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昌进,1968年出生,冷水镇白岩村人,从事中药材种植与经营已有三十余年。“我爸爸是农民,在家里种药材,我想,家里的药材等着别人来收来买,还不如我自己拿出去卖,这样可以多赚点钱。”三十多年前,就是这看似简单的想法把曹昌进推进了中药材经营的世界。如今,曹昌进不仅成为贝母界的专家,而且担任四川健康乐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磐安商会会长,在成都中药界有盛誉。
挑着担子卖药材,爬门进市抢位置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曹昌进的药材经营,从挑着药材走四方,拼着体力抢地摊开始。
“我们那时候,周边省市都没有成形的药材市场,所以我就一个县一个县地跑,一跑就跑到了成都。”聊起创业之初的奋斗和拼搏,曹昌进的脸上带着不一样的神采,在他的记忆里,那段日子虽然苦点、累点,但也很有意思。
刚开始创业的曹昌进,先在新渥药材市场收购药材,为了方便,刚开始是50斤,挑着担子,走着路出去卖,从邻近的县、市开始,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找供销社、找药材交易场所,50斤卖完,就回来再挑50斤,然后往更远一点的县市去。就这样,江西、湖南、贵州……一路往西,一直到了四川成都,曹昌进才找到了中药材交易的专门市场。有专门的市场就会有集聚,有集聚才会有人气。
曹昌进决定在成都定下来,开始了一个人抢位置、摆地摊的生活。他说:“有了药材交易市场就好办了,我不用来回跑。发货,可通过老家的爸爸、大哥。我只要每天早起,抢位置、摆摊、卖药材,就可以了。”
找到市场,其实还只是开始。曹昌进回忆,那段刚开始的日子,每天早上四五点,天还没亮,他就得起床准备了,自己烧早饭,匆匆扒拉两口就往市场赶,这对于年龄不足20岁的他也是个挑战。每天都是市场开门的人还没来,门口就已经挤满了人。曹昌进也是早早地等在门口,总是挤在最前面,等开门时间一到,开门人的钥匙还没来得及打开锁,他就已经从大门的上方爬了进去。
“差不多都不从大门进,都是爬门上过。因为位置都是要抢的,位置好不好就决定了你一天生意好不好。按照经验,转角的位置是最好的,大家都喜欢,所以只能抢。”
狭路相逢勇者胜,大概很适合形容曹昌进那个时候的抢地摊生活。为了个好位置,为了一天的好生意,年少气盛也好,初生牛犊不怕虎也罢,早起晚归,拼命抢位置的日子,在他拼搏的那几年闪闪发光。现在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依然身强力壮,劲头十足。
“摆地摊是挂靠在公司旗下的,给别人打工,为什么我不能自己开公司,让别人给我打工呢?”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曹昌进在药材经营上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他觉得自己不能局限在市场之内,要走出去,往外闯。于是,曹昌进开始找药厂、找客户,从小企业开始,一点点做出自己的名气,公司也逐步做大。
既然要给药厂和企业提供药材,光靠收购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曹昌进开始往药材种植方面延伸。他的公司也从小到大,发展到了目前具有种植、购销、加工、开发、以及药品、保健品与医疗器械经营等经营项目的大型医药企业。
曹昌进名下有被国家商务部指定为“成都·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信息采集点的成都昌进川贝虫草行,还有获国家工商及药监部门批准通过GSP认证的四川健康乐医药有限公司,公司下设成立了专业从事中药材种植与加工经营的企业:陕西原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源贝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和磐安县伯信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现有川贝母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和“磐五味”种植基地等三大基地。
从主营“磐五味”到钟情“太白贝母”
曹昌进早期经营的是我县本土药材“磐五味”,白术、元胡、芍药、贝母、玄参……家乡有种植的,他就都收购、销售。慢慢地,在经营过程中,他觉得要“从一而精”做出精品,于是选择了贝母重点经营。川贝、浙贝、平贝、东贝、板贝、奉贝、象贝、灰贝、伊贝、疆贝……不同种类贝母的生长习性、种植区域、加工方式、价格走势……提起贝母,他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精。也因为他在贝母方面独具建树,得到了业界广大同行的认可与推崇,获赠别号——“曹贝母”;他的“曹氏贝母”畅销全国,不少香港、台湾、韩国等地区客户及外资企业也主动上门洽谈业务。
