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年前,日寇进犯浙江。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让已经娶妻生子的大哥二哥生活安定,三弟张南德、四弟张龙德这两个初生牛犊,在父母的泪眼中,走上战场——
万苍乡大坞村有个名叫上岗的自然村,这个小村建在山坡上,全村才十来户人家。就是这个建筑破旧、正在实施“萎缩化管理”的小山村,住着曾经参加抗战五六年的兄弟俩。他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洒在了战场。可惜多年下来,很少有人去给个问候,递个红包,甚至没想到为他们拍一张合影。后来,县民政局获悉实情后,为两兄弟争取了补助金。
兄弟俩大的叫张南德(如图左一),92岁,小的叫张龙德,90岁。弟弟还行走自如,哥哥已无法正常行走。是山里人的清心寡欲给了他们远超常人的年华。哥俩回忆着当年,言语时有冲突,但这几点是逃不了的,弟小哥两岁,哥大弟两岁;哥俩同时出发;哥比弟早一年回家,弟比哥迟一年回家。
国军抽壮丁 小兄弟冒名顶替
民国31年即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分批由新昌窜入磐安县境,经胡宅、尖山、万苍、尚湖、窈川、墨林、安文,再窜入东阳……日军所到之处,抓人、抢物、杀人、放火,犯下滔天罪恶。
日寇深入浙中腹地,浙江一带战事吃紧。日军撤走不到一个月,国民党部队来到山村抓壮丁,像上岗村这么偏僻的村庄都被盯上,足见当年抗战兵源之紧张。当时张家有兄弟四人,老大、老二已成婚,有家小;张南德是老三,那年才18岁,老四张龙德16岁。国民党部队要抓两个哥哥为壮丁,老爸考虑到两个兄长被抽,两个小家庭将生活无着落。当时日寇在尖山一带犯下的罪恶,上岗人也听说了,怀着对日寇的深切痛恨,老爸含泪让老三和老四两人去顶替,可怜当时的老四还只有一杆枪的高度。
兄弟俩先到天台境内的一个地方停留1个月有余,因为国民党部队在那儿要继续招兵。再到嵊州的苦竹溪滞留1个月左右,也是因为在当地继续招兵。招兵结束后,开始发放统一服装,然后编队。据哥哥张南德回忆,他被编入抗日挺进队第二支队第三中队(抗日挺进队司令听说叫何一方),在第三中队里,有尚湖镇袁村的袁志良、袁松火,万苍乡雅庄村的陈卢海,雅庄村连塘自然村的马泽林。张南德说:“马泽林当时是我的副排长,排长是河北人,叫胡国兵,他对我比较照顾,我对他充满感激。”
进入编制部队后,兄弟俩到桐庐支山进行6个月的新兵训练,训练一结束,部队马上开赴前线作战。
兄弟俩已记不清参加过几次战斗,只记得自己没有经过充分的训练,只记得兄弟俩没打几仗就失散了。
狙击鬼子 小哥帽子被打飞
在无法记数的诸多战斗中,张南德记忆最深的有三次。
第一次到富阳的场口镇馒头屿与鬼子交战,当时战斗较惨烈,张南德的帽子被打飞,头发不知什么时候烧掉了一片,他的一个老乡名叫谢复才(音),是万苍东山人,就在那次战斗中阵亡了。回想起那次战斗,张南德还心有余悸,因为他个子不高,又猫着腰,从对面飞过来的子弹就射中了谢复才。
第二次与日寇交战在诸暨的枫桥。
第三次在桐庐的桐君山。这一次,鬼子被打得落花流水。
接着,张南德所在的部队以驻守桐君山为主。守一段时日后,就传来日军投降的消息了。听到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部队官兵彻夜狂欢。很快张南德所在的部队被召到杭州万松岭脚31号,接收鬼子的卫生材料库,接管后,以守护此仓库为主。当时,有一个70来岁的日本人向张南德等中方人员介绍了一些药品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以防药品损坏。
在张南德23岁那年即1947年,二哥听到他在杭州的信息后,到杭州探望,并要求他回家相亲成家。张南德即向当时的有关方面申请探亲,手续办好回家后,就此脱离部队。“所属部队来信要求我归队,我也没有理会,就此结束了5年的部队生活。”
