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镇中街29号住着一位耄耋老中医,他叫张寿德,在当地颇有名气,他家常常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病人。
今年87岁高寿的张寿德依然活动自如,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给病人开的处方均是自己亲手写,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一气呵成,他的医术世代相传,从太公时算起,传到现在大约有150年。他最擅长的是中医内科。
杏林漫步的苦与乐
张寿德成长在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18岁那年从玉山中学毕业后就开始跟父亲学习中医。张寿德说:“药学是中医的基础,必须将每一味中草药的药性、功效、使用方法牢记于心,并能活学活用后才能开始学习望、闻、问、切。”因此,张寿德学中医的第一件事就是背药书。
张寿德花了2年时间背下了父亲珍藏多年的《药性赋》,该书将各类药材药性药效编成诗词歌赋的形式,便于记忆。他背《药性赋》时,每背一味药材,就会在橱柜上指出该种药材。张寿德每看一本药书都亲手抄录,每抄一次,他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见解,这对他后来中医技术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本草纲目》、《治麻疹》、《治疹全方》《傅青主·男女科》以及自己总结的《麻疹治疗经验》等医书,他都用毛笔行书抄成古本。
据张寿德回忆,1942年时,父亲在尖山老街上开的药铺被日本鬼子付之一炬,很多珍贵的古本药书医书以及上辈留下来的行医经验论述也被烧掉了,只留下了《傅青主·男女科》一本,而这本医书还是竖排行书。此后,爷爷、父亲以及张寿德一起在废墟上重新搭起了茅草铺,为附近群众治病。张寿德常常跟着父亲到外地收药材、上山采药材。后来在街坊邻居的支持下,茅草铺修成了木房,诊所得以继续开下去。
张寿德跟随父亲学习了30多年的中医技术。期间,他常与父亲到村里给人看病,风餐露宿,这也磨练了张寿德行医治病的坚韧意志。每次给病人看完病,父亲都会问他当时是想怎么开药的,有时父亲还会让张寿德先诊断开方,再亲自看病开方,以纠正张寿德的错误。正因如此,张寿德的实践经验很丰富,中医功底扎实,跟随父亲学习了30多年,他才出师,独立看病开药。
1960年时,私营医院、诊所国有化,自家的诊所也归国家所有,爷爷被分配到岭口药店,父亲被分配到东阳供销社,张寿德留守在尖山。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中医行医的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就算名气再大,没有行医执照也不行。1994年,当时67岁的张寿德只能参加行医资格考试,考出了行医资格证。
如今张寿德已经87岁,但他仍然坚持每天看药书、医书。他说:“医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更高境界。”
一面锦旗的来历
张寿德几平米的家中,挂满了锦旗,这些都是被他治愈的病人送来的,其中有几面让张寿德记忆深刻。
墙正中挂着的这面锦旗,是胡袁芬2015年所赠的。胡袁芬13岁时查出患有脑肿瘤,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但毫无效果。金华一家医院的医生说,胡袁芬的脑肿瘤长的位置很特殊,无法进行手术,这仿佛给胡袁芬判了“死刑”。
在医院住院治疗时,胡袁芬已经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全天都需要人护理,情况与植物人无异。2013年,胡袁芬的父亲听说张寿德医术好,便带着胡袁芬来到张寿德家中。刚来时,胡袁芬是被家人从车上抬下来的,连话都讲不出了。望、闻、问、切之后,张寿德为胡袁芬开出了药方,自己抓药,再三嘱咐家属煎药、吃药、生活方式等注意事项。
喝了张寿德开出的药汤后,胡袁芬的病情逐渐好转,慢慢地能睁开眼睛了;再经过多个疗程治疗后,胡袁芬慢慢地能说话和自主进食了。到了2015年5月,胡袁芬已经能够下地走路了。为此,胡袁芬制作了一面锦旗,一家人亲自登门感谢。
张寿德为经济困难者看病,常常免费开方、开药,而且他开方费也很便宜,只要1元钱,今年才涨到2元。慕名来找他治病的人很多,有尖山本地的,也有新昌、嵊州、东阳、义乌、宁波、广东、上海等地的。
张家从太公辈起就立下了医术传男不传女的规矩。张寿德有三个女儿两个子,但是儿子们喜爱经商,不愿意跟着张寿德学习中医。虽然爷爷、父亲都恪守太公立下的规矩,但如果继续守着老规矩,自家几代人积累的中医医术就会失传,张寿德希望自家医术能够传承下去。儿子们不喜欢学中医,张寿德也不勉强,他把医术传授给了女儿、女婿。
健康长寿的秘诀
张寿德87岁了,仍然身体健康,面色红润,耳聪目明,当问到他长寿秘诀是啥时,老人回答了以下几点:
乐观开朗,笑口常开。张寿德的女婿透露,老人没有“隔夜愁”,遇到烦心事,总是睡一觉起来就全消散了。
起居有规律,睡眠质量好。早睡早起,按时作息、吃饭,几乎是寿星共同的特点,张寿德也不例外。一般晚上八九点休息,清晨7点,最晚8点多,就会起床。随后,他会自己穿好衣服,慢慢走到卫生间刷牙梳洗。吃饭时间也很有规律。
饮食有节,不挑食。张寿德不饮酒、不吸烟,在饮食上基本没有特别要求,家人吃什么,他就跟着吃什么。
喜欢劳动,闲不住。张寿德尽管年事已高,但每天起床后,都要自己穿衣洗梳。闲来无事,还会动手擦擦桌椅、窗户,帮忙拣拣菜。
爱干净,讲卫生。张寿德家里窗明几净,居室整整齐齐,通风顺畅,空气新鲜。他很爱干净,衣服时时更换,经常洗澡更是长期以来的习惯,冬天也不例外。
子女孝顺,生活无忧。张寿德的儿孙们经常陪他遛弯、聊天、看电视,按照他的意愿做可口的饭菜。此外,张寿德每天会定时在老街上散步。
如今,张寿德在家颐养天年,有病人找他,就为病人把脉开药,没有病人时,他就会坐在门前晒晒太阳,看看老街,和儿孙们讲讲老街上发生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