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江峰 文/摄
近来,陈绍多忙着跟仙居的农户联系,准备今年继续在仙居租地种植元胡。“元胡要在立冬之前下种,时间越来越紧了。”他说。
今年55岁的陈绍多是新渥镇永加村人。他做过生意,也到公司上过班,但最终还是发挥新渥本地的药材种植传统优势,种起了元胡。由于本地土地少,又以种植贝母为主,他就外出租地,成为我县外出种药材队伍中的一员。今年春,他每年的元胡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0亩。
“重操旧业”种元胡
年轻时,陈绍多外出做过生意,后来又到浙江省电力燃料总公司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当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并回到了家里。当了三届村委会主任后,他开始种植元胡,至今已有5年。“新渥冷水这边的村民都是以种植药材为主要经济来源。我们家也每年多多少少种点贝母、元胡等,我不当村主任之后开始种元胡,也算是‘重操旧业’了吧。”
本地家家户户种药材,闲置的土地不多,陈绍多只能去外面租地种元胡。起初,他在南马那边租了10亩地。“在南马本地根本找不到小工,只能从千祥的岭脚村和永康那边分别找了几个人。挖元胡时,早上把他们接到南马,下午挖好之后又一个个送回去,很麻烦。”因此,他在南马只种了一年就不得不另寻地方。他在仙居那边有一个亲戚,打电话询问了之后就决定去仙居租地种植。前三年在白塔镇,去年开始在田市镇种植。
相对来说,在仙居找小工比较容易,一些附近村庄的村民们会主动上门找活干,而且小工工资也比南马的要低。“在南马种时小工工资已经要60元一天,后来到仙居,第一年是40元一天,后来逐年增加,到现在也才50元一天。”陈绍多说,“不过,现在挖元胡一般都是按斤算。这种方式可以既提高村民们的工作效率,防止磨洋工现象发生,同时对村民们来说,也意味着每天可以挣到更高的工资。手脚快的人一天能挣一百多元,而手脚慢一点的人一天也能挣个六七十元。”
在仙居的四年间,陈绍多的元胡种植面积也不断增长,前两年是20亩,第三年扩大为30亩,到了去年已经达到了40亩。虽然他有心继续扩大规模,但现在土地不好找,租金也越来越高。他介绍说,第一年租金是70元一亩,随着去那边租地种东西的人越来越多,相互竞争日趋激烈,价钱也越抬越高,现在每亩地的租金已经超过了150元。
语言习惯不同所带来的尴尬
种植期间,陈绍多夫妻俩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要往仙居跑一趟,除草、施肥、治虫,忙活田间管理。为此,他索性在那边租了一间两层小楼,可以做饭也可以住宿,就是简陋了些。
虽然仙居的各方面条件算起来都比本地要实惠,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总会有些不方便,比如语言沟通上。“总的来说,与那边的人沟通没有多大障碍,交流基本上都用普通话。”陈绍多说,但因为语言习惯的不同,少不得要闹点笑话。挖元胡的时候第一遍就要尽量把地里的元胡挖干净,否则就要捡第二遍。仙居人管第二次捡叫捡元胡碎,而冷水新渥这边的习惯是叫滚元胡。2013年的时候,有一次,陈绍多发现有位村民没挖干净,就叫他再滚一遍。结果对方理解错了,还以为是叫他滚蛋走人,两个人就吵起来了,经过好一番解释,才消除了误会。后来,这件事还成了大家开玩笑的话题,要是有人捡不干净,其他人就会叫他“滚”。
由于陈绍多不能常年蹲守在仙居看管,种在田里的药材也偶尔会遭受村民们有意无意的破坏。第一年的时候,陈绍多带了20斤贝母籽过去种,结果苗长出来之后不久就全被人拔走了。第二年时,有些村民抄近路,把种了元胡的田当路踩,一些牛过路也从地里走,结果那块地的产量就差了很多。陈绍多也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但还是不能杜绝类似现象。后来他只能砍了毛竹,做成篱笆把地围起来。“其实,那些人也不是故意的。我们这边的人都知道种了药材的地不能踩,但他们不是很懂,也没有这个概念。”
再淳朴的地方也总有几个“坏人”
几年接触下来,陈绍多觉得仙居的民风比较淳朴。见到人多打招呼,口袋里放包烟,碰到抽烟的人递一下,大多数人都很好说话。因为长期下雨或者其他原因,田里会出现积水现象,而元胡长期浸泡在水里会导致腐烂。村民们很善良,发现这种情况时,他们会打电话通知陈绍多,甚至有些村民自己主动动手把田里的水放掉。但也有极少数人,爱动歪脑筋。
挖元胡时有些人不认真,挖得不干净,跟他们讲了多次还不听。有些人甚至故意不挖干净,等到种植户带人去其他地里挖的时候,他就回来把自己“留”在地里的元胡捡走。陈绍多就碰到过一回。一位村民在挖的时候故意留了很多元胡在地里。只挖了一上午他就想领工资走人,然后去捡留在地里的元胡。不过,后来还是被陈绍多及时发现了。
还有些人为了多挣几块钱,在元胡袋里放进泥土,增加重量。因为陈绍多在发给每个人的袋子上都写了名字,所以一眼便知是谁做的小动作。“故意放进去的泥土跟挖元胡不小心带进去的泥土完全不一样,很容易区分。”发现这个问题后,陈绍多提醒了对方。结果对方依旧我行我素,连续三天,在她的袋子里面都能发现不少故意放进去的土块。陈绍多无奈只能把她辞退了,他说:“其实放些泥土进去重量增加不了很多,工资也多不了几块钱,这么做实在没必要。”
陈绍多也曾遇到,元胡成熟季节,因为下雨自己没有叫人去挖,而附近的村民却冒雨偷偷去挖。不过损失不是很大,他也就算了。“毕竟在那里我们算是外地人,不好跟当地人太过计较,有时候只能自己吃点亏。”
只要身体吃得消就继续种几年
父辈传下来的技术,再加上自己种植多年的实践摸索,陈绍多已经有出了一套完整的种植经验。他介绍说,元胡籽要在阴凉的地方摊晒,装袋的时候只能装半袋,放平贮藏,防止发热将其闷熟;种植时盖土不能太浅,盖土太浅的话,“娘大子少”,产量也不高;最重要的是施肥阶段,底肥可以施狠一点,但苗长出来之后就要适度施肥了,施肥太多或施得不均匀都会导致伤苗;用的磷肥质量要好,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然而,药材种植终归是“靠天吃饭”,效益如何还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陈绍多介绍说,去年的元胡亩产超过了500公斤,最多的有750多公斤。而由于天气原因,今年的产量相比去年差了好多。在今年清明以后,仙居一带就基本没下过雨,连治虫用的水都得大老远从溪里运,严重影响了产量,亩产只有六百斤左右。
效益也受市场行情影响。去年元胡的行情比较好,最高卖到每公斤80元,今年却只有40多元一公斤了。“不过不同于贝母,元胡种植一般不会亏,只是种起来辛苦一点。”五年来,陈绍多凭借种元胡,还清了家里造新房、装修所用的借款,过上了小康的生活。接下来,他打算继续种几年。今年,他留了3500多公斤元胡种子,丈母娘家、小舅子家、妹妹家和自己家都堆得满满的。除了自己种的一部分,余下的可以拿出去卖。
立冬将近,陈绍多又要忙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