头疼,吃了几贴中药。傅岩水一辈子以农耕为生,年轻时就是干农活的好手,他说老来无病很有可能得益于自己一生勤劳。
傅岩水的一生经历了贫困和战火,很多记忆至今让他难以磨灭。小学毕业后的他,参加升学考试,考上大盘师范学校,但因为家里穷,即便是录取通知书在手,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求学之路。后来,算得上“文化人”的他,在村里当起了文书和会计,晚上便在村里的民校,教村民们识字“扫盲”。一直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村里的对联和标语都是出自他之手。
十八岁那年,听说来了日本人,傅岩水带着全家老小,背着玉米粉等粮食跟全村人一起逃到山上避难。粮食吃完了,几个壮丁结成伴,晚上趁着天黑偷偷从山上下来到村里拿点吃的,整个村子空荡荡的,连个会动的影子都没有,大家心里绷着根弦,背上吃的东西后一刻也不敢多待,马上跑回山里去。
傅岩水育有四子一女,如今已是四代同堂,最小的曾孙子也已经7岁了。现在,他住在大儿子家中,孩子们都在外打工,平时的他早睡早起,自己做饭、洗衣,看看报纸,闲暇之余种种菜、采采茶。村民们都说,每次看到傅家阿公都是咧着嘴,乐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