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名片】
马雪英,女,1970年出生,大盘镇市口村人。现任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CCF(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三层次人才,2016年被浙江财经大学提名“教学突出贡献奖”候选人。
平凡童年 快乐无限
马雪英从小就很有读书天分,对数字特别敏感,她的启蒙教育来自朴实的爷爷奶奶。
马雪英说,小时候家境并不宽裕,勤劳的父母平时大都忙于农活或生计,儿时陪伴她更多的是爷爷奶奶。那时没有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茶余饭后的乐趣就是与爷爷奶奶一起讲故事、猜谜语、数数、做算术题。爷爷在旧社会是贫农,没有机会认字读书,是地地道道的文盲,但他年轻时爱听说书,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于是,《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故事、《西游记》里孙悟空降妖伏魔的故事、《聊斋志异》里狐仙的故事,便是爷爷给孙女娓娓道来的“国学”教育。晚上睡觉前或早上起床前,则是马雪英与爷爷奶奶数数、玩算术题的时间。
马雪英说:“我的爷爷奶奶怎么也想不到,就是他们的这些无心之举,成了我最好的学前启蒙教育。我比其他孩子更早地领会了十进制的规律,提早两年接受了口算心算训练,还有那么多诱人的故事,这些都激发了我认字读书的欲望。”
“百名博士(专家)家乡行”活动第一天,马雪英从杭州驾车两个多小时,回到县城的第一件事不是到酒店入住,而是去参加初中毕业30年同学会。马雪英说:“与初中同学是发小的情分,很多同学是从小学一直同班的。那个时候大家都是懵懵懂懂的孩子,家境都清苦,学习之余的活动不外乎跳跳绳或橡皮筋,玩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放学后,大家往往还要回家干活。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老师们辛勤的教育,同学们纯真的感情,都是毕生难忘的。尤其是我的启蒙恩师张森林老师,给了我一辈子难忘的教诲与关爱。”
初中毕业时,马雪英以中考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磐安中学。然而,新学校的陌生环境和住校生活,让这个学霸有些不适应。马雪英回忆说:“我当时特别想念在盘山中学的初中同窗好友,难以割舍与初中班主任的师生情分,在入学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竟然三次逃学回大盘。”提起这些,马雪英说,特别感谢高一时的班主任何君成老师。“他竟然亲自到我家里,先说服我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不能这么迁就孩子;然后耐心地诱导我,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毋庸置疑,磐安中学一定是全县教育资源最好的学校。”在磐中的三年,马雪英没有辜负老师的教育和期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乃至年级前茅。
马雪英说,高中三年是十分艰苦的。当时,基本的菜肴就是家里带的肉炒霉干菜,每周最上档次的伙食就是父亲特许她到外面小饭馆吃一顿青菜肉丝面。因为那时磐中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即便经济条件允许,食堂也没有为全校学生提供新鲜菜肴的能力。住宿条件也非常艰苦,马雪英说:“现在的孩子一定难以想象,我们那时的宿舍就是一间教室,里面排满了上下铺,两个上下铺挤6个人,一间宿舍住30-40名学生,没有洗漱间,每层楼只有一个厕所。”尽管如此,在马雪英的记忆中,高中的学习生活还是充满了乐趣。比如,在简陋的水泥球台切磋乒乓球技,晚饭后、晚自修前偶尔可以欣赏某同学悠扬的笛声,周六午后踩在溪水里洗衣服,同时洗去一周的疲惫,抑或突发奇想钻出学校后墙爬爬海螺山,享受片刻的逍遥。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她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同窗之谊,为放飞人生梦想打下了基础。
高中毕业后,马雪英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理工大学(现江苏大学),获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学士学位。
三尺讲台 一颗爱心
1992年,马雪英大学毕业后,因成绩优秀,在江苏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系留校任教。1994年,马雪英考入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7年,马雪英到浙江财经大学任教,一干就是19年。期间,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2009年获评省级教坛新秀,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三层次人才,2016年被浙江财经大学提名“教学突出贡献奖”候选人。
按照年龄,马雪英早就从“马姐姐”“雪姐姐”升级为“马阿姨”,但马雪英说她更喜欢“姐姐”这个称呼,因为她希望自己永远拥有一颗年轻而有激情的心,可以一直做学生的朋友、知心姐姐,陪伴他们成长。
马雪英与记者分享了作为导师的那些事。作为综合导师,从生活到学习,从就业到考研,从竞赛到科研,从创新到创业,必须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培养。有个学生为了考研颈椎出现病变,马雪英就帮他制订锻炼计划;考研够上分数线的,马雪英帮他们联系导师;动手能力出色的,马雪英推荐他们到熟悉的企业和单位;喜欢创业的孩子,马雪英帮他们介绍项目和创业导师;面试前,马雪英会辅导学生如何应对面试官的“刁难”……
