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火盆、跨马鞍、挑盖头、拜天地……一场浪漫中式婚礼在高姥山举行
“五月山花烂漫,我们结婚啦!”
抛绣球
5月8日,一场浪漫的中式古典婚礼在高姥山顶喜庆举行,吸引了不少游客看稀奇,着实让众人饱了回眼福。此次活动由县妇联主办,团县委等协办。
A 高姥山上的幸福
喜庆的中式婚礼
山顶杜鹃花虽比五一前少了许多,但依然红艳,山上有风,花随风舞,像朵朵跳跃的火焰;山脚广场上大红灯笼早已高高挂起,十张喜桌盖着红布,依次有序排开。当天,有10对新人在这山花烂漫的五月喜结良缘,高姥山见证了他们的幸福。
上午10点半,在婚礼司仪主持下,新娘们盖上红盖头,依次坐上花轿来到婚礼广场,新郎用红绸缎牵引着新娘,小心迈过火盆,跨过马鞍,寓意新人今后日子红红火火、子孙官位高显。而后,拜天地、拜父母,喝交杯酒,送入洞房,至此婚礼告一段落,新人正式结为夫妻。
当天的司仪也闪亮十足,不仅一口流利的京腔,口才也十分了得,句句诙谐生趣,赚足了观众目光。“一条红丝绸,新人牵绣球,月老定三生,携手到白头”“眉清目秀的大眼,忽闪忽闪”“樱桃小嘴,小巧惹人怜”······一人一物,随手拈来,妙语连珠,诗意十足。
爱的浪漫故事
“美丽的梦正如美丽的诗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常常在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正如诗句一样,10对新人背后都有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陈春春小姐跟丈夫陈顽强的恋爱过程就很有趣。2013年的一天,陈春春去塔山公园爬山,无意间碰到朋友跟陈顽强,当时礼貌性地微微一笑,没想,这一笑竟结成一段姻缘。
陈顽强是朋友的朋友,但跟陈春春不相识,这一笑弄得陈顽强莫名其妙,又有些心动,他以为眼前这位美女是冲着自己,随后他托朋友联系上陈春春。两人一来一往,电话短信不断,大约一年左右,陈顽强正式向陈春春求婚,方式也十分浪漫。
2014年夏季的一天,在温州工作的陈顽强骑行两天两夜赶到磐安,在两人初相识的塔山公园、在众多亲友见证下,正式向陈春春求婚。
另一对新人朱亚玲小姐跟先生胡明明相恋更为有趣,两人一次外出游玩,朱亚玲不小心掉进水里,胡明明勇敢地跳进水里救人。这一跳让朱亚玲感到眼前这个男人是如此的珍惜与爱护自己,“这辈子跟定他了。”朱亚玲暗暗下了决心。
B 传统婚礼过程
古代婚礼有“三书六礼”
说了这么多,还是详细介绍下古代婚礼过程吧,这次因为时间等原因,婚礼只是走了主要的大概环节。
在古代,传统婚礼过程有“三书六礼”的说法,“三书”为聘书、礼书、迎亲书,“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三书”是婚礼前期准备,六礼才是重头戏,名字文邹邹,内容其实跟今天差不多,比如“纳采”就是今天的“提亲”,“问名”跟“纳吉”上下相承,“问名”今称“合八字”,即男方探问女子的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纳吉”即问名卜得吉兆,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男方使遣媒婆致赠薄礼到女方家,告知女方家议婚可以继续进行。
“纳徵”“请期”跟今天一样,只是叫法不同,“纳徵”即如今的“过大礼”,男方奉送礼金等到女方家,古时,还有寓意男方有财力养活女方说法。“请期”即“择日”,男方家请算命先生择日,确定娶亲吉日。
“亲迎”为六礼最后一道程序,即新郎乘礼车赴女方家迎接新娘,这是古代婚礼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亲迎”是婚礼重头戏
古时,对“亲迎”十分重视,不通过“亲迎之礼”而成亲,则被认为不合礼制,会受到世人讥讽。
在当时,“亲迎”被看成夫妻关系是否完全确立的依据,凡未亲迎而夫死,女可以改嫁。然而一旦举行了“亲迎”后而夫死,按礼俗规定,新娘就只能认命而从一而终了。
“亲迎”过程也颇为复杂,包括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结发及洞房,再细说到每个环节,又有许多讲究。
“花轿迎亲”时,新娘头上的红盖头大有讲究。古时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出嫁到男方时,大多没见过面,父母怕儿女们见到不乐意或什么,在婚宴上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丢了颜面,就把女孩的头盖上,到了男方家进了门,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就不能反悔了。
“闹洞房”仪式也是一系列的: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
过去,新郎新娘在洞房里第一次见面,通过闹洞房,使得初相识的新人彼此丢掉羞涩,马上适应陌生的家庭,也同时丢掉新婚之夜的恐惧与不安。
“合卺”指新婚夫妇在洞房内共饮“合欢酒”,象徵夫妇以结永好;“结发”是新婚男女在新房里各剪下一缕头发,绾在一处作为两人结合信物,意味着新人永结同心。
下花轿
迈火盆
跨马鞍
挑盖头
拜父母
夫妻对拜
喝交杯酒
向父母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