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苍乡斐湖村有一位抗战老兵,名叫周宏岐,今年94岁高龄。前几年,因为做了个手术,得一直吃药。当记者来到他儿子家时,他正在帮着晒东西,知明来意,周宏岐放下手中的活,跟我们一起,围坐成一圈,讲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周宏岐家里有五兄弟,三个是当兵的,其中周宏岐的二哥任职于某军,位居通信营营长。高小毕业后的周宏岐,在二哥的提携下,来到了二哥所在部队,经过短期培训,有点文化基础的周宏岐很快成为一名通信兵,时年16岁,也就是那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年少成老兵
周宏岐的军旅生涯,参加的大大小小战役无数,最为著名的有淞沪会战、长沙保卫战、衢州会战。作为通信兵,虽说不用上前线杀敌,但通信任务意义重大,也时常面临着生命危险。据周宏岐回忆,仅斐湖村,在抗战中牺牲的人就有十几个,周宏岐还能清楚地记得万苍乡东山村的徐小宝和周小贵,在抗战中被俘,并被送到新加坡做劳工,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被作为俘虏交换回国。参加淞沪会战的时候,周宏岐16岁;参加长沙会战的时候22岁。一次又一次躲避着敌人的炮火,22岁的周宏岐,俨然已是一个老兵的模样。
大撤退,遇到一个老太太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作为同盟国一员的国民政府,派周宏岐所在的67师进驻衢州,誓死保卫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机场。日军从宁波等各个方向进军,对衢州城造成包围之势,展开夜以继日的猛烈攻击。周宏岐所在师,1万多人,经过一个月零二天的抵抗,最终没能抵住日军的狂轰滥炸,被迫撤退。撤退时间选在晚上,上级指示,晚饭必须吃饱,吃了两碗饭的周宏岐意识到,危险就在不远处。长官一声令下,撤退行动开始。
撤退必须穿越敌人的层层封锁,日军的探照灯不停地扫视着周宏岐所在军队的一举一动,遇到河流阻道,就只能淌过去。随着夜越来越深,原本在撤退时整齐的队伍,因为体力不支,加上敌人的追打,已经支离破碎。而周宏岐也已经与大部队走散,孤身一人。
此时的周宏岐也管不了那么多,任凭树枝干在他脸上无情地一次次抽打,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跑!跑出去就有希望。天终于微亮,周宏岐就这样不停地跑,神奇地跑了一夜。“当时也不知道累,不知道疼,就想着跑出去找到大部队。”周宏岐激动地回忆道。周宏岐跑的时候,并没有固定的路线,只往自己觉得对的路线跑。跑到不远处,周宏岐发现了一座破旧房子,此时的他才感知到自己早已饥肠辘辘。
进到屋内,只见一片狼藉,像是被日军扫荡后的模样。一位老太太躺在床上,看到周宏岐的样子,告诉他锅里有日军吃剩下的鸡肉。周宏岐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口大口地吃起鸡肉来。在吃的过程中,周宏岐发现衣服已经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老太太又给周宏岐找来了自己儿子的干净衣服,并给周宏岐说了一条日军相对较少的路。“这个老太太就是我的恩人。”周宏岐说。谢别老太太,周宏岐沿着老太太指定的路线继续跑。
跑了一段路后,周宏岐再一次迷路。正不知往哪儿走的时候,不远处走来一位穿着西装裤、白衬衫、带着眼睛的青年男子。周宏岐向他打听路,青年男子因为听不懂周宏岐的话,最初并不能准确告诉周宏岐路线,周宏岐无奈,只好把藏在衣服里面枪的轮廓给男子看,男子因为害怕,只好给周宏岐带路。
不幸的是,沿着男子带的路走着,前面竟然出现了日军,青年男子因为害怕,大声呼喊,周宏岐只能在敌人发现自己之前,一个人跑了。逃到一座茶山上,因为地势原因,敌人不敢靠近。
找到大部队时,
师长也是狼狈不堪
这时,周宏岐看到不远处有一头水牛,旁边有三间房子。周宏岐走近房子,看到的是来自各地逃难的老百姓。周宏岐向他们打听情况,并在那里用火烘干了衣服。在老百姓的指引下,周宏岐爬上山头,发现了一个岗哨。周宏岐确定是自己的人,报出姓名和所属部队后,在驻地吃了两天以来的第二顿饭,并在不远处的一个驻地,找到了师长,师长的样子也是狼狈不堪。“在这次转移中,死了一百多号人,有枪的人,存活的机会就比较大。”周宏岐回忆说。至此,周宏岐所在队伍向福建、江西等地转移。
在后方干情报工作
在后来的抗战过程中,周宏岐的脚因为感染,无法跟着队伍,于是就在当时的《前方日报》中任编辑一职,负责收发新闻。病好后,又在当时的浙江省政府电台工作,辗转天台、大盘、绍兴,负责搞情报的收发,在后方为抗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就是在绍兴,周宏岐听到了抗战胜利的消息。
第二次“出山”
1945年,八年抗战结束。周宏岐回到斐湖村,因为在军队待了将近10年,错过了学习干农活的机会,甚至连锄头都不会用。同年,周宏岐再一次回到部队,干的还是老本行。新中国成立后,周宏岐曾作为技术人员,到江西青江陆军学校学习。
90多岁高龄的周宏岐,现在还保持着一名军人特有的正义感。一天是兵,终身是兵。据他儿子透露,周宏岐现在每天都会关注国际新闻,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言论,常把周宏岐气得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