马雪英说,她用了20年时间,讲好一门课,建好一门课。马雪英承担的《数据库原理》是大学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她带领课程教学团队,将该课程从校一类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打造了“一体化、探究式、实践型”数据库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实践、创新”。在教学中,马雪英致力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型,带领学生从基础数据库操作训练一步步向综合数据库编程、数据库应用实践迈进,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优化管理流程、创新商务模式。所有付出,就为了那一句“老师,我们喜欢你的数据库课堂”;所有努力,就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有辛苦,就为了让学生“得到项目实践的成就感”。
说起自己的课堂,马雪英十分自豪。她说,她的数据库课堂是各种灵感泉涌的地方,孩子们的思维是那么敏捷,视角又是那么新颖,涉及的项目领域也常常出乎意料。在数据库课堂实践的项目,有的将成为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项目、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科研创新项目,有的本身就是软件服务外包参赛项目和学生自己的创业项目平台。虽然这些项目最后得奖时的指导老师大多不是马雪英,但只要看到经过自己指导的项目流程更加完善、模式得到创新、设计更加合理,马雪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为教学副院长,马雪英与学院的领导、老师一起,建设了一个省级特色专业、两个校级重点专业,成功申报了两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和一个新专业;近五年来,探索了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信息人才培养新模式,策划推出了包括名师讲堂、学长论坛、企业精英课堂、朋辈课堂等在内的系列特色课堂60余次,受益学生超过5000人次;主持建设了创新创业项目导师团队6个,指导各类创新创业项目300余项,受益学生超过1500人次;主导了程序设计、web系统开发等互联网协同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开发了100多个web系统实践项目,累计为1700余名学生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项目实践环境。
20余年来,马雪英奋斗在教育第一线,潜心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最近五年,共完成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7项,其中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计算机教指委教改专项研究项目1项,校级重大教改课题3项,校重大招标课题1项,所有改革研究成果都应用到了教学实践。因育人成果丰硕,马雪英3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0年的教学管理,付出了几乎所有的精力。20多年的教师生涯,伴随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带给马雪英许多欣喜和快乐。她说:“教书不只是我的工作,育人是我此生美好的事业。”
桑梓情深 寄语家乡
“家乡总是最难忘,工作再忙也一定要回来看看。”马雪英总是这样说。
“百名博士(专家)家乡行”活动期间,马雪英接受磐安中学邀请,作为88级校友回母校参加知名校友讲坛活动,为学弟学妹们献上了别开生面的讲座,受到热烈欢迎。讲座中,马雪英从梦想入手,结合大学生活和大学课程设置,用精彩幽默的语言为同学们阐述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她鼓励同学们结合选考情况和自身兴趣,尽早树立人生目标,做好人生规划,发现自己的价值与潜能,全力以赴实现梦想。
对于家乡的生态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马雪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已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助推器,磐安的建设与发展也要具有时代特色。
马雪英认为,磐安应致力于打造“生态经济”品牌,构建“生态产业”平台,建立较为完整完善的生态产业链。同时,还要自上而下树立品牌意识、服务意识,大到旅游资源开发、构建旅游产业链,小到某个优特农产品的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运输,都要符合高质量标准——“生态”优质产品,要跟磐安的山水一样优美。马雪英举了一个例子:玉米各个地方都有,寻常的卖玉米很难有什么竞争力,但是如果在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优质的土壤、水、空气中种植的玉米,用优质的包装、优质的物流送到客户手里,这个玉米就不是普通的玉米了,而是打上磐安“生态”烙印的一个品牌。要让磐安成为国家级优质生态的代名词和标签,代表一种生活品质。我们可以以打造玉山古茶场、榉溪孔氏家庙等文化品牌为契机,建设江南药镇、茶场小镇等特色小镇,做大地方特色品牌,打造磐安文化旅游金名片。
马雪英认为,磐安应抓好旅游资源整合。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前者主要是山水名胜、自然风光,如风景区、珍贵动植物栖息地、特殊的地质构造等;后者主要是历史古迹、文化遗迹、文化艺术、民风民俗、城乡建设等。要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旅游业是服务型行业,在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要不断提升软实力,真正从游客角度出发,做到贴心、细心,让游客放心。要抓好旅游景区公厕、车站、商品零售中心、休息服务区、停车场、农家客栈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设置好景区标识、景区简介、旅游交通图等,以方便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