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鞋穿破了,丢掉再买就是,谁又能想起,简单缝补,还能再穿一阵子。
老手艺人们精湛的工艺,好像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有了时光的沉淀。
新华书店附近巷子口的补鞋匠陈惠和,今年72岁。他从1963年8月开始从事这个行业,迄今已52个年头。尽管补鞋又脏又累,但他每天起早贪黑,只想着“能挣几元是几元”,减少子女负担。
陈惠和说,磐安原来有很多从事补鞋这个手艺的人,但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补鞋匠越来越少,如今安文可能只剩市口桥头、纪念碑下面、东溪桥头等几个补鞋摊点了。按照陈惠和的说法,补鞋手艺之所以面临失传,一方面跟补鞋收入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天只有20元到40元收入;另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没了补鞋的习惯,年轻人的节约意识没有上一辈强烈,加上安文的人口这几年越来越少,明显感觉生意难做。
据记者观察,陈师傅的补鞋机器就是一部简单的手工车,每天来来往往的客人,很少有人去和他交谈,更不用说有年轻人去跟这个老人学手艺了。陈惠和感慨地说:“没有徒弟愿来学,我这门手艺看来传承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