曹昌进起初熟悉的贝母当然是家乡的浙贝,但随着在成都的不断经营发展,他发现,川贝母用于治疗肺热燥咳、清热润肺、阴虚劳嗽、化痰止咳是必不可少的良药,但川贝母野生资源濒临枯竭,药源需求量大,市场上不良商贩用平贝、浙贝等其它贝母代替川贝母入药,影响了临床疗效,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曹昌进就在太白贝母的生长区“秦岭—大巴山”收购和考察,“那时候,太白贝母基本上是野生的,现在都挖得差不多了。”经历多次考察,曹昌进坚定了要种植太白贝母的信心,他决心要保护利用好这一种质资源,因为这是一个瑰宝。
种植太白贝母除了资金上的大量投入,更关键的是种植技术的难题。太白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长、见效慢,且对气候、土壤、地势、光照等条件要求极高。曹昌进废寝忘食、不畏艰苦,与药农采集野生药源精心育种。一有时间他就跑到川大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药检所等地向教授和学者请教,并将他精心培育的太白贝母提供给教授做课题做实验······经过多年努力,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克服了太白贝母野生抚育、野生驯化、良种选育改良、栽培退化与变异、高效育苗等技术难题,在适宜太白贝母生长的“秦巴地区”建立了“太白贝母种植基地”与野生仿生抚育区千余亩。目前,该基地已得到中药材专家与教授及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药典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的定点认可。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涨幅过大,药农盲目扩种,许多品种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部分品种甚至已经烂市。而药农对市场预警反应力弱,扩种热情不减,新货一上市,市场面临强劲的压力,价格调整无可避免。传统经营者存货耗资,不良药商恶意炒作、囤货积压,市场的流动性锐减。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曹昌进开始开展基地与农户种植合作,他向有种植意向的农户提供种子与技术指导,实现“公司+农户”订单式种植模式,降低农户种植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同时也保障收益。
曹昌进本着质量第一、顾客至上、诚信为本、价格合理的宗旨,以诚信、高效、共赢为核心理念;同时亦致力太白贝母品牌打造与原产地保护,现有著名商标“太白”、“曹高寿”等,其“太白贝母”也正式列入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曹贝母”带徒弟
曹昌进醉心于自己的“贝母”事业,东奔西跑,上山下乡地去实地考察、研究,还时常要飞来飞去联系厂家,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曹昌进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曹昌进在成都慢慢闯出一方天地后,他的二哥和妹妹也到了成都与他汇合,大哥则留在家乡,给他们提供后方支持。“开公司总要有人帮忙,我自己又要忙基地的事情,所以家人都过来,一起创业。”
除了家人,曹昌进还不忘一起在成都拼搏的家乡人。2012年8月6日,曹昌进与陶庚银、杨高中、曹意良、陈秋陆等磐安籍在蓉城的人士发起并筹建了成都磐安商会,曹昌进出任会长,目前已有100多人。商会是成都的“磐安之家”,方便政府与在外磐安人联络沟通,携手共进,同时也为磐安前去成都求学、创业、旅游的人提供帮助。
曹昌进喜欢带徒弟,想让自己一身的“贝母功夫”得到传承。他说:“药材这种东西总要自己去种、自己去尝,才能学出东西来,光靠书上学学,那是纯理论。我带徒弟,就是希望能有人把我的贝母‘土’知识都学走,学好、学精。我也不能一直干下去。”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曹昌进带出了一个又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徒弟。几个基地刚刚创建时,曹昌进一个月里有半个月呆在基地里,对徒弟事无巨细地教,手把手地带,徒弟们慢慢地学有所成了,他就把基地扔给了徒弟。
如今,曹昌进把公司慢慢交到了儿子手上,他的儿子今年25岁,已经是公司的总经理。“不可能什么事都一个人做了的,徒弟带出来了要放心,要让他们做。儿子更是这样,要让年轻人来多学习、多锻炼。我让他读大学时就去当兵,因为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多一份人生阅历。现在既然毕业了,就让他进公司实践,这样才能学到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