与枪同高 小弟英勇杀敌
对参军时的情形,小弟张龙德的记忆更清晰。他记得当时二哥带他们到天台平镇上苍(现东林村),入伍于由岩尖任连长的部队。训练两个月后,部队开往新昌上潘。三日后,再开往嵊县苦竹溪进行集中训练。“那时,我身高不到一米五,背着长枪弹药、棉被等生活用品,白天休息,晚上赶路,到第二天脚底就起泡了。第三天,脚痛路又看不清,把脚扭伤了。脚疼痛难忍,又不敢哭,强忍着痛跟着部队行军,终于到了富阳一处叫汤家埠的地方,在那里开始整编训练。那时才知道自己部队的司令员名叫何一方。”
张龙德所在的部队分为三个大队,一大队大队长姓名不知道,二大队大队长名叫蒋玉春,三大队大队长名叫田德英,张龙德被编在二大队。
两兄弟记得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打了几仗后就分散了,就不知兄弟在哪个部队了。
张龙德回忆,有一天接到上级命令,全体官兵吃饭后带好全部用品,到桐庐一处叫龙灯的高地防守。夜里就坐在地上靠着被子过夜,到东方有些开白时,从一大队防守的方向传来“格嘣”一声,大家齐喊:“不对。”这种声响是日本鬼子传出的步枪声,话音未落,又听到“格嘣”“格嘣”两声。这时山下有点看得见了,日本鬼子用小船渡过来,张龙德跟着将士们向日本鬼子还击。日本的小钢炮威力很大,我方的重机枪被轰哑了,日本鬼子趁机冲上山来。打到最后,一大队、二大队被鬼子包围。在危险关头,三大队密使传来信息,说三大队在外围掩护,一、二大队才得以突围。鬼子退走时,把日本兵的尸体全部用船运走。第二天,打扫战场时,山上到处是尸体。有个连队只剩下三个人,张龙德所在连剩下四十来个人。后来部队补足了兵员,仍旧守在原地。
第二次是鬼子攻打富阳,这仗打得十分惨烈,等日本人退了,房屋基本烧光,全城可吃可用的东西全被抢光,连烧纸、蜡烛都不见踪影。整个富阳城屋里屋外随处可见同胞的尸体。张龙德痛苦地说:“因为死者太多,只能将一些尸身放入房屋边沟,推倒残墙掩埋了事。”
在张龙德的记忆中,部队有打不完的仗,受不尽的饥寒,他甚至忘了有多少战友离开了自己,自己打死了多少鬼子,只记得富阳当地的百姓跟他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可以回家了”。
但抗战胜利后,张龙德并没能回家。上级让张龙德等将士到杭州换上新装。结果,一到杭州就坐火车开往南京。尔后张龙德被派到苏州看守粮库一年。后来,部队又开往徐州,然后坐美国人开的飞机到南京,再坐火车到江西九江,后到上饶。
到了1948年,当兵多年的张龙德真的很想家了。他就到科长那里说:“我十五岁参军,打仗受苦这么多年,想回家了。”科长问“你请长假还是短假?”张龙德说:“最好是长假。”后来,居然批下来了。张龙德问:“我为国打仗这么多年,盘费没有,是不是发点钱给我?”科长说:“规定没有,不能给。”
张龙德只好用自己的积蓄买了衣裳和棉被,带上两根部队发的皮带,从上饶踏上了归途。开始一路向东走,路上碰到好多好人,住一宿两宿几乎都不要钱。张龙德说这样不好意思,他们说:“你们当兵辛苦又难受,我们是同情的。”到东阳接受检查时,检查人员竟然提出要钱。张龙德发了火,见他这么凶,就说,钱就算了,把皮带留下。张龙德还是不肯,他们说就算我们向你讨好了。张龙德心一软,就把两根皮带给了他们。此时,离老家还有15公里路。就这样,张龙德背着一条2公斤重的薄被回到了阔别六个年头的家。
历经战火 兄弟俩安享晚年
回到老家后,当过兵的老三老四在老大的支持下,履行着人生的必修课:建房、娶妻、生子……如今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后代都生活得不错。老二活到了83岁,老大有些不争气,60来岁就告别了人世。老三的妻子陈东卿是17岁就嫁过来,今年已83岁,身体还十分健朗。
目前,张南德、张龙德兄弟俩正以平和的心态颐养天年——当年,兄弟俩同时入伍,不久便音信全无,天天缺吃少穿,提心吊胆。现在好了,兄弟俩终于可以天天呆在一起了。