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过百年,把每一天过好就是最大的幸福。玉山镇元里村周本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命运曲折坎坷,历经雨雪风霜,但面对不幸总是乐观豁达,在人生旅途中跌跌撞撞地走过了92个春秋。
学潮风波
周本瑶1923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有兄弟姐妹6人,是最小的一个。他小学毕业后考入慈溪锦堂师范学校,1936年毕业,在海门、三门、宁海等地教书,后到省立台州师范学校进修。
进修期间,周本瑶对校长、总务处主任的贪污行径很反感,就会同另外两名同学,三人写了联名信进行举报,结果惹恼了当事人,受到诬陷,被说成是“通共”人员。一天晚上,约摸半夜时分,周本瑶和同学在睡梦中被一阵嘈杂声惊醒,只听得楼道里有许多人在走动,接着,学生的宿舍门被踹开,情急之下,他和几名同学就钻到床底下躲藏了起来,幸好没有被发现。随后,一班搜查人员就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经历了这次惊险,周本瑶就再也无法继续学习了,第二天早上天刚亮,他就和几名同学各自分散逃回老家。当时,正是国难当头,日本鬼子已打到台州,社会呈现出一片乱象。
蒙冤回村
在家待了一年,家乡也和全国一样迎来了解放,知识分子又有了用武之地。1950年上半年,周本瑶先后到东阳的几所乡村小学任教,担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务,期间曾被评为优秀教师。
但好景不长,厄运再次降临,周本瑶被他人告发,接受组织调查,说他是某国民党组织的一个成员。1958年,周本瑶带着冤屈被行政开除,离开了教师队伍,回到老家务农,这样一干就是25年。
在农村,周本瑶正视逆境,面对困难,乐观劳动,挑起家庭生活重担,并自学了针灸、挑痧、接生等医学知识和技能,热心为村民服务。“多年来,我经手接生的婴儿有20多名,都很安全,也成功救治过多起溺水儿童,用传统手法为邻里祛病除痛,做这些事虽然麻烦但很有意义。”他说。
老有所为
1984年,是给周本瑶带来好运的一年,他的冤案得到平反,虽然来得有点迟,在当时蒙冤的8人中也是最后一个恢复名誉,但还是倍感欣慰。“当年,我就是相信党组织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才违心在处理决定书上签字,如今,证明我当时的信念没有错。”他高兴地说。
周本瑶热心公益,多年来,他积极协助村里筹办老年乐队、图书馆、篮球场等娱乐项目设施。他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保持着勤劳的习惯,根据季节种植各种时令蔬菜,歇息在家时则喜欢唱歌、画画、弹琴。“做得不专,纯粹是锻炼思维、活络筋骨,像画画,都是在一些废旧本子、纸片上涂抹,随画随弃,没有保留。”他说。
对于养生,周本瑶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按摩保健操,并坚持练习,觉得效果不错;饮食方面,则非常重视多吃土豆、番薯等杂粮,几乎一年到头不中断。
如今,周本瑶每月有退休金,生活无忧,与85岁的老伴居住在县城一套两居室的房间里,并经常得到已家业有成的二儿四女的关照,平淡快乐地过着